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晶华新材(603683)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二、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多重不确定性交织的宏观环境下实现温和增长,年化增速达 2.4%(据摩根大通全球经济监测数据),整体呈现“低波动、弱复苏”特征。同期,中国经济依托精准有效的宏观政策调控框架,顶住内外压力实现质效提升,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为稳定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提供了核心支撑与确定性动能。
  在此宏观经济环境下,公司紧跟市场动态,精准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深化内部管理流程迭代优化,提升运营效能,优化非核心成本结构;另一方面,聚焦核心业务赛道,加大研发资源投入,拓展新兴市场领域,挖掘增量利润空间,构建可持续增长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5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 3,767.4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30%。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536.5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62%。公司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在核心产品的销售上,通过优化产品性能、拓展销售渠道,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同时,积极布局新业务领域,随着新业务逐步取得进展,为公司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一)三大事业部协同突破:销售、研发、产能全面发力
  工业事业部:聚焦销售、交付、研发三端协同发力
  (1)销售端,以推广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新客户为核心,持续强化自有品牌管理,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在电子电器、医疗领域的产品营收比例,突出产品结构的差异化和功能性,挖掘业绩增长潜力;
  (2)生产端,推进四川工厂正常交付,借智数化提效、稳质、保交付,夯实生产保障; (3)研发端,围绕行业方案完善和成本优化,按计划开发家装、汽修等行业新型号:完成 6 款自产纸打样,7 个型号的成本优化方案从 5 月起用新配方生产。通过产品升级和降本,给销售端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助力企业形成 “研产销” 闭环,推动持续发展。
  电子事业部:运营成果显著,销售与生产多维度突破
  (1)销售端,公司已经成为新能源动力电池头部客户的主要供应商;高性能丙烯酸泡棉推广成效明显,完成了 8 家 OEM 厂商的材料技术对接,以及 21 家二级加工厂的送样和报价流程,还通过了 2 家 Tier1 的产品验证;
  (2)生产端,实现电子产品产量同比显著增长,依托生产效率优化实现了降本增效,充分体现出公司强劲的经营韧性和成长潜力。
  (3)研发端,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适配性上,公司积极推进不同形态电池所需的新技术、新材料突破;技术支持上,助力汽车座椅胶粘材料性能提升,相关产品已实现小批量出货;通过产品迭代更新,获得了行业内知名家电企业的认可;丙烯酸泡棉胶带研发中,对标国际知名企业的主流产品已完成开发并有销售记录。生产、技术、流程的高效配合与创新突破,为业务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光学事业部:专利筑基,量产领跑,终端突破,打破进口垄断、引领行业替代 (1)研发端,技术创新成果丰硕,专利申请方面,完成多篇发明专利,涵盖低粘度、增强耐候性、多种方式的增减粘等技术。
  (2)销售端
  LCD :LCD OCA 产品实现稳定量产,保障下游市场的持续供应需求。
  OLED :折叠 OCA 产品已稳定量产;OLED OCA 进入小批量出货阶段,同时抗冲击 TPU、抗冲击 OCA等关键 OLED 光学材料完成验证并通过审核,为后续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汽车屏幕:车载 OCA 产品顺利通过多家核心客户的审核,加速推进车载场景的市场渗透。
  从专利布局到产品落地,多维度夯实技术竞争力,为市场拓展与业绩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彰显在光学胶等材料领域的创新实力与产业化能力;
  (3)车衣膜业务始终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通过产品迭代、生态构建、渠道拓展与数字化运营的多维发力,持续强化市场竞争力,实现晶华品牌与合作伙伴的共赢发展。
  在产品创新上:聚焦功能升级,新一代水晶系列车衣和新能源车专属安全窗膜,精准匹配需求,产品矩阵持续优化,夯实市场基础;
  在生态构建上:围绕产品供应、运营机制及营销等多个维度,为合作伙伴赋能,创新推出“晶华生态圈”模式,实现共赢机制;
  在渠道建设上,全国授权店数量突破 800 家、4S 店合作店达 300 余家,实现区域市场深度渗透,形成广泛、层级清晰的终端网络;
  以产品为基石、生态为纽带、渠道为支撑、数字化为引擎,持续深化“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地,不仅巩固了在汽车膜领域的市场地位,更以共赢模式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布局新赛道,以多模态柔性传感器开拓增长新极
  公司于2025年6月控股成立北京晶智感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为核心,布局机器人、医疗康养、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新场景,构建“主业延伸、新域突破”发展格局。目前公司处于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阶段,规划如下:
  (1)产品矩阵:聚焦场景,精准突破
  以“柔性传感加持场景适配”为核心,突出在细分领域的技术前瞻性与应用落地能力 1、机器人领域:已成功开发用于灵巧手的柔性触觉传感器电子皮肤,实现对物体触感、轮廓的精准感知;目前正与灵心巧手和其他终端下游客户联合推进全掌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电子皮肤的项目开发,未来有望赋能机器人手部操作的灵活性与智能化升级,并逐步延伸至机器人其他身体部位。
  2、医疗健康领域:与国内脑科学领域专家团队深度交流,重点研发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监测康复外骨骼手套、步态检测鞋垫等产品。其中,监测康复手套可通过柔性传感技术监测患者手部运动状态数据,融入脑机神经交互实现康复训练;步态检测鞋垫则能实时捕捉步态特征,为下肢康复评估提供量化依据。
  3、工业与消费电子领域:响应政策与市场需求,依托现有业务的渠道和终端客户资源,布局新能源电池安全检测(电池包预检、便携设备)、消费电子交互(可穿戴触控升级)、汽车智能座舱等场景,以传感技术赋能终端产品突破。
  (2)战略价值:技术延伸,构建增长新极
  作为公司新材料赛道延伸布局,依托 51% 控股协同主业优势,以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技术为核心,融入机器人智能化、医疗康复精准化、消费电子升级等趋势赛道。通过场景化产品落地,在高速增长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抢占先发优势,既为现有业务拓展新应用场景,又以技术创新驱动新的增长曲线,助力企业构建“主业稳固、新域突破”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公司积极推进与国内外主流灵巧手、人形机器人企业、工业和消费电子企业等的技术交流合作和产品共研。
  (三)高端产能布局与业务升级规划
  以高端产能建设为核心,同步推进硬件优化与管理升级,构建立体化发展格局。
  (1)多基地协同,筑牢产能根基
  公司在多地布局生产基地,形成覆盖多领域的产能布局:安徽晶华的 OCA 光学膜胶带、硅胶保护膜等项目已于2024年完成,江苏晶华电子材料技改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为业务扩张提供坚实支撑。全品类产能体系,既能满足多行业场景需求,又通过“生产基地-产品品类-应用领域”的协同,实现规模效应与场景适配的平衡,强化市场供应能力与行业话语权。
  (2)双维度升级,驱动效能提升
  1、工程及技改:硬件优化夯实基础
  聚焦生产硬件升级,推进高端装备、关键设备的高质量升级,同步实施全流程节能技术改造,从设备与工艺层面提升生产效率与稳定性,为高端产品量产提供硬件保障。
  2、管理改善:全流程提效赋能运营
  从成本、设备、安全、流程四大维度发力:通过 TCM 全面控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光学设备及环境管理精度;深化 5S 与安全管理筑牢生产底线;规范工程项目管理保障执行落地。以精益化管理打通运营堵点,实现“硬件和管理”双轮驱动。。
  (四)精益管理赋能,驱动效益提升
  (1)数字化管理:信息化项目高效推进
  公司信息化项目WMS MES ERP升级等项目有序推进和落地实施,通过信息化系统贯通,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提升运营效率与协同能力;
  (2)人才与组织:构建核心竞争力
  聚焦人才招聘与留用、培训发展、绩效管理三大模块:优化薪酬福利、职业路径、文化适配性吸引人才;从资源投入、用人机制、效果评估、完善培训体系、激发人才活力,支撑业务发展; (3)品牌与市场:新媒体和深度市场调研双轮驱动
  新媒体运营成果亮眼:“丙烯酸泡棉”推文成流量标杆;视频号转发量可观,抖音内容精致获行业认可。同步开展航空胶带、医疗胶带等市场的深度调研,明晰国产替代空间等格局,为业务突破锚定方向,拓宽增长路径;
  (4)业务拓展:多行业深耕与突破
  工业胶粘材料围绕船舶、航空、军工、汽车四大行业精准发力:船舶领域拿下供应商资质,携手润贝航科布局航空材料赛道,持续挖掘军工类企业产品应用;加速推进在各行业的材料测试和验证。以“多行业、细分赛道布局、精准链接”,为市场突破筑牢根基,驱动业绩增长。
  (五)研发实力:高投入、全链条布局,突破核心技术
  (1)研发投入与体系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650.53万元,同比增长21.24%,建立先进研发实验中心和应用实验室,采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双轨模式,聚焦进口替代和产品升级。晶华新材获得了 CNAS“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可,自主建立了工业胶带、电子胶带、光学胶带、高分子聚合等综合性研发中心。公司还与高校合作建立了多个实验室,与华东理工大学成立了高分子联合研发中心。
  (2)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
  1、聚焦应用领域突破
  工业领域:在可降解材料、水性硅胶、抗 UV 压敏胶等领域取得突破,新增 MOPP 产品线、PET 硅胶产品线,适配智能家电、电子元器件需求;大交通领域升级航空遮蔽胶带、高强度美纹纸胶带,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用于军工和航天航空。
  电池与汽车领域:紧跟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展,提前研究适配的材料性能,为未来技术成熟后的大规模应用做好技术准备。同时,开发耐温抗翘曲的产品和高性能丙烯酸泡棉胶,覆盖汽车内外饰粘接、座椅固定、轮胎静音棉等场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此外,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国产替代、技术升级,以及环保、新兴应用场景和长期被进口产品主导的行业,提前储备技术,布局长期产品。
  光学与消费电子领域:
  公司在光学膜材料领域深耕全品类布局,已构建覆盖消费电子、车载等多场景的全系列 OCA 产品矩阵。LCD OCA 实现稳定量产,凭借可靠品质持续保障下游供应;OLED 进展显著,折叠 OCA 稳定量产,OLED OCA 进入小批量出货阶段,抗冲击 TPU、抗冲击 OCA 等关键材料通过验证,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汽车屏幕,车载 OCA 顺利通过多家核心客户审核,加速车载场景渗透。通过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完善供应链体系,公司在各细分领域形成协同优势,全方位满足不同场景需求,逐步构建光学膜材料领域的全品类竞争壁垒。
  公司聚焦 AI 终端用胶粘材料研发,针对 AI 手机、AIPC 的高集成屏显、散热模组等需求,开发功能性 OCA 光学胶、高导热率胶带等产品,已完成贴合性能与耐候性测试。目前已与终端厂商联合验证,为 AI 终端轻薄化与性能升级提供材料支撑。
  2、实现硅胶系产品矩阵
  聚焦新能源、电子制程、医疗、工业四大应用场景,布局多元产品矩阵。新能源领域,电芯隔热垫粘接,适配电池产业需求;电子制程场景,用于高温保护、制程保护等多款产品技术,满足制程保护、粘接需求;医疗场景,医疗器械粘接技术储备,聚焦低极性基材粘接、柔性设计;工业场景,遮蔽类硅胶带、接驳硅胶带已量产,凭借耐温性好、适用温度范围广等优势,适配低表面能粘贴。各场景产品依进度推进,从技术储备到量产,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精准对接多行业需求。
  3、技术创新亮点
  掌握流变技术与非牛顿流体原理,精准控稳涂层;洞悉光学膜涂层底层逻辑,可设计多层光学涂层,定向优化性能;国内首个采用热本体聚合工艺生产OCA胶水,解决UV聚合稳定性问题;折叠OCA应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提升柔韧性与粘结力。
  (六)以需为导,深化产学研与多元市场合作
  锚定市场需求,构建“产学研、政企协同、资质建设”三维合作体系,相互支撑、协同发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为长远发展蓄势赋能。
  (1)政企协同:链接资源,精准破局
  深度推进政企交流:开展江苏省新型显示联盟交流、工信厅调研等 20 余次活动,与政府、行业协会互动 11 次。一方面,积累目标客户资源,提升行业知名度与省厅影响力,高效捕捉政策风向;另一方面,借产业联盟、政府调研契机,融入行业生态,为业务拓展争取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
  (2)资质建设:认证赋能,高质发展
  公司获得 CNAS 国家实验室的认证,不仅提升实验室信誉与国际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了内部管理,规范检测流程、强化质量管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信任根基。
  (3)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筑牢根基
  与华东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研发课题、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协同模式。研发端,围绕市场需求联合攻关,让产品创新更贴合应用场景;人才端,借高校资源育用适配人才,夯实创新梯队;后续更将优化追踪机制,推进成果转化,深挖高校资源价值。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创新-转化-应用”链路,通过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驱动企业可持续成长。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转至晶华新材(603683)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