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瑞斯(834014)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紧密围绕年度经营目标,深化科技创新与市场拓展,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内部流程,强化风险防控与目标管理,并加强资金预算管控,协同推进开源节流、提质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73.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6,217.58万元,同比降幅 21.6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6.92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672.15万元,同比降幅68.28%。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58.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215.15万元,同比增幅44.5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25,555.24万元,较年初减少0.6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2,048.28万元,较年初增加1.03%。销售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产品多元化布局,加快新品研发和现有产品迭代升级。公司积极扩展燃气集成系统的使用场景,从原有的城市门站、区域调压站调压计量设备、大型工业用调压计量系统、长输管线输气站调压计量系统,逐步开拓以天然气发电为主的燃气调压计量系统,并在燃气井口业务(油气加工处理设备)、天然气储气库业务(注采气撬装)、氢能业务(甲醇加注撬、压缩机撬等)及其他业务(节流加热撬)作积极的市场开拓。公司同时积极探索新产品市场、新业务模式,积极参与国内 行业龙头公司“一带一路”项目,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合作。研发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进行了液驱式氢气压缩机撬、液驱式氢气增压器的开发、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研究与开发、氢气用控制阀研究与开发以及轴流指挥器式氢气调压器、智能定位器等项目开发,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 12项,获得授权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生产方面:报告期内,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智能+”与“双碳”目标双重驱动下的深度变革。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和公司产品转型需求,生产制造部门充分吸收消化新产品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加强技术储备,开发新的供应渠道。生产车间加强技改,升级产线设备,新改造油漆房尾气处理系统正式投运,调整技术工人配比,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管理,引进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员工树立“重质量、提效率、保交付”的生产意识。资本运作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对资本市场进行调查与分析,与当地各大投资机构保持良好关系,紧跟市场政策,在深耕公司主营业务的同时,继续关注新能源、新材料、硬核科技方面的投资项目。 公司通过与常高新金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常州诺安一号创业投资基金”,投资了新能源、新材料、合成生物、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对安翼陶基复合材料(常州)有限公司追加了投资。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开展内控培训及优化“订单管理”等相关制度,有效推进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同时增强了员工内控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二) 行业情况 中国天然气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市场改革和能源转型的多重驱动下,发展前景总体向好,将呈现“供应能力增强、需求结构优化、市场效率提升、低碳转型加速”的格局。以下从核心驱动因素、增长空间、挑战与应对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核心驱动因素:政策、技术与市场改革形成合力 1、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定价机制重塑:2025年 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省内管网定价从“一线一价”转向分区或全省统一价,与跨省管道“一区一价”衔接,减少中间环节加价,预计降低终端气价 0.05-0.12元/立方米。这一改革打破区域壁垒,推动“全国一张网”形成,释放市场活力。非常规气开发激励:财政部2025年修订的《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页岩气、煤层气等实施“多增多补+冬增多补”奖补政策,直接刺激非常规气产量提升。例如,中石化在资阳深层页岩气区块突破 60 兆帕极限压力控制技术,创下固井深度、垂深和水平段三项纪录,为页岩气规模化开发提供技术范本。 2、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国内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天然气产量2463.7亿立方米(同比+6%),预计2025年达2500亿立方米,跻身全球天然气大国行列。非常规气贡献突出,2023年产量占比43%,未来十年将成为增储上产主力。进口多元化保障:2024年LNG接收能力达1.56亿吨/年,中俄东线、中亚D线等管道项目强化供应韧性,预计2025年进口量2016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44%。 3、需求端结构性增长明确 清洁替代加速:2024年天然气消费总量4261亿立方米(同比+ 8%),工业燃料、交通、发电等领域替代效应显著。例如,LNG重卡2024年替代柴油近3000万吨,预计2030年保有量超120万辆,成为交通领域减排主力。调峰电源需求激增:气电装机规模达 1.3亿千瓦,新增气电装机超 1000万千瓦,在新能源高比例并网背景下,气电调峰作用不可或缺。 二、增长空间:四大领域支撑长期发展 1、交通领域深度替代 LNG重卡、船舶燃料等场景的经济性优势显著,2024年车用LNG对柴油替代量同比增长50%,且随着基础设施完善(全国LNG加注站超5000座),预计2030年替代量将再翻番。 2、气电调峰与分布式能源 气电作为灵活电源,在风电、光伏波动性强的背景下,其调峰价值凸显。预计“十四五”期间气电装机年均增长8%,长三角、珠三角等负荷中心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将快速落地。 3、工业与城镇燃气升级 钢铁、化工等行业“煤改气”持续推进,叠加农村“煤改气”政策,预计2025年城市燃气消费达1675亿立方米(“十四五”CAGR 6.7%)。 4、氢能与天然气融合发展 头部企业如新奥股份已在内蒙古、新疆布局氢能项目,探索天然气掺氢燃烧技术,为工业脱碳提供过渡方案。同时,CCUS技术的应用将降低天然气产业链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 三、挑战与应对:转型期的关键突破点 1、国际能源价格波动风险 2025年OPEC+增产导致国际油价下跌,短期可能压低LNG进口成本,但需警惕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供应中断风险。应对策略包括:扩大LNG现货采购比例,利用上海、重庆等交易中心提升定价权,同时加强与中亚、中东产油国的长期协议合作。 2、可再生能源竞争加剧 光伏、风电成本持续下降(2025年光伏度电成本0.03美元),对天然气形成替代压力。行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巩固优势,例如开发“气电+储能”联合调频系统,提升灵活性价值。 3、基础设施区域失衡 东部沿海LNG接收站密集(如江苏已建成3座),但中西部管网覆盖率低。未来需重点推进“西气东输”五线、川气东送二线等项目,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管网调度效率。 4、行业转型阵痛 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的过程中,企业需应对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竞争加剧。例如,省内管网整合 可能导致中小运营商退出,头部企业需通过技术降本(如智能管网)和服务增值(如综合能源服务)巩固市场地位。 四、未来趋势展望 1、供应端:非常规气与进口多元化双轮驱动 页岩气、煤层气产量预计2030年突破2000亿立方米,占国内总产量的50%以上;LNG 进口量将达 1.2亿吨/年,进口来源扩展至非洲、南美等新兴产区。 2、需求端:交通与发电成增长主力 交通领域天然气消费占比将从2024年的10%提升至2030年的18%,发电用气占比从17%增至22%,成为需求增长的核心引擎。 3、市场格局:立体化竞争与区域整合 “国家队主导核心资源、混合所有制探索细分赛道”的格局将深化,区域市场整合加速(如京津冀、长三角管网互联互通),同时国际合作项目(如中俄氢能合作)成为新增长极。 4、技术前沿:氢能与数字化重塑行业生态 氢能掺混比例有望在2030年达 15%,数字化技术将使管网运营成本降低 15%-20%,CCUS 技术商业化应用将推动天然气产业链碳强度下降20%。结论:中国天然气行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期,政策红利、技术突破和市场改革为其注入强劲动力。未来十年,行业将呈现“供应保障有力、需求结构优化、市场活力增强、低碳转型加速”的特征,成为支撑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的核心力量。尽管面临国际竞争、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合作,行业有望在2030年前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非 流动负债 582,617.38 0.05% 571,888.61 0.05% 1.88% 其他流动负债 11,619,435.13 0.93% 12,785,317.56 1.01% -9.12%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 1、 货币资金:报告期末货币资金余额较2024年末减少68,595,167.24元,降幅29.15%,主要是报告期内购买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97,000,000元;而上年期末有40,000,000元大额存单到期赎回,同时应付账款比上年期末减少31,376,456.31元所致。 2、 应收票据:报告期末应收票据余额较2024年末减少7,961,869.75元,降幅88.95%,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收到货款中商业银行承兑金额同比下降且部分商业承兑已到期托收。 3、交易性金融资产:报告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较2024年末增加37,000,000元,主要是报告期 内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上年期末有4000万大额存单到期赎回所致。 4、 长期股权投资:报告期末长期股权投资余额较2024年末增加11,271,306.09元,增幅110.11%,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追加对安翼陶基复合材料(常州)有限公司投资款12,000,000元所致。 5、 在建工程:报告期末在建工程余额较2024年末增加11,437,880.46元,增幅1,063.46%,主要系报告期新增光伏设备发电系统,蓄热式氧化焚烧炉RTO环保设备,智能立库及一体式喷漆烘干设备。 6、合同资产:报告期末合同资产余额较2024年末减少2,712,773.22元,降幅26.56%,主要是报告期内年初的一批项目已经到了质保期,有了收款权,从合同资产结转到应收账款所致。 7、 其他流动资产:报告期末待抵扣增值税调整余额较2024年末减少19435.12元,降幅100%,主要是上年期末子公司常州菲罗米特仪表有限公司待抵扣增值税调整所致。 8、 长期待摊费用:报告期末长期待摊费用余额较2024年末减少270,672.84元,降幅25.18%,主要是公司内资本模式重构经营模式已于上年期末摊销期限到期,本报告期内不再摊销所致。 9、使用权资产:报告期末使用权资产余额较2024年末减少253,760.88元,降幅26.75%,主要是公司租用的部分办事处房租已到期,更换房屋租赁地址,并且房屋租赁期限调整为1年,不符合使用权资产的确认条件所致。10、其他非流动资产:报告期末其他非流动资产余额较2024年末减少7,115,393.69元,降幅24.88%,主要是上年期末存在无形资产收购款5,000,000元,预付设备款1,668,390元,本报告期内由非流动资产分别转入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所致。 11、 应付职工薪酬:报告期末应付职工薪酬余额较2024年末减少4,283,029.09元,降幅36.13%,主要是销售收入下降,导致奖金计提减少。 12、 应交税费:报告期末应交税费余额较2024年末减少5,351,464.94元,降幅30%,主要是本报告期收入下降21.67%,导致应交增值税,应交所得税下降所致。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 营业收入: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2024年同期减少62,175,833.66元,降幅21.67%,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有部分非标订单履约周期延长,从原来半年左右时间延长到1年以上,导致可确认收入减少。 2、 营业成本:报告期内营业成本较2024年同期减少28,624,568.55元,降幅15.29%,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下降,导致对应的成本也同比下降。 3、 销售费用:报告期内销售费用较2024年同期减少7,800,498.39元,降幅25.88%,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下降,导致对应的销售费用也同比下降,同时股份支付已于上年10月摊销完,本报告期内不再摊销。 4、管理费用:报告期内管理费用较2024年同期减少3,918,984.25元,降幅16.32%,主要是报 告期内收入下降,控制期间费用的支出,福利费下降,同时股份支付已于上年10月摊销完,本报告期内不再摊销。 5、 研发费用: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较2024年同期减少2,898,468.23元,降幅-25.06%,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材料支出减少所致。 6、 信用减值损失: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较2024年同期减少4,963,519.8元,降幅83.79%,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长账龄应收账款减少所致。 7、 资产减值损失:报告期内资产减值损失较2024年同期减少4,445,156.4元,降幅40.62%,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施行呆滞库存消耗奖励政策,提高了长账龄库存商品的周转效率。 8、 其他收益:报告期内其他收益较2024年同期减少4,383,085.09元,降幅60.10%,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嵌入式软件退税比上年同期减少2,364,801.85元,与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贴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2,074,800元。 9、 投资收益:报告期内投资收益金额较2024年同期减少148,906.35元,降幅72.93%,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投资的两家联营企业:安翼陶基复合材料(常州)有限公司和江苏爱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在报告期内属初创研发阶段尚未盈利。10、 营业外收入:报告期内营业外收入较2024年同期减少869,655.49元,降幅77.92%,主要是上年同期收到客户败诉违约滞纳金1,094,187.51元。 11、 营业外支出:报告期内营业外支出较2024年同期增加107,297.92,增幅620.74%,主要是报告期内给上海交通大学“盛情常怀”基金会捐款80,000元。 (2) 收入构成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设备投入放缓,总的市场需求减少,在报告期内,我公司新签订单额与去年同期持平,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但受市场竞争影响,标准燃气调压集成设备,非标撬装燃气集成系统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报告期内公司标准燃气调压集成设备和非标撬装燃气集成系统毛利率呈下降趋势;收入额下降主要是合同履约周期延长导致。报告期内虽然受国内宏观经济变动影响,但公司持续优化销售结构,加强销售力度,充分发挥燃气输配设备设计、制造优势,交付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内燃气专用设备的市场份额。 3、 现金流量状况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396,261.38元,去年同期为-49,733,435.85元,同比增加22,337,174.47元,增幅44.54%。报告期内公司调整供应商货款付款结构,加大承兑支付比重,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现金支出较去年同期减少33,805,093.42元; 支付的各项税费较去年同期减少119,962.50元,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较去年同期减少5,088,527.57元;最终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7,506,446.73元,去年同期为-74,514,468.66元,同比增加7,008,021.93元,增幅9.4%,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同比减少9,372,613.59元,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减少。 3、 筹资活动资产的现金流量净额:报告期内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7,972,759.66元,去年同期为-21,773,669.22元,同比增加29,746,428.88元,增幅136.6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取得银行短期贷款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30,000,000.00元,取得银行长期贷款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9,000,000.00元所致。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