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奈科技(68811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主要从事纳米级碳材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包括碳纳米管粉体、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碳纳米管导电母粒等。目前公司生产的碳纳米管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电池领域,用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循环寿命性能,并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3C产品等领域。 近些年,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和对高品质出行的不断追求,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成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5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与40.3%,市场占有率达到44.3%。2025年6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2.9万辆,占当月汽车总销量的45.8%。 同样,储能市场在“双碳”背景下政策持续利好,随着2021年全国两会上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列为我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攻目标,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凸显,储能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旺盛,行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国务院出台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产融合是引领我国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消费电子产业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刻。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兴技术与消费电子产品的融合,将会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催生新的产品形态,推动消费电子行业保持增长态势。 在此背景下,国内动力电池、储能技术、消费类电子技术及其相关产业链发展不断完善,为动力电池、储能市场与3C产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受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需求增长带动,出货量达到1,175GWh,同比增长32.6%。其中,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达780GWh,同比增长23.8%;储能电池出货340GWh,同比增长65%;数码锂电池及细分小动力电池出货量55GWh,同比增长10%。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赋能下,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产品方面的技术与研发优势,以及研发团队及客户结构等方面的优势,坚持以技术和产品创新驱动业务发展,持续保持新产品、新工艺及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持续深耕市场,促进公司稳步发展 2025年以来,公司坚持稳健经营,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稳步推进生产建设,积极拓展市场下游应用,同时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动力电池行业需求景气度走高,业绩稳中有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360.23万元,同比上升1.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674.65万元,同比上升1.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368.46万元,同比下降6.93%。 (二)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研发力度,密切追踪最新的技术及发展趋势,持续开展对新技术的研究,着力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加快产品创新。报告期内,累计投入研发费用4,902.31万元,占本期营业收入比例为7.50%。同时,公司不断引进优秀研发人才,持续更新补强研发团队,使公司的研发梯队更加合理完善,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42名,其中博士22名,硕士41名,研发部门总人数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8.71%。 为了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员工凝聚力,上市以来,公司针对核心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多次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2025年1月10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和/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将回购股份在未来适宜时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和/或股权激励。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分别于2025年1月11日、2025年2月1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04)及《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回购报告书》(公告编号:2025-013)。 此外,公司还持续巩固自身在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积累和优势,不断通过专利的申请和实行严格的保密措施对技术进行保护,为公司的创新突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33项发明专利及69项实用新型专利、清华大学独占许可在专利保护期内有9项、美国知识产权局授权5项发明专利、日本特许厅授权2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韩国知识产权局授权3项发明专利、中国台湾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1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主导国家标准1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9项。 (三)深入洞察客户需求,积极开发并推广新产品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持续改善现有产品性能的同时,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符合下游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报告期内,公司针对行业固态/半固态、高容量、高压实密度、快充快放等电池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与之相适配的单壁碳纳米管及其相关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单壁碳纳米管及其相关产品已开始批量出货,且下游需求旺盛。单壁碳纳米管相关生产项目“锂电池用高效单壁纳米导电材料生产项目(一期)”也在按计划及下游需求稳步推进建设。 (四)借力资本市场,完善公司业务布局 近年来,公司在巩固自身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行业龙头企业优势的同时,抓紧行业发展机遇,通过资本市场的赋能完善产业布局。公司募投项目包括:“碳纳米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碳纳米管与副产物氢及相关复合产品生产项目”、“年产300吨纳米碳材与2,000吨导电母粒、8,000吨导电浆料项目”、“碳基导电材料复合产品生产项目”、“锂电池用高效单壁纳米导电材料生产项目(一期)”、随着上述项目陆续完工及产能的逐步释放,将进一步提高公司主营产品的生产能力。 2025年5月14日,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票新增股份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毕股份登记手续,完成发行,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5年5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天奈科技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结果暨股本变动公告》(公告编号:2025-038)及《天奈科技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上市公告书》。公司借力资本市场融资进行发展,业务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企业发展空间得以扩大,有助于公司不断提高碳纳米管导电剂的技术壁垒,延展升级产品结构,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五)加快市场开拓,推进全球化市场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良好的服务和沟通,进一步巩固扩展与现有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在继续加速推进公司碳纳米管产品替代传统导电剂的同时,大力拓展公司产品在新型电池(如固态/半固态电池、4680大圆柱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等)中的应用。此外,公司在巩固提升现有国内锂电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公司对日韩头部客户的供货逐步增加,未来将会导入更多的海外主流客户,同时,公司的海外基地建设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六)重视股东回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 公司专注于长期和可持续的发展,并综合考虑公司的具体情况,实施科学、持续、稳定的回报规划,自上市以来坚持每年给股东分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报告期内,公司完成2024年年度现金分红,以总股本366,415,836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6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53,496,712.06元(含税),占公司2024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1.38%。 此外,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为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公司员工的凝聚力,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司已在2025年1月11日宣布了回购股份的计划,预计使用人民币5,000(含)~10,000万元(含)的资金总额回购公司已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回购股份后续拟在未来适宜时机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和/或股权激励。 (七)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组织管理效能 公司持续推进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持续优化研发、生产、采购、销售、质量等业务流程和相关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和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以及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提升公司整体管理和运营水平,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通过公告、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投资者热线电话、投资者关系邮箱等多种形式,建立多维度的投资者沟通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保持公司运营的透明度、信息沟通的及时性。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