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光股份(00093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加,数字产业体系持续扩大。国家陆续出台《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等系列政策,研究部署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提出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突破,释放数字红利,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数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持。同时,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尤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推动下,企业和政府对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上升。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高效运营和创新发展的关键战略。这些新兴技术在改变行业运作模式的同时,也对数字化基础设施及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生了对高性能、高效能、可靠性的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 在人工智能方面,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多元方向持续突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我国一系列有利于 AI发展的政策,推动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投入,为AI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成为 AI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 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强调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品,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2024年 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培育算力产业生态。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金融科技、自动驾驶、物联网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渗透,推动产业变革,为数字经济开辟了新的空间,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国家层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来加强人工智能的伦理、安全、隐私、公平等各方面的治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潜在风险。 在云计算和数字基础设施方面,随着 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出以云计算为中枢构建的数字化、智能化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大模型推动云计算产业开启新一轮增长,生成式 AI引领云计算新潮流;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融合趋势明显,赋能多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云原生应用安全备受关注,边缘计算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算力泛在分布成为云的一种新交付形态,能够对跨部门、跨区域、跨平台的算力、数据、应用、安全等进行一体化管理,在业务需求和算力泛在分布的推动下,分布式云加速向政府、金融、制造、能源等领域渗透;作为新型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云逐渐成为重要的云服务形态,将算力和数据要素实现自然融合,提供围绕数据的采、传、存、算、管、用等全流通链路服务;低代码/零代码加速替代传统的纯代码成为开发新应用的主流模式,具备丰富组件、功能模块的低代码/无代码将成为轻量化 PaaS云的必要能力。 大规模 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增长,AIGC技术在各应用场景持续落地又进一步增加了算力市场的规模,并促进算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随着 AI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AI基础设施的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不同应用场景对计算能力、存储需求、网络带宽等方面提出了差异化要求,进一步推动 AI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朝着创新和定制化方向发展。我国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针对行业特定需求的 AI硬件和解决方案,这些创新提升了 AI基础设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好地满足了不同行业的定制化需求。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以“算力 x联接”战略为内核驱动,把握技术趋势,聚焦行业应用,抢抓市场机会,进一步夯实“云—网—安—算—存—端”全栈业务布局,强化智算技术创新和大模型行业应用探索,推进算力多元化与联接标准化,为行业客户提供领先的智算解决方案。公司以“AI in ALL”全面提升产品和解决方案的 NAI(智原生)能力,并打造包括全域智能的底层数字基础设施、中层云与智能平台、上层 AI“训—推—用”使能平台在内的一体化 AI赋能平台;以“1+N”大模型策略加速“AI for ALL”,深耕行业场景,赋能百行百业的智能化变革。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90.24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 ICT基础设施与服务业务实现收入544.59亿元,同比增长5.73%,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 68.91%,占比持续提升。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72亿元。公司优化组织架构、加强费用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期间费用同比下降7.17%;持续加大在网络、安全、计算、存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投入和提升研发效能,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 51.02亿元。 公司控股子公司新华三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 550.74亿元,同比增长6.04%,其中,实现国内政企业务收入 442.39亿元,同比增长10.96%;国内运营商业务收入 79.19亿元;国际业务收入 29.16亿元,同比增长32.44%。公司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国际业务中 H3C品牌产品及服务自主渠道业务收入达到 9.59亿元,同比增长69.35%。 2024年,公司多项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公司在中国企业网园区交换机市场份额 38.2%,排名第一;在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 31.1%,排名第二;中国企业网路由器市场份额 30.5%,持续位列第二;中国企业级 WLAN市场份额 28.5%,蝉联市场第一;中国 X86服务器市场份额 12.6%,位列第三;中国刀片服务器市场份额 54.4%,蝉联市场第一;中国 UTM防火墙市场份额 21.0%,位列第三;中国超融合市场份额 17.1%,排名第二。(以上数据来源于 IDC) (1)聚焦产品领先性和技术前瞻性,打造一体化 AI赋能平台 面对数字化变革和 AIGC技术带来的机遇,公司在2023年首次提出“AIGC开放战略”。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深化“AI in ALL”,激发“算力 x联接”的倍增效应;一方面加速“AI for ALL”,以 AI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百行百业的智能化变革,重点围绕 AIGC应用、高效多元算力供给、高品质网络联接、智能存储、主动安全、云与智能、智能运维、绿色节能等方向进行产品和技术迭代创新。 在 AIGC应用方面,公司坚持“1+N”大模型开放策略,基于在 AI技术上的多年积累和自身实践,发布百业灵犀私域大模型系列产品,通过构建 ICT基础设施高质量数据集,结合百业灵犀大模型,实现全栈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内嵌 AI,实现产品智能化,为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交互体验。百业灵犀大模型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标准符合性验证”中成为业界首批在模型可信领域获得卓越级(5级)评分的大模型产品,充分满足行业私域部署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发布灵犀使能平台,提供从数据优化、模型开发、训练、微调、评估到模型推理、应用编排和部署的端到端全生命周期服务,现已实现对 DeepSeek V3/R1模型的纳管和上架,适配了不同尺寸的蒸馏模型及原生模型。推出灵犀 Cube一体机,支持知识问答、多模态推理、数字人等场景化应用的一站式交付,满足私域部署的高性能和高安全需求,有效推动了大模型在行业的普及应用。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大模型与各行业场景化需求相结合,打造行业智能体,已形成“AI+数字政府”、“AI+数字医疗”、“AI+数字企业”等多个场景应用,在政府、企业、医疗、传媒等细分场景实现示范落地。此外,公司与 AI行业内的数十家生态伙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技术生态加速 AI能力的落地。 公司深入分析行业趋势和技术趋势,推出了灵犀智算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算力调度及大模型落地全栈能力,包括大模型开发平台、数据平台,以及算力、存力、运力协同感知的高性能计算集群,全面满足大模型推理、微调和预训练的需求。作为千卡到万卡级别大型、超大型智算中心项目的主要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在2024年打造了多个智算中心样板项目,助力客户智能化转型。 在高效多元算力供给方面,公司以多元开放、存算分离、超大集群等优势,发布全栈智算中心一体化解决方案,并通过丰富的生态和模型适配,缩短业务部署时间、提高 AI训练和推理效率,满足不同 AI业务场景需求。公司发布傲飞算力平台 3.0,升级多元异构、超大规模、极致稳定、兼容开放、全栈数据、高效运营六大产品能力,全面拥抱“算力即服务”,支持万卡集群和多元 CPU及 GPU的异构算力统一调度,助力行业客户充分释放算力潜能;发布 H3C UniServer G7系列全新算力平台,依托面向 AI的可进化架构、内生 AI的操作系统和管理中枢以及多元算力体系,提供高效强劲的算力供给;自主研发新一代模块化边缘服务器 H3C UniServer E3300 G6,具有模块化、多节点、算网融合、灵活小巧和绿色高效等核心优势,满足 5G、边缘云、边缘 AI等不同边缘场景的需求,已在边缘云、新能源发电、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应用部署。 在高品质网络联接方面,公司发布多款创新产品,并以 Application与 AI“双 A驱动”打造 AD-NET解决方案,提升数据中心、园区网络、广域网络的端到端的能力。 在交换机领域,公司聚焦智算网络、全光网络、智能制造等场景需求,发布多款创新产品。在数据中心场景,推出拥有创新 DDC架构(多元动态联接)、极致转发性能与网卡解耦能力的算力集群核心交换机H3C S12500 AI,并斩获第八届未来网络大会“创新科技成果奖”;率先提供基于 51.2T平台的 S9827系列智算产品,提供业界领先的高密 400G/800G端口能力,支撑最大数十万卡规模的智算网络方案。在全光网领域,公司紧跟行业趋势,充分发挥自身在以太光网络/PON网络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针对教育、医疗、企业办公等场景,提出场景化融合全光解决方案。在智能制造领域,公司在2024年推出大量工业交换机产品,具备完善的传统 IP网络功能,同时支持传统工业协议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帮助客户将工业网络与业务网络统一管理,推动工业生产领域国产化发展;率先支持内置防火墙功能,实现工业网络内生安全保障,满足了电力、矿山、轨交、制造等多场景的生产网改造需求。TSN工业交换机在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得到广泛应用,其优异的时钟同步精度和万兆高速传输能力,匹配了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驾驶需求。此外,公司将全光网络与工业网络相结合,率先推出工业级全光网络解决方案。 在路由器领域,公司持续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推出 ER 25.6T大单机路由器产品,已应用于中国电信新型城域网建设;发布算力快线、融合边缘云、算力路由以及 BNC路由器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新业务创新;推出 14款满足 IPv6+承载和 SD-WAN方案的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满足多元化需求;全系列路由器、AD-WAN控制器获得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颁发的“IPv6+2.0 Advanced”认证,公司成为业内唯一同时获得“IPv6+Ready 2.0&SRv6 Ready”和“IPv6+2.0 Advanced”双认证的厂商,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 IPv6+的引领者地位。公司高端路由器产品 CR16000-F顺利通过行业权威认证机构 MEF(Metro Ethernet Forum,城域以太网论坛)的 CE3.0(Carrier Ethernet,电信级以太网)认证测试,标志着高端路由器设备在全球电信行业达到了最高服务和性能标准。 在无线领域,公司连续十六年保持国内企业级 WLAN市场份额第一。2024年,公司推出 9款 Wi-Fi 7新品,在外观设计、部署方式、智原生能力、场景化、运维调优方面都做了进一步优化,产品已覆盖放装、壁挂、室外、制造、高密、物联、CPE回传全场景。在网络部署优化方面提出了 4i+的理念,在原有 4i体系架构中全面融入 AI能力,让客户在使用 Wi-Fi 7网络时可以获得更佳体验。除此以外,公司针对大型企业园区和企业多分支场景推出了 Central AC解决方案,减少企业管理工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网络可靠性。 公司作为主要单位参与的“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 SAVA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实现了 SAVA技术的重大突破,提出了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 SAVA,用于解决 IPv6网络源地址真实性验证和精准溯源等重大问题,对于保障网络空间安全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在智能存储方面,面向 AI智算应用,公司发布的下一代高性能分布式融合存储 H3C UniStor Polaris X20000,满足智算应用海量小文件高性能并发和百 TB级带宽需求,提供智能预测和存储扩容建议,通过冷热数据智能分层,提升数据访问效率。同时,基于大语言模型提供灵犀助手自动调整资源,可简化运维,分别完成病理阅片软件、影像平台等数字病理存储解决方案兼容性认证。 在主动安全方面,公司积极探索“安全 x AI”的融合创新,率先发布内置大模型多业务安全网关——全新一代 M9000-X旗舰 AI防火墙,内置灵犀助手、智能安全策略和智能检测引擎三大功能,全方位提升运维体验和检测、分析与防御能力。在负载均衡方面,发布业内领先的 T级国产负载均衡产品和 2U大小分布式可扩展负载均衡产品,创新引入 SSLO加密流量编排技术,解决了边界加密流量下的安全业务编排问题,实现国内领先的 SSL加解密性能。在云安全方面,发布云安全资源池解决方案,新增支持密码安全、数据安全等场景,满足多场景的云安全需求。针对 AIGC安全运营场景,公司提出全流量威胁检测方案,具有增强智能分析、智能处置、智能决策、智能值守等 AI能力,极大提升安全运营能力和效率。公司成功打造了以数据安全治理与运营中心为核心,兼具体系化与场景化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构建新一代数据安全能力体系,实现对数据安全风险管理“可视化”、“可量化”、“可感知”、“可控制”。 公司作为主要单位参与“超大规模多领域融合联邦靶场”项目,在网络靶场技术方面解决超大规模仿真验证等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公司安全大模型通过泰尔实验室“安全大模型基础网络安全能力”评估,入选 IDC《中国安全大模型实测之安全运营,2024》报告。 在云与智能方面,在数据 x AI领域,基于绿洲平台 3.0打造智能数据湖解决方案,具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全栈数据的高效入湖、分级存储、智能检索和数据治理等能力,实现自然语言交互式智能数据分析。 发布绿洲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利用灵犀大模型的多轮对话、意图识别、归因分析、RAG、NL2SQL能力,基于数据指标精细化管理能力,实现数据智能分析。在调度 x AI领域,不断强化 CloudOS7.0智算云底座能力,提供高性能算力、存储、网络等全栈智算服务和精细化算力运营服务能力,支持算力、算法、模型、数据等资源的对外服务和智算底层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智算资源的统一运维运营。在算力 x AI领域,聚焦智算基础设施能力的深度优化与体验升级,发布 CAS虚拟化产品高性能版本,自研 VCache虚拟化 I/O加速技术,实现精简磁盘读写性能大幅提升,以精简配置实现与厚配置相当的性能,满足金融、运营商等高性能业务需求;Workspace云桌面产品通过多模一体化架构实现全面升级。 在智能运维方面,面对数据爆炸式增长和技术快速迭代,公司提出“一图一脑”协同创新战略,全景运维地图“一图”和灵犀大模型“一脑”紧密联动,打造全景式、智能化的运维管理体系,引领网络迈向高阶自智。目前全景运维地图已在金融客户落地,有效提升了网络系统的稳定性与运维效率,为金融业务的高效、安全开展筑牢坚实的网络基础。公司应用驱动数据中心(AD-DC)解决方案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指导、CCSA TC610自智网络标准工作组牵头的“自智网络基础能力分级评估测试——数据中心网络”标准测评中获自智网络基础能力 L4.0级认证,公司成为业界首批通过该级别认证的企业。 在绿色节能方面,基于 ALL in GREEN设计理念,公司将液冷技术与光互联全面融入 ICT设备,以算力技术创新赋能绿色算力发展,在两种主流的液冷技术路线均实现了技术突破。在冷板式液冷领域,推出创新全冷板液冷服务器—H3C UniServer R4900 G6,实现内部 CPU、GPU、硬盘、主板、网卡等部件全冷板液冷,实现 100%冷板液冷散热;优化传统冷板式液冷机房架构,采用创新液冷背门技术,实现液冷散热全覆盖,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在浸没式液冷领域,不仅推出了单相浸没式液冷方案,还创新性地打造了“G-Flow”方案,攻克了油类单相浸没技术面临的散热技术难关,散热能力提升 40%以上,在低碳的同时兼顾了能效及整机的兼容稳定;创新性推出箱式浸没方案和两相浸没方案,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散热效率,为数据中心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技术支撑。在光互联方面,引入 LPO/CPO等低能耗技术,进一步降低 GPU互联能源消耗。此外,公司具备提供一体化智能运维能力,可支持端到端液冷系统运行监控,能有效提高部署和运维效率,更好应对 AIGC时代大规模智算和高性能计算的能耗挑战,推动数据中心行业向绿色、高效、智能方向迈进。 (2)以一站式数字化及 AI解决方案,新华三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1)国内政企业务 在数字政府领域,公司在北京、内蒙古、宁夏、贵州等多个国家算力枢纽地区实现规模化落地,参与山东、安徽、青海等省份的多个重点城市智算中心建设,联合国产 CPU、GPU等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全面抢抓国产化建设机遇,成功落地多个国产万卡智算集群,形成服务国家核心算力枢纽、重点区域城市算力中心、大型企业智算中心及中小用户算力需求的多层次智算解决方案能力矩阵。公司联合生态伙伴率先推出城市治理大模型一体机,内置大模型及高性能国产加速卡,赋能民生诉求、城市管理、基层治理、城市运营等业务场景;深度参与杭州市、郑州、石家庄、佳木斯、上饶等智慧城市类项目,助力优化城市运行和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与行业内多家 AI应用及垂直领域大模型生态伙伴形成战略合作,成功打造杭州萧山区、郑州高新区、咸阳高新区、马鞍山市、贵安新区等多地图灵小镇项目,以图灵小镇模式赋能当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全国性的地震巨灾防范工程建设中,参与全国二十余省项目建设,以 ICT综合能力支持政府数字化发展。 在智慧企业领域,新华三首批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EDCC企业智慧运营推进中心成员单位,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企业数字大脑白皮书,以领先的数智化转型咨询设计能力和建设实施及运营能力,在生物医药、钢铁有色、化工建材、消费电子、工程弱电、物流等领域不断突破,支撑数十个大型企业数智化转型建设。 在数字金融领域,公司在2024年推出金融 AIGC大模型解决方案,包含金融私域大模型、多元异构国产化算力和国产化高密 400G互联等核心模块,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的大模型交付服务;发布金融智算网络解决方案,具备全场景组网、自研算网调优、智算场景运维三大核心能力,满足金融行业对于高速、高密度和高可靠性的需求,赋能金融行业智能化升级,助力金融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在中国银行,通过下一代智能园区网,实现中国银行办公及柜面等业务类桌面的“安全、可知、可控、可变”;在交通银行,通过智能连接、智慧计算、智能存储、主动安全和国产化 AI算力等全栈技术支持,助力总行和分行实现全场景转型升级;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服务器、分布式存储、PC、网络、安全等全栈式解决方案,为其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在智慧医疗领域,新华三联合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发布灵犀医学脑血管病专病大模型,作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成果之一,在脑血管病的规范化诊疗、个性化治疗和临床研究方面极具应用价值;智慧医院解决方案陆续中标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国家心血管病医学中心等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引擎;落地国家疾控安全及数据中心项目,累计部署四百余家医院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一体机;与地坛医院联合发布瑶光传染病体系远程一体化超声平台,助力疾控数字化建设;中标宁夏回族自治区省级医保云平台国产化改造项目,以数字技术赋能医保领域发展。 在智慧交通领域,新华三持续深耕交通行业场景并打造“交通数字大脑”,发布了灵犀城轨大模型以及城轨边缘数字底座、城轨运营改造平台、高速公路收费站改造、机场围界安防等多个场景化解决方案。陆续中标国铁集团、空管总局、北京地铁、厦门机场、深圳地铁、济南机场、大兴机场等多个格局性项目,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国产化产品陆续在多个项目中得到规模化突破。基于此前服务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交通数字化建设的经验,新华三为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及时高效地交付千余个路口的智能联接设备和云管平台,实现示范区的路、网覆盖和互联互通,为示范区向 4.0建设阶段迈进奠定基础。 在智慧能源领域,新华三发挥网络和算力等综合优势,持续服务我国能源和发电行业头部企业,保持在电力行业数字化领域竞争优势;全面入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智算中心国产化算力;中标多个省公司电力核心生产业务系统,为电网运行提供了可靠数字平台支撑。同时,新华三持续完善产品布局,聚焦光储和零碳场景,推出全系列光伏逆变器、储能和能源云产品及解决方案,已落地十余个省份,服务交通、教育、能源等行业用户,优化能源管理,助力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2)运营商市场 新华三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在运营商市场多个关键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与提升,2024年落地多个智算中心重大项目、强化政企 DICT市场合作、开辟终端标品新市场、联合技术创新取得新成果。 在 ICT设备集采领域,新华三中标中国移动服务器集采项目、中国移动高端路由器和高端交换机集采项目、中国联通数据中心交换机集采项目等多个重要集采项目,为运营商构建自主创新供应体系提供支持,助力 ICT产品的国产化;在大网领域,积极参与中国联通 BNC(宽带核心网)商用示范工程,与中国电信联合实现算力快线现网部署,与中国移动合作积极推动算力网络发展,助力运营商打造算网一体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在智算领域,落地 20多个智算中心项目,成功打造中国移动智算中心(武汉节点)、宁夏移动、甘肃移动、四川移动、金华电信、杭州联通等智算中心标杆案例,为运营商自用和政企业务提供多元算力;在政企市场,新华三与运营商在政务、金融、医疗、交通、融媒体等行业领域持续深度合作,DICT解决方案在十余个省份落地,共同赋能政企行业数字化转型;在终端市场,新华三积极探索新市场空间,扩大泛终端业务品类,加快拓展多样化终端市场,FTTR实现中国联通现网部署,智能终端网关实现三大运营商规模部署。 3)海外市场 2024年,公司进一步深化全球布局,扩大业务覆盖深度与广度,完成韩国、乌兹别克斯坦、智利、波兰、德国 5家子公司注册,并在沙特阿拉伯设立区域总部,截至目前,已在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设立 22个海外分支机构,认证海外合作伙伴数量超过 2,900家,全球服务覆盖 18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的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全年面向海外市场发布 147款新品;多款产品通过全球高标准认证,包括 Common Criteria Certification、MEF CE3.0认证以及西班牙 ENS国家安全认证计划,大幅提升产品丰富度与竞争力。 新华三坚持“客户优先”和“渠道优先”策略,携手全球领先 ICT企业深化合作,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完成总代签约和市场活动落地;在中亚、东南亚等战略布局区域,持续推动教育、政府、运营商领域的重大项目突破,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新华三路由器海外拓展效果良好,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在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塞尔维亚、老挝、波兰、墨西哥等国家落地应用,打开国际市场新格局。 (3)围绕 AIGC,紫光云打造多款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智能化能力2024年,紫光云围绕 AIGC,在“上云 用数 赋智”维度全面提升智能能力,发布全新的紫鸾 5.0云平台,全面升级全栈国产化、数据要素全流程、应用敏捷开发、应用智能运维和政企行业数字化等方面能力;推出 AIGC云底座,支撑 AIGC的大规模训练和推理;加强 AIGC原生应用,实现智能问答、公文写作、数字人等智能应用。 面向中小企业市场和渠道客户,紫光云致力于提供更轻量易用的云产品和服务,2024年发布了多款产品和方案。紫鸾应用容器一体机基于先进的 K8S容器平台架构,敏捷部署、省时省力、安全轻量,帮助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紫鸾云一体机集部署便捷、支持两类组网架构模型、整机性能优异、运营升级智能于一体,在一个机柜空间内完整承载 IaaS、PaaS和运营运维等能力,助力中小规模客户高效建云;紫鸾大模型一体机提供简化部署和应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 GPU算力、大模型 OS、知识库、提示词、智能体的融合交付,满足快速部署 AIGC应用的能力。此外,紫光云推出了紫鸾数据资产管理运营平台,围绕客户数据归集、治理、共享、开放、运营需求,提供数据要素化全流程服务。报告期内,紫光云陆续中标政务云、医疗云、金融云、国产化云平台等多个重点项目,以及多个企业级数字化建设项目。 紫鸾应用容器一体机入选2024年 IDC Market Scape中国容器平台厂商评估领导者象限;紫鸾应用容器平台 100%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关于功能测试、稳定性测试、高可靠性测试、性能测试、规格测试以及压力测试六大类型产品测试评估。 公司将持续加强技术和产品创新,促进数字化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以一体化 AI赋能产品和场景化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客户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 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信息技术业 销售量 元 79,024,078,451.16 77,307,810,774.02 2.22%采购量 元 83,786,436,276.40 71,138,587,723.90 17.78%库存量 元 38,770,238,144.36 27,934,500,460.28 38.79%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库存量比去年增加,主要是本期公司子公司新华三原材料储备及库存商品增加,以及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存货增加所致。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报告期内,公司合并范围增加情况如下: 1)公司设立了紫光智教(岳阳)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 2)公司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设立了新华三技术总部实验室(内蒙古)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 3)公司子公司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华三通信韩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 4)公司子公司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华三通信塔什干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 5)公司子公司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华三通信智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 6)公司子公司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华三通信沙特区域总部,持股比例为100%; 7)公司子公司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华三通信波兰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 8)公司子公司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设立了珠海市云上紫光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 9)公司子公司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了华三通信德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 报告期内,公司合并范围减少情况如下: 公司子公司无锡紫光新媒体有限公司、无锡紫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紫光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云南摩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注销,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署成本;构建训-调-推-用一站式 AI平台支撑模型全生命周期端到端流转;支持多元 GPU;推出一体机产品,满足多场景应用的一站式交付需求 通过在 AIGC领域大模型核心技术突破,形成全链路、软硬件端到端的全面解决方案,使公司在 AIGC大潮下,在 to Bto G行业中赢得市场先机,同时公司内部广泛使用,实现降本增效 2 智算解决方案项目 完成全新智算解决方案发布 已完成发 布 ,持续迭 代升级 全面支撑运营型、自用型智算中心场景建设需求;支持万卡集群小时级端-网-算-存全栈高效自动化部署;从数据治理、端网集合通信优化、异构混合训练集群性能诊断及调优全流程保障训-推业务高效运行;基于自研集合通信库能力打造智算中心全景运维能力保障 为各行业智算中心的建设和大模型提供全面技术支撑,形成全链路、软硬件端到端的全栈解决方案,提升竞争力3 AIGC场景 800G智处理大量数据流的复杂网络环境。提升用户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网络性能管理水平,引领了行业标准,推动了市场对高性能网络设备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方案的产品竞争力,巩固公司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5 DDC云集群智算交换机开发项目 完成 DDC云集群智算交换机发布 已完成发布 将传统的框式交换机拆成盒-盒对接的组网方式,突破单框组网规模的局限,实现稳定可弹性扩展的大规模组网;利用云集群的多容器管理技术,构建了具有负载分担、多链路备份的内部管理网络,实现控制面切换无损技术,增强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构建新兴的、高质量 AIGC智算中心网络解决方案 助力 AI智算中心大规模网络建设,保持交换机产品在业界的技术领先性 6 全光以太融合框式 交换机 发布全光以太融合框式交换机 已完成发布 全光以太融合框式交换机 S7500X-G,可以同时支持以太全光和 PON全光的部署,支持极简全光方案,实现易部署简运维 为客户提供极具性价比的园区全光方案,简化客户网络部署实现客户网络平滑演进 7 路由器算网技术升 级项目 路由器产品持续增强 IPv6+战略的竞争力 已完成发布 ,持续迭代升级 支持网络 IPv6+技术演进,通过算力网络、确定性网络实现业界领先的时延抖动性能指标,提供更强的业务保障能力 保持路由器产品在业界的技术领先性,有效增强产品和解决方案竞争力 8 高性能盒式高端路 由器 高端路由器产品持续升级,满足小体量,高密度,高通量需求。 已完成发布 发布盒式接入路由器 CR16000-M1A、小型 400G汇聚路由器 CR16003E-F,承载高性能接入,高通量承载,助力客户打造端到端高性能、高确定性的算力网络 增强高端路由器产品竞争力,保持路由器市场技术领先地位9 新一代 Wi-Fi 7 AP运维成本;聚焦自身业务,本地、云管APP三位一体保障产品无忧管理 心竞争力,为公司在无线网络市场创造差异化优势与规模化增长空间,打造未来科技行业标杆产品 13 新一代旗舰AI防火 墙系列产品开发项 目 发布新一代高性能 AI系列防火墙 已完成发布 发布下一代高性能分布式防火墙,成为业内首个内置大模型的 AI防火墙,内置灵犀助手、智能安全策略和智能检测引擎三大功能,支持高达 8Tbps的整机性能,对变种和未知风险的检测率提升2倍,全方位提升运维体验和检测、分析与防御能力 实现防火墙产品 AI能力和整机转发性能的跃升,运维更简防护更强,进一步巩固防火墙产品的领先地位 14 负载均衡系列产品 升级开发项目 发布 T级高性能负载均衡产品 已交付完成 实现业内唯一 T级国产负载均衡产品,以及业界唯一 2U大小分布式可扩展负载均衡产品,创新引入 SSLO加密流量编排技术,解决了边界加密流量下的安全业务编排问题,实现国内领先的 SSL加解密性能 全面提升负载均衡产品的整机转发性能,提升产品竞争力 15 灵犀安全大模型解 决方案 发布灵犀安全大模型和灵犀安全助手 已交付完成 实现安全大模型在整网安全风险分析、辅助告警研判、处置建议生成、响应处置剧本、思维链溯源分析、资产探测下发、自动化报告生成七大场景落地,提升安全运营效率 AIGC融入安全产品,推动“主动安全”实现全面智能化 16 算网安全云平台解 决方案 发布算力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已交付完成 推出算网安全“1+1+N”方案,采用运营商大网城域核心 SRv6引流到安全能力池。全面支持等保安全、密码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场景,支持业内最全安全原子能力,支持安全服务 SaaS化和通用授权自由兑换交付。基于 AIGC安全运营的全流量威胁检测产品,具有增强智能分析、智能处置、智能决策、智能值守等AI能力,极大提升安全运营能力和效率 巩固安全云平台解决方案在运营商和行业市场的竞争力 17 新一代存储服务器 开发项目 完成全新存储型服务器发布 已交付完成 凭借更高密度优化、更高性能升级,全新存储型服务器大幅降低整机成本。相比传统 2U服务器,50PB容量下,R4500G6的硬件 TCO可节省 37%,所需机房空间更可节省 60% 增强了互联网、运营商、金融广电等行业的竞争力 18 新一代傲飞高性能 计算管理平台项目 发布新一代傲飞高性能计算管理平台 已交付完成 ,持续迭代增强 具备异构算力统一调度、多元业务融合管理能力,支持万卡算力集群高效调度训推故障自动恢复,显著提升算力资源利用率 完善整体智算解决方案,提升市场竞争力 19 智算服务器 发布 G7智算服务器 已交付完 成 ,持续迭 发布全新多元异构算力平台服务器,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设计,满足不同 AI业 满足集群训练,训推一体、边缘推理等不同场景的需求,可代增强 务场景需求,通过丰富的生态和模型适配,缩短业务部署时间、提高 AI训练和推理效率 提升在智算市场的竞争力20 边缘服务器 发布新一代边缘服务器 已交付完成 模块化设计,支持算网融合场景需求; 边缘智算,支持 GPU,赋能边缘推理场景,边缘 AI算力引擎;支持云边协同统一管理调度,实现最高 50%能耗节能 通过 ICT融合架构的差异化产品,提升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市场竞争力 21 下一代存储 提升存储产品性能,发布下一 代全闪 SDS存储产品 已交付完成 发布 Polaris X20000产品,支持 AI全闪场景。满足极致性能&稳定时延、更高业务连续性保障、大容量低成本等特性 大幅提升分布式存储性能,满足 AI智算场景性能需求,并增强智算解决方案竞争力22 CAS高效能虚拟化平台 推出 CAS高效能虚拟化平台升级版本 已交付完成 增强平台的可靠性和性能,实现管理平面的秒级热备切换;支持大页内存的灵活配置,提升计算能力;通过内存压缩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加速适配更丰富的软硬件,提升产品竞争力 打造自主可控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提升市场竞争力,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23 Workspace云桌面产品升级项目 提升 VDP桌面协议的性能和外设兼容性,推出全新云桌面产品 已交付完成,持续迭代升级 提升带宽利用率,优化编解码流程,实现桌面传输时延降低 30%,传输率提升一倍;实现 Citrix个人数据、虚拟机批量迁移;实现 UPM用户数据漫游,大幅提升云桌面管理的便捷性 增强市场地位和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在云桌面领域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24 绿洲大数据产品 推出绿洲平台智能数据分析版 本 已交付完 成,持续迭代升级,持续迭代开发中 构建全面精细指标体系,通过自然语言准确高效获取业务指标数据,全面升级为交互式数据分析处理,提升数据分析效率 提升传统数据分析用数效率,增强在城轨、教育等行业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25 嘿板 OS升级项目 发布独立运行嘿板 OS系统,升级 AI应用 已完成发布,持续迭代升级 发布智能大屏智慧教室 1+N解决方案,通过嘿板 OS内置的 AI人像实时渲染技术,实现老师、板书,PPT,语音结合的高效多地同步授课与实时录制 提升在高职教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26 紫鸾云平台 5.0 构建能力协同的分布式云平台 持续演进 实现两地三中心、云边能力协同、异构 云管理等多场景覆盖,并构建方案更全交付更快、架构最轻、业务更可靠的紫鸾云平台 基于自研分布式云架构,能够覆盖全行业大中小场景的需求,助力客户高效建云、上云管云,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为赢得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27 国产信创云 构建紧随政策指引的全名录安 全合规云平台 持续演进 实现全栈国产处理器、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和中间件的全栈适配,并满足代码自研率和安全&合规&机密性等审计需求 在国产化替代热潮中快速满足政策要求,顺应国产化趋势,强化云计算信创布局 28 智算专属云 构建满足智算需求的专属云 持续演进 实现国产智算芯片、高性能网络/存储、 GPU、操作系统的兼容适配,AI平台、HPC平台快速上云并提供统一运营运 提供智算云资源池从建设到运营全栈解决方案,算力运营和资源调度会持续凸显云的价值维能力 29 容器一体机 打造一款集容器集群服务、虚 拟化服务、PaaS层管理服务为一体的轻量级云平台产品 持续演进 构建存储、计算、网络及应用的一体化管理与运维平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扩展 AI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强化公司在轻量级私有云应用场景的布局,全面提升覆盖广度和深度30 大模型一体机 打造私有化大模型场景一体机 持续演进 实现智能对话、企业智能知识库、私有模型微调、RAG和 AI应用管理。兼容适配多款国产 GPU和行业模型 提升公司人工智能场景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31 应用开发平台 构建基于大模型一体机的 AI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是由于本期公司子公司销售回款增加所致。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主要是由于本期公司子公司收回的理财净额减少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主要是由于本期公司支付新华三 30%股权收购对价的现金流出及借款现金净流入增加综合影响所致。 (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较上年同期减少,主要是由于本期支付新华三 30%股权收购对价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投资损益外,其他不具有可持续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1,428,335.70 4.55% 主要为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理财产品收益等 否资产减值 -1,024,796,858.39 -46.02% 主要为存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等 是营业外收入 85,978,622.63 3.86% 包括收到和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等 否营业外支出 27,867,300.41 1.25% 包括对外捐赠等 否其他收益 808,588,613.86 36.31% 主要为收到的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等 除收到的增值税返还收入、个税手续费收入、增值税进项税加计抵减以外,其他部分不具有可持续性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公司新华三原材料储备及库存商品增加,以及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存货增加所致合同资产 1,281,850,677.32 1.44% 1,135,104,042.79 1.30% 0.14%一年内到期的非所致投资性房地产 217,418,739.97 0.24% 201,484,239.25 0.23% 0.01%长期应收款 9,123,747.73 0.01% 24,141,426.07 0.03% -0.02%固定资产 1,085,712,130.00 1.22% 1,054,561,652.19 1.21% 0.01%目投入增加所致使用权资产 1,253,913,227.25 1.41% 1,368,249,276.79 1.57% -0.16%履约成本减少和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长期押金减少所致短期借款 5,064,438,612.92 5.70% 6,282,709,107.40 7.20% -1.50%衍生金融负债 21,490,219.86 0.02% -0.02% 衍生金融负债较本年初减少,主要是由于本期公司子公司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所持衍生金融工具因汇率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所致所致所致合同负债 14,502,127,196.51 16.33% 12,038,542,371.11 13.80% 2.53%加所致一年内到期的非Limited约定的新华三剩余 19%股权的期权远期安排作为金融负债,期末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所致三 30%股权,银行长期借款增加所致租赁负债 1,007,886,077.11 1.13% 1,068,804,399.81 1.22% -0.09%长期应付职工薪应付职工薪酬减少所致金减少及公司子公司深圳市紫光信息港有限公司预收长期房租减少所致投资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新华三自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冲减资本公积,以及新华三剩余 19%股权的期权远期安排作为金融负债同时冲减资本公积综合所致投资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新华三自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冲减资本公积,以及新华三剩余 19%股权的期权远期安排作为金融负债同时冲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致归属于母公司所少,主要是由于本期公司因购买新华三 30%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新华三自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冲减资本公积,以及新华三剩余 19%股权的期权远期安排作为金融负债同时冲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致买新华三 30%股权,对应少数股东权益减少所致境外资产占比较高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权利受限的资产总额为 230,279,849.03元,主要为向银行申请开具保函和票据、开展结售汇等业务支付的保证金、已被背书或贴现的票据等。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被投资 公司名 称 主要 业务 投资 方式 投资金额 持股 比例 资金 来源 合作方 投资 期限 产品 类型 截至资 产负债 表日的 进展情 况 预计 收益 本期 投资 盈亏 是否 涉诉 披露日 期(如 有) 披露索引 (如有) 新华三 集团有 限公司 ICT基 础设施 及服务 收购 2,142,834,885.00美元 81%(收购完成后) 自有资金及贷款 H3CHoldingsLimited 长期 网络产品、服务器、存储产品、安全产品 收购已限公司重大资产购买预案》《紫光股等 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紫光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修订稿)》等文件,披露于巨潮资讯网注:本次收购前,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紫光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国际”)持有新华三 51%的控股权。报告期内,紫光国际以 2,142,834,885.00美元的交易价格购买了 H3C Holdings Limited和Izar Holding Co合计持有的新华三 30%股权(以下简称“标的资产”),交易双方于2024年 9月完成了标的资产的交割,及标的资产的过户和变更登记手续,公司通过紫光国际持有的新华三股权比例由 51%变更为81%。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1)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衍生品投资类型 初始投资金额(万美元) 期初金额(人民币万元) 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人民币万元) 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人民币万元) 报告期内购入金额(万美元) 报告期内售出金额(万美元) 期末金额(人民币万元) 期末投资金额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外汇期权 42,700 9,246.87 141,900 136,650 7,097.84 21.39%外汇远期 -29,997.16 345,550 345,550 0.00%合计 42,700 9,246.87 -29,997.16 487,450 482,200 7,097.84 21.39%报告期内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政策、会计核算具体原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公司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 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 37号——金融工具列报》相关规定及其指南,对开展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进行相应的核算处理,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未发生变化。以正常生产经营为基础,降低了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达到了套期保值预期效果。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及贷款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公司进行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会存在一定的风险:1、汇率波动风险:由于外汇市场存在各种影响汇率走势的复杂因素,不确定性较大,如未来汇率走势与公司判断的汇率波动方向发生大幅偏离,实际汇率将与公司外汇套期保值合约锁定汇率出现较大偏差,将给公司带来损失。2、内部控制风险: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可能会由于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而造成操作风险。3、履约风险: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存在合约到期无法履约造成违约而带来的风险。4、法律风险:因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交易对手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可能造成合约无法正常执行而给公司带来损失。公司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1、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以公司业务为基础、以规避风险为目的,尽可能选择结构简单的外汇套期保值产品。2、公司已制定《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对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管理机构、审批权限、操作流程、风险控制、信息披露、信息保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行为和风险进行了有效规范和控制。公司将严格按照《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操作,保证制度有效执行,控制业务风险。3、公司和子公司财务部门为套期保值业务日常管理和执行机构;公司内部审计部负责审查和监督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实际运作情况,包括资金使用情况、盈亏情况、制度执行情况、信息报告情况等。4、密切关注国际外汇市场动态变化,加强对汇率的信息分析,适时调整外汇套期保值方案,最大限度地控制汇兑损失。5、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时,慎重选择与具有合法资格且实力较强的境内外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密切跟踪相关法律法规,规避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6、加强对银行账户和资金的管理,严格遵守资金划拨和使用的审批程序。 7、当外汇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上报,积极应对,妥善处理。 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 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 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公司购买的衍生品用于外汇套期保值,公允价值变动主要是汇率变动所致,公允价值基本按照合约银行提供的价格确定。涉诉情况(如适用) 不适用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3年12月9日和2024年12月7日衍生品投资审批股东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 不适用注:公司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在相同产品类型下进行合并披露。2)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 是 □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订及新增公司治理制度的议案》,同意新增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具体内容请详见公司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披露的相关公告。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 是 □ 否 2024年3月6日,公司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和巨潮资讯网披露了《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09)。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推动提升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具体举措如下:1、夯实主业优势,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2、坚持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3、完善公司治理,提升规范运作;4、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高效传递公司价值;5、重视投资者回报,共享发展成果。公司将坚持经营发展和股东回报双提升的战略意识,不断提升公司综合实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持续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为稳市场、稳信心积极贡献力量。上述行动方案制定后,公司持续推进落实,强化业务聚焦,坚持创新引领,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保持稳健的分红政策,以实际行动回馈广大投资者。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披露的《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进展公告》(公告编号:2025-0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