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创环保(603177)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德创环保秉持“科技赋能环保,创新驱动未来”的理念,紧紧围绕“深耕环保、开拓新能源”的核心发展思路,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持续聚焦主业,紧扣战略目标与经营计划,稳步落实各项工作,以"四个持续"勾勒发展路径:一是持续深化研产销协同创新体系,打造技术转化快车道;二是持续强化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三是持续推进海外工厂本土化运营,培育属地发展新动能;四是持续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布局全球市场新版图。这四大战略举措环环相扣,共同支撑公司向全球环保科技领军企业的目标迈进。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稳健运行,实现营业收入4.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3.2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47%。 (一)大气治理业务稳定发展,海外业务厚积薄发 大气治理业务为公司主要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达94.32%。报告期内,公司在手订单充裕,产能消化预期良好,业务保持平稳发展。 公司秉持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响应超低排放政策导向,深度挖掘海内外火电、钢铁、焦化、水泥行业脱硫脱硝新增及更替装置市场潜力,着力保证新增订单匹配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公司研发部门与生产、销售团队紧密联动,形成内部研产销协同、外部产学研合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转化。供应链方面推动采购、技术等各方面的紧密协作,整合上下游信息,推动全流程优化升级。产线方面废催化剂项目加速推进,新疆项目产线进入生产调试,广东项目环评公示进入尾声。 报告期内,公司在船舶尾气脱硝领域的布局快步迈进。公司自主研发配套船舶SCR系统的蜂窝40孔催化剂,独家搭载公司产品的SCR系统成功获得中国CCS、法国BV、俄罗斯RS、意大利RINA等四家国际知名船级社的型式认可证书;2025年8月,公司与普陀综合事务中心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在宁波舟山港普陀区域投资布局船舶SCR催化剂产业,借助扶持奖励政策,依托宁波舟山港的国际物流优势,同步推进与欧美、日本等地区船东及船级社的合作,助力业务发展版图持续扩大。 印度是公司海外战略的核心市场,印度子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6个800MW和4个600MW烟气脱硫EPC项目,重大项目承接能力突出,在脱硫关键设备领域市场的占有率持续领先,已然跻身行业前列。报告期内,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高活性板式催化剂技术,针对性优化配方及结构设计,成功攻克高灰环境下的堵塞与磨损难题,完成印度2×660MW燃煤电站首台套板式脱硝催化剂的交付,该项目是印度首个采用中国自主板式脱硝技术的示范工程,标志着公司环保高端装备在印度市场取得重要突破,为公司开拓东南亚市场奠定了基础。 (二)危废全产业链协同改善经营业绩 近年来,公司积极向危废处置领域延伸布局,取得废盐资源化利用、危废填埋牌照,完成“收集-存储-资源化利用/填埋”的全产业链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危废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积极落实提质增效降本,同时依托废盐资源化利用和危废填埋项目形成的业务协同,提升议价能力,危废板块业绩较去年同期改善。 (三)新一代钠电正负极材料电芯试制陆续启动 公司FMZ103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在报告期内顺利通过实验室小试,该材料兼具钠储容量高、倍率性能优越、残碱低、加工性能优异等竞争优势,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已在国内知名钠电电芯企业进行投产前试制;负极材料开发取得阶段性突破,在第三方加工制成的成品煤基硬碳负极材料性能优异,其性能与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相仿,但成本却更为低廉,由公司送样客户并开启电芯试制工作。 (四)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环保+钠电池+氢能"新产品研发三轨并行公司始终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导向,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密切关注最新技术动态和市场需求,围绕多种核心产品及解决方案,开展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777.28万元,同比增长11.38%。 经多年的潜心研究,在SCR脱硝领域,公司成功研发了150℃的超低温抗硫催化剂、蜂窝孔径70孔及以上的高孔催化剂和波纹板式催化剂并实现量产,经过国内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位居前列。 在钢铁高炉煤气精脱硫领域,开发新型整体式高炉煤气精脱硫工艺包,顺利完成在线中试,推进产业化项目建设和市场推广;钢铁行业尾气一氧化碳的治理方面,开发钢铁烧结烟气的一氧化碳氧化催化剂,项目已完成中试实验并开展市场推广。 在钠电领域,推出新型FMZ103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和煤基硬碳负极材料,目前相关产品已在多个客户进行电芯试制,未来将进一步根据客户反馈优化材料性能,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在氢能领域,公司牵头组建"浙江省制氢用离子膜功能材料和技术重点实验室",与高校合作开发出了高性能的电解水制氢用阴离子交换膜和电极催化材料,目前正通过流延机开展膜材料的规模化制备中试。 在船舶领域,开展船舶二氧化碳捕集装置(CCUS)研发,开发紧凑型固体碳吸附技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碳排放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