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灵鸽科技(833284)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773.6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6.81%;实现净利润 425.25万元,较 上年同期增加 152.16%。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66,067.7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 23.17%,公司净资产 31,130.6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1.40%。报告期内,公司在市场、成本、人员以及创新研发下进行如下开展:
  1、市场开拓情况
  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在巩固传统橡塑行业市场份额的同时,重点拓展工程塑料、新型材料等橡塑领域的高价值客户。同时,公司聚焦新能源行业头部客户需求,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业务突破。2025年,公司新增订单量较同期增长171.10%,为业绩的稳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项目成本控制方面:
  公司产品为非标定制类产线及设备,产品之间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 综合考虑物料特性、生产工艺、制造流程、产线布局等多种因素进行个性化、定制化设计。公司大力提高产品的标准化设计,降低设计偏差。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实现了资源整合与成本优化,进一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同时公司以“客户满意、高效前行”为宗旨,全面拉通研发、设计、生产工艺、采购、质量及财务等各部门,深入钻研产品细节与工艺,提升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人才资源情况
  在报告期内,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和管理需求的提升,通过科学的岗位设计、流程再造及人才盘点,实现组织架构的精简高效,构建涵盖战略匹配度、团队协作性、以结果和价值为导向等维度的考核体系,优化组织能力,提高组织效率。为公司实现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基于对未来的信心,公司回购了股份,拟用于股权激励,希望能确立公司和员工利益共享的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公司整体活力,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4、研发创新的实现情况
  公司将秉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客户产品工艺,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将技术与客户的工艺需求紧密结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研发理念,在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所在行业经验判断的基础上,围绕产线自动化所需的核心设备及控制技术,以及物料自动化处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重点投入,保持公司在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的技术优势,并为公司行业应用拓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在研项目包括如下:(1)连续式振动失重计量秤;(2)高阻隔材料共挤技术研究与应用;(3)高阻隔膜用全自动收卸卷装备;(4)失重秤防结拱动态响应机制及自适应破拱装置研究;(5)锂电池干法电极系统的研发;(6)智能粉体多组份计量系统的研发;(7)自动视觉识别定位上料系统的研发;(8)高分子材料去味系统的研发。
  (二) 行业情况
  
  由于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涉足物料自动化处理,产品可应用于新能源电池行业、橡胶塑料、食品医药、精细化工及石化等领域。这些行业的增长会带来对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需求的增长,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绩。
  1、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智能制造升级核心赛道
  粉料、粒料、液料及浆料等散装物料是锂电池、橡胶塑料、精细化工、食品医药等众多行业原材料或半成品、产成品的主要形态,在处理过程中存在易扬尘、易泄露、难计量等难题。人工操作不仅容易导致物料浪费、生产低效、质量不稳定、管理成本高,而且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针对散装物料处理的痛点,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作为流程型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装备支撑,可以实现粉料、粒料、液料、浆料等多种形态物料的自动化处理,大幅减少人工操作所带来的失误及安全隐患,显著提升产品质量,营造安全、卫生的生产环境;配套的产线/设备控制系统有助于企业采集和输出精度、温度、压力、流量等生产工艺指标,持续优化生产流程与处理方案,并对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有效提高产线及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降低生产管理及产线运维的成本。因此,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能有效解决锂电池、精细化工、橡胶塑料、食品医药等诸多行业生产环节的痛点问题。因生产过程监控数字化程度低、生产数据监控不齐全产生的成本控制问题以及因自动化程度低导致工人长时间接触有害原材料为代表的安全生产问题等。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已成为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体系的关键一环。随着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该行业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未来,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不断提升,物料自动化处理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全球物料自动化处理市场整体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依据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数据,全球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 565.10亿美元。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锂电池、橡胶塑料、精细化工、食药等行业。
  2、新能源电池行业:技术迭代驱动千亿设备需求
  全球新能源电池市场持续扩张,其中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带动新一轮设备需求。随着国内外锂电池产能规划超 500GWh,叠加《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政策推动,早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激增,为自动化、数字化装备企业提供广阔空间。全固态电池技术成为行业焦点, 2024-2025年产能规划已超 200GWh,固态电解质以其更安全性及能量密度高的特性,市场应用广泛。另外与传统的湿法工艺相比,干法电极工艺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动力、储能、航空、智能装备等领域对高比能电池的需求增长,针对干法电极技术趋势,量产线纤维化设备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新技术核心工艺对高精度物料处理设备(投料、计量、混合(纤维化)、包装等)依赖度高。公司凭借在粉体-固体-液体自动化处理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快速切入固态电池设备赛道,抢占市场先机。
  3、食品制造行业:刚需市场催生柔性智造转型
  食品制造业作为民生刚需行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始终保持稳定占比。2022年食品制造业利润总额达 1,797.9亿元(同比增长7.6%),展现出较强的韧性。根据中投顾问预测,2021-2025年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 7.96%左右,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2,922亿元。随着消费场景持续修复及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深化,食品加工行业对高效、智能化生产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当前食品制造业正经历从传统"批次制造"向现代化"流程制造"的转型,这一趋势与橡塑、新能源等行业的技术升级路径高度契合。流程制造模式通过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可显著提升食品加工的精度、效率及卫生标准,尤其适用于原料称重、输送、混合等关键环节。另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保鲜、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提升,高阻隔膜凭借其优异的氧气、水蒸气阻隔性能,在食品包装领域迎来快速增长。2025年全球食品包装膜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 1,500亿元,
  其中高阻隔膜占比超 30%,年复合增长率达 8%-10%(数据来源:Smithers Pira)。公司新开发的多
  层共挤高阻隔包装膜产线解决了多层高阻隔材料的共挤技术及制备工艺关键设备,提升薄膜材料的综合材料性能。可延长生鲜、预制菜等食品的货架期,减少防腐剂使用,未来的对食品安全和预制菜的市场的需求,会带来对多层共挤高阻隔膜产线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4、橡胶和塑料等新材料行业:打开增量空间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新材料市场, 我国新材料行业加速向高端化跃迁。 智能汽车、新能源、 人工智能、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 VR/AR、 5G 通信和新基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新材料生产离不开计量、配料、混合等物料处理过程,是物料自动化处理的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为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其中橡塑(橡胶和塑料的统称)等材料,已深度渗透至国民经济各领域。2025年,中国橡塑行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预计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 3.3万亿元,较2022年的 29,727亿元实现显著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维持在 5%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预计超过 25,000 家,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25年全球改性塑料需求量预计达到 1.28亿吨,中国市场占比超过 40%。汽车轻量化趋势推动改性塑料需求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单车塑料用量较传统汽车提升 30%以上。家电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对阻燃、抗菌等功能性塑料需求旺盛。电子电器领域, 5G 基站、AI 服务器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电磁屏蔽、导热塑料需求激增。另外特种工程塑料 PEEK、PI等高端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在航空航天、医疗植入、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国内龙头企业产能持续扩张,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橡塑行业增长将有力驱动上游物料自动化处理需求,为相关设备厂商带来发展空间。
  5、精细化工行业及医药行业:高壁垒市场的破局路径
  精细化工指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通称精细化学工业。该行业产品指具有特定应用功能、技术密集、商业性强、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根据不同领域可分为传统精细化工和新型精细化工。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的高端领域,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1.5万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 6.8万亿元,占化工行业比重提升至 45%。医药制造领域,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创新药审批加速,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5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9%以上。将带来精细化工及医疗行业对物料自动化处理需求。精细化工及医药行业的物料处理存在行业门槛高、工艺流程复杂、生产工艺标准要求高、安全标准要求高等特点。有很高的行业核心壁垒和技术挑战。但公司 30多年积累的精密配料、输送工艺技术以及如对五氯化磷、氟化工、合成酶等特殊物料输送及处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使公司具备进入精细化工及医药市场的核心技术。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
  非流动负债 1,524,296.58 0.23% 1,524,296.58 0.28% 0.00%
  其他流动负债 15,947,456.50 2.41% 15,187,947.91 2.83% 5.00%产 20,001,841.37 3.03% 11,001,841.37 2.05% 81.80%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1.存货:期末金额 12,273.58万元,期末较期初增加 92.82%,主要原因系本期末增加的在手订单还未完工,导致本期末存货的增加。2.长期股权投资:期末金额 563.52万元,期末较期初增加 92.26%,主要原因系本期对外投资的增加。3.在建工程:期末金额 5,602.72万元,期末较期初增加 58.77%,主要原因系本期募投项目的工程投入的增加。4.应收款项融资:期末金额 629.82万元,期末较期初增加 221.50%,主要原因系本期收到客户采用高信用等级票据结算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预付款项:期末金额 3,237.33万元,期末较期初增加 314.94%,主要原因系本期末在手订单的增加而需要支付预付账款的增加。6.其他流动资产:期末金额 2,277.44万元,期末较期初增加 70.78%,主要原因系本期待抵扣进项税的增加。7.应付职工薪酬:期末金额 300.33万元,期末较期初减少 43.13%,主要原因系本期和去年年末相比较,减少了应发未发的绩效年终奖。8.其他应付款:期末金额 287.86万元,期末较期初增加 74.36%,主要原因系本期末尚未支付的房租增加。9.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金额 2,000.18万元,期末较期初增加 81.80%,主要原因系本期增加了自有资金理财。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营业收入:本期金额 7,773.60万元,本期较上年减少 6.81%,本期橡塑行业的收入有所增加,新能源项目因为交付周期较长,本期新能源收入有所减少,总体收入变化不大。2.信用减值损失:本期金额 481.05万元,本期较上期变动 262.06%,主要原因系下游新能源客户部分应收账款收回,部分坏账准备转回。3.资产减值损失:本期金额 29.84万元,本期较上期增加 110.55%,主要原因系本期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计提减少所致。4.其他收益:本期金额 117.04万元,本期较上期减少 80.45%,主要原因系本期收到的政府补贴的减少。5.投资收益:本期金额 70.41万元,本期较上期增加 589.25%,主要原因系本期联营企业的股权转让的收益。6.资产处置收益:本期金额 0.26万元,本期较上期增加 120.04%,主要原因系本期处置固定资产收益的增加。7.营业利润:本期金额 450.74万元,本期较上期增加 141.94%,主要原因系综合毛利率增加、期间费用减少、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减少所致。8.营业外收入:本期金额 13.82万元,本期较上期减少 43.00%,主要原因系本期处置废料获得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9.所得税费用:本期金额 39.29万元,本期较上期增加 116.71%,主要原因系递延所得税费用增加。10.净利润:本期金额 425.25万元,本期较上期增加 152.16%,主要原因系营业利润增加,期间费用减少、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减少所致。
  (2) 收入构成
  报告期内,境外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 103.68%;主要原因系公司拓展的海外市场而增加了收入的确认。
  3、 现金流量状况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金额 3,480.13万元,上期金额-1,759.15万元,本期较上期增加 297.83%%,主要原因系订单的增加而导致预收款的增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金额-2,779.82万元,上期金额-23.47万元,本期较上期减少 11743.68%,主要原因系本期募投项目工程投入的增加及购买理财的增加。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金额-61.30万元,上期金额 998.04万元,本期较上期减少 106.14%,主要原因系本期筹资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转至灵鸽科技(833284)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