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锐新科技(30082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及行业竞争压力,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及客户资源,整体经营情况稳定。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30.17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3.2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3.53%。主要是市场竞争激烈,主营业务毛利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新建项目锐新新能源及锐新泰国前期费用增加、理财收益减少所致。公司资产总额为85,102.82万元,较年初减少0.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7,100.40万元,较年初减少3.63%,主要是公司完成2024年前三季度分红所致。 (一)产品发展情况 1、电气自动化设备元器件:报告期内,公司积极研发升级整体、折片、插片、钎焊、液冷板等新型铝合金散热器型材和产品制备工艺,持续推进高纯度无氧铜散热器的制造工艺的研究,深化医疗器械结构件、自动化结构件、工业铝型材等新型铝合金型材及产品制造工艺研究,持续优化现有产品产能,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巩固公司在电力电子散热器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2、汽车轻量化及汽车热管理系统部品及部件:公司继续加强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防撞梁、电池箱体、电源管理系统散热器等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客户开发,紧密跟踪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发展,适时向市场提供满足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要求的相关产品。公司生产的乘用车防撞系统项目主要应用在丰田格瑞维亚、丰田BZ4X、美国宝马5系汽车、沃尔沃新能源汽车。诸多项目的顺利开展,使公司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加工生产线并实行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形成了规模化效应。公司在与合资品牌汽车产品客户深入合作的同时,发挥自身铝型材研发能力和加工制造能力,可实现定制化、标准化和平台化的生产模式,公司先后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宁波英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华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纬湃汽车电子、比亚迪汽车、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优秀的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展开深入合作,多个项目稳步推进,部分产品已经在终端客户稳定使用。 (二)技术开发与创新情况 公司在保持现有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加强技术研发,鼓励技术创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 90项,其中发明专利 19项,并且大部分专利已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公司通过加强内部技术人员培训和引进外部高级技术人才的方式提升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技术合作,拓展技术人员视野,增强团队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与高校展开合作,实行技术人员定向培养,进行人才储备,从而持续加强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此外,公司持续加大在模具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深加工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投入,深入提高创新能力。 致。 所得税费用 2,186,337.17 2,818,144.22 -22.42% 研发投入 12,203,872.91 13,790,820.88 -11.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0,245,758.14 70,131,725.73 -56.87% 主要是本期收到的承兑汇票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8,469,396.10 13,008,858.97 195.72% 主要是本期较上年同期支付的工程及设备款减少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0,770,569.13 -34,162,393.68 39.20% 主要是本期取得银行贷款较上年同期增加,以及上年同期回购股份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48,149,925.90 49,300,844.18 -2.33%投资收益 232,175.28 991,279.91 -76.58% 主要是本期银行理财收益减少所致。信用减值损失 1,486,963.27 1,973,463.45 -24.65%营业外收入 104,400.00 18,200.00 473.63% 主要是本期收到的政府补助增加所致。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不适用 资产的具 体内容 形成 原因 资产规模 所在地 运营 模式 保障资产安 全性的控制 措施 收益状况 境外资产占 公司净资产 的比重 是否存在 重大减值 风险 锐新泰国 投资 设立 6,478,490.52元 泰国 自主经营 自主统一经营管理 -882,793.60元 0.84% 否锐新香港 投资设立 45,561.97元 香港 自主经营 自主统一经营管理 -11,247.15元 0.01% 否说明 表中子公司的资产规模及收益状况数据均为单体报表数据。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1)本集团于2024年12月26日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西青支行签订编号“津中银司授R2024020西青-D1”的最高额抵押合同,以坐落于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区(环外)海泰北道5号建筑面积38,399.72平方米的房产、51,147.00 平方米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抵押,担保最高债权额人民币捌仟万元整。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用于抵押的房 屋账面价值22,930,816.42元,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12,383,919.70元。 (2)本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终止确认的已背书/贴现票据账面价值为2,223,326.32元。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无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n),公告编号: 2024- 4、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不适用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6、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和委托贷款情况 (1)委托理财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委托理财概况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1)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本公司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判断套期业务是否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的要求,对于满足要求的,本公司根据该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对于不满足套期会计要求的,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处理。 对于满足套期会计要求的套期业务,公司按照套期会计准则的要求按照现金流量套期进行会计处理。关于现金流量套期,在套期关系存续期间内,套期工具(商品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将作为现金流量套期储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当作为被套期项目的预期交易使本公司随后确认一项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时,本公司将原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现金流量套期储备金额转出,计入该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 本公司报告期内套期业务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报告期内衍生品产生的实际损益为10.25万元。 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为规避和防范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公司从事套期保值业务的商品期货品种与公司生产经营相关的原材料相挂钩,可抵消现货市场交易中存在的价格风险,实现了预期风险管理目标。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详见公司于2024年4月19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继续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25)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公司持有的铝期货、铜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依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相应合约的结算价确定。涉诉情况(如适用) 不适用。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4年04月19日2)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3)委托贷款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委托贷款。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 2025年1-6月,锐新昌科技(常熟)有限公司营业收入9,913.2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90%,营业利润、净利润分别为-487.28万元和-347.8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8.80%和14.34%,主要是由于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汽车轻量化及汽车热管理系统部品及部件类产品毛利率下降所致。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无控制的结构化主体。 十一、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5年05月08日 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https://ir.p5w线上交流 其他 在线投资者 公司2024年度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展望等。 https://ir.p5w.net/c/300828.shtml 十二、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