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联锻造(00128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涉及面广、市场潜力大、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的特点。汽车产业发展 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锻造工艺能够改变金属原子的组织形态,从而改进产品性能,是制造业核心工艺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锻造零部件,与汽车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2024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积极施策,及时出台“两新”政策,推动全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汽车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 韧性和创新活力,全年产销规模实现稳中有进,不仅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更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宏观政策的有效引导,也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正向着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1、乘用车市场情况 我国乘用车连续10年超过2,000万辆,连续2年超过2,500万辆。在转型调整过程中,自2020年以来,乘用车销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4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表现欠佳,下半年在政策利好下乘用车市场产销发力回升,终端市场 表现更为突出,有效拉动汽车行业整体增长,2024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47.7万辆和2,7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5.8%。2024年,乘用车国内销量2,260.8万辆,同比增长3.1%;乘用车出口495.5万辆,同比增长19.7%。 2、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 绿色低碳不仅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落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我国一 直致力于推动绿色能源低碳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全方位支持。2024年,在政策利好、供给丰富、价格降低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售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 3、商用车市场情况 近年来,我国商用车市场销量跌宕起伏。2020年受国三产品淘汰,治超趋严以及基础建设投资等因素的拉动,商用 车市场大幅增加,产销达到峰值;随后2021年市场需求出现下降;2022年跌落谷底,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消费市场需求回暖因素影响,加之各项利好政策的拉动,商用车市场谷底回弹,实现恢复性增长;2024年,由于投资减弱加之当前运输价格依然偏低,终端市场换车需求动力不足,商用车市场表现相对疲弱。 2024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80.5万辆和387.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和3.9%。 4、进出口情况 2021年以来,中国车企海外开拓持续见效,出口数量快速提升,成为拉动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增长的重要力量。2024 年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出口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三)公司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 2024年,全年汽车产销稳中有进,上半年整体汽车产销形势不容乐观,汽车工业经济运行面临库存高、消费弱的困 境,供给端和终端均呈现较大压力,在乘用车领域,国内市场需求动力不足,消费者购车意愿不高,导致销售增长乏力。商用车受投资减弱、运价偏低等因素影响,市场表现较为疲弱,汽车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对拉动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但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三季度随着一系列的政策加码,汽车终端市场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各地补贴政策的有效落实以及车企促销活动的持续开展,激发了车市的终端消费活力;四季度延续了三季度的向好态势,月度产销呈现较高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232.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30.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4%;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63.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8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228,939.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53,996.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4%。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市场对于相关零部件的需求,公司来自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收入从2020年的512.18万元上涨到2024年的37,641.4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0.87%快速增长到26.01%,收入和占比均稳定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处于增长期,公司未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收入和占比也将稳定增长。 (四)公司的市场地位 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的角度看,是否进入国际知名零部件集团的供应商体系、进入的数量以及零部件集团在百 强榜中的排名等,亦为衡量汽车零部件企业市场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集团百强榜中,公司已进入其中14家,其中博世、采埃孚和麦格纳名列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前五名,凸显出公司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因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般生产多种产品,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单位重量差异较大,需综合考虑其他指标衡量汽车锻件企业的市场地位。其中轮毂轴承类和高压共轨类为公司代表性产品,可反映公司市场地位。公司的轮毂轴承类产品中销量最大的为轴轮、外轮,轴轮和外轮配套使用,公司内销的轴轮主要应用于国内乘用车。每台乘用车四个车轮需使用四个轴轮,因此可以根据我国乘用车2024年度销量数据,估算公司轴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3.74%。公司的高压共轨产品主要应用于商用车中卡车的柴油发动机上,少量用于乘用车。柴油发动机一般采用高压共轨系统或其他燃油喷射系统,每台卡车如果采用高压共轨系统,则仅使用一根高压共轨。根据我国2024年度卡车销量数据和公司高压共轨产品销量,估算高压共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约为41.75%。我国卡车主要为柴油发动机,卡车销量数据包括采用高压共轨系统的卡车和未采用高压共轨系统的卡车销量数据。因无法获取采用高压共轨系统和非高压共轨系统卡车比例,因此上述计算的公司高压共轨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可能低于实际情况。展望2025年,我国经济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1月8日发布了《关于2025年加大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相信随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将会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潜力。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汽车产销将继续保持增长。在此背景下,公司将继续秉承稳健的发展战略,聚焦主业,稳步经营,不盲目追求扩张,也不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承担高风险来换取业务的增长,致力成长为一家让投资者放心的高质量上市公司。七、5、(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正在进行的重大非股权投资建设项目详见本节七、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转向节类产品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87.65%,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2.81%,主要系控制臂产量及销售量增加所致。零部件销售模式公司产品境内外销售均采用直销模式。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中,公司作为整车厂二级或三级配套供应商,公司产品直接销售给汽车一级或二级配套供应商。此外,公司根据与部分客户的合同约定,采取受托加工收取加工服务费的销售模式。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适用不适用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适用□不适用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参见本节“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注:财政部于2024年3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汇编2024》以及2024年12月6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规定保证类质保费用应计入营业成本。本公司自2024年度开始执行该规定,将保证类质保费用计入营 业成本。执行该项会计处理规定,对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留存收益的累计影响数为0.00元,对2023年度合并报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轮毂轴承类 销售量 万件 2,408.64 1,966.47 22.49%生产量 万件 2,511.65 1,936.72 29.69%生产量 万件 2,151.34 2,322.41 -7.37%生产量 万件 1,328.80 1,137.57 16.81%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①轮毂轴承类产品库存量较上年同期增加39.34%,主要系销售规模扩大,备货增加所致。②转向节类产品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42.81%、87.65%、112.15%,主要系控制臂产销量的增加,备货增加影响所致。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项目2024年 2023年 同比增减 金额 占营业成本比重 金额 占营业成本比重汽车零部件 直接材料 648,752,237.31 51.92% 453,406,315.43 46.54% 43.08%直接人工 126,296,473.98 10.11% 111,962,822.67 11.49% 12.80%制造费用 474,471,024.47 37.97% 408,948,537.28 41.97% 16.02%说明财政部于2024年3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汇编2024》以及2024年12月6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规定保证类质保费用应计入营业成本。本公司自2024年度开始执行该规定,将保证类质保费用计入营业成本。执行该项会计处理规定,对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留存收益的累计影响数为0.00元,对2023年度合并报表营业成本调增1,428,418.77元。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否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全资子公司芜湖兆联汽车轻量化技术有限公司。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前五名客户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股5%以上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在主要客户中不拥有直接或间接的权益。 前五名供应商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持股5%以上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关联方在主要供应商中不存在直接或间接拥有的权益。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散热片冷锻及机加工工艺研发 研究铜合金冷锻工艺及机加工工艺,实现散热片生产线建立,批量供货能力。 进行中 完成铜合金散热片生产线建立,并实现批量供货。 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销售收入。有色金属冷锻及机加工工艺研发 增加产品类型,扩大业务范围。 进行中 完善该类产品工艺,实现批量化生产。 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销售收入。级进式反向锻造旋压复合成形大型薄壁壳体技术研发 结合公司成形工艺多样化的优势,采用锻旋一体复合工艺实现大型薄壁壳体的成形。 已经结项 完善大型薄壁壳体成形工艺,实现大型壳体批量供货。 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销售收入。深孔类锻件成型工艺研发 针对深孔类锻件工艺研发,实现深孔的锻造成形。 进行中 空心轴类产品深孔实现锻造成形,锻件减重10%以上,减少原材料用量,降低成本。 降低空心轴类产品的制造成本,提升该类产品的竞争力。新能源汽车半轴的加工工艺研究 半轴类产品的机加工工艺研究,优化机加工工艺参数。 已经结项 完善半轴类产品加工工艺,实现批量供货能力。 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销售收入。不锈钢锻造工艺研发 加强不锈钢产品的工艺研发,优化工艺,提高模具寿命和优化机加工工艺参数。 进行中 提高模具寿命及刀具寿命,降低制造成本。 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轿车等速万向节热冷联合精锻工艺研究 研究轿车等速万向节热冷联合精锻工艺,建立等速万向节生产线。 进行中 完成生产线的建立并投入生产,具备等速万向节的生产能力。 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销售收入。铝锻件机加工工艺研发 铝合金产品的机加工工艺研究,优化机加工工艺参数。 进行中 完善铝锻件加工工艺,实现批量供货能力。 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销售收入。凸轮轴类锻件立锻工艺研发 凸轮轴类产品实现立锻,减少加工余量,提高材料利用率。 已经结项 凸轮轴类实现立锻,综合材料利用率达到92%以上。 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外轮类产品模具寿命提升研究 通过模具结构研究和模具新材料试验,提升模具寿命,降低模具成本。 已经结项 外轮类产品模具寿命达到4千以上,解决由于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模具开裂问题。 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轻量化控制臂性能优化及高效机加工工艺的研发 控制臂产品控温冷却研究,改善加工性能,提高刀具寿命,提升竞争力。 进行中 提高模具寿命及刀具寿命,降低制造成本。 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销售收入。高精度球头拉杆锻造成形工艺及加工工艺的研究 球头拉杆产品成形工艺研究,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良品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进行中 优化产品工艺,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材料利用率提高2%,降低制造成本。 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压共轨产品近闭式成形技术的研发 共轨产品成形工艺研究,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进行中 共轨类产品综合材料利用率达到78%以上,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性能平衡轴变形机理分析与优化的研发 平衡轴产品成形工艺研究,提升一次合格率,优化工序,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进行中 优化该类产品工艺,1次合格率达到95%以上,降低制造成本。 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销售收入。汽车齿轮精细磨齿工艺的研究应用 齿轮产品精加工工艺研究,扩展业务范围。 进行中 完善齿轮件加工工艺,工艺范围向精加工延伸,并实现批量供货能力。 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销售收入。有色金属精密加工微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 铝件/不锈钢件/铜加工工艺及表面处理工艺研究,优化工艺参数,提升产品合格率,降低成本。 进行中 完善铝锻/不锈钢/铜件的生产工艺,实现批量供货能力。 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轮毂轴承单元及其制造方法的研发 轮毂轴承锻造成形研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进行中 通过工艺提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强度三角型控制臂精密锻造工艺的研发 增加产品类型,扩大业务范围。 进行中 新增加产品范围,实现铝锻三角型控制臂批量供货能力。 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销售收入。高性能曲轴精密锻造工艺的研发 曲轴产品工艺研究,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 进行中 完善该类产品工艺,提升竞争力,新增产线,扩充产能。 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复杂构件多向模锻成形工艺的研发 新工艺研究,扩大业务范围。 进行中 建立生产产线及完善目标产品工艺,具备一定批产能力。 扩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销售收入。适用□不适用 2024年年末,研发人员数量较2023年年末增长35.27%,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引进人才所致,总体结构未发生重大变化。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适用不适用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适用不适用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01.27%,主要系本期长期资产投入增加,将客户以承兑汇票结 算的票据背书转让,未持有至到期影响所致。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上升51.19%,主要系长期资产投资增加及上年度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本年度收回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49.80%,主要系上年募集资金到位影响所致。 (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76.89%,主要系上年募集资金到位影响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财务费用、存货的增加等因素共同影响所致,详见本报告第十节、七、51、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不适用 〔2023〕43号)文件,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该事项计入其他收益,短期内具有持续性,其他政府补助无持续性。信用减值损失 -8,778,865.79 -5.53% 主要系计提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 否资产处置收益 -390,070.00 -0.25% 主要系固定资产处置损益 否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库存商品备货增加,以及尚未结 算的发出商品增加影响所致长期股权投资 3,333,350.26 0.15% 4,000,000.00 0.22% -0.07%影响所致所致致响所致递延所得税资产 4,096,582.07 0.18% 6,903,303.81 0.37% -0.19%设备购置增加,预付的工程设备款增多所致致一年内到期的非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其他变动主要系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持有期间,计提的归属于报告期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前期计提的 投资收益的差额。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2) 报告期末募 集资金使用 比例(3) =(2)/ (1) 报告期 内变更 用途的 募集资 金总额 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 累计变更 用途的募 集资金总 额比例 尚未使用 募集资金 总额 尚未使用募集资 金用途及去向 闲置两 年以上 募集资 金金额 2023年 股票首 次公开 发行2023年 05月24 于募集资金投资 项目外,部分闲置募集资金用于现金管理及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0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芜湖三联锻造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691号)核准,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意,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2,838万股,每股发行价27.93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79,265.34万元,扣除各类发行费用12,053.53万元,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67,211.81万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验证,并于2023年5月17日出具容诚验字[2023]230Z0132号《验资报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49,587.21万元,节余募集资金补流1,823.34万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16,536.88万元(含利息及投资收益735.62万元)。 (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适用”的原因) 精密锻造生产线技改及机加工配套建设项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 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 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适用2023年5月25日,公司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超募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超募资金7,000.00万元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占超募资金总额的29.48%。2024年4月25日,公司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超募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超募资金7,000.00万元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占超募资金总额的29.48%。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不适用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2023年6月30日,公司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9,000.00万元(含)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仅限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使用,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公司累计使用该笔资金中的4,800.00万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归还暂时性补充流动资金的全部款项。2024年8月30日,公司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及第二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9,000.00万元(含)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仅限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使用,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使用该笔资金中的3,000.00万元。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均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高性能锻件生产线(50MN)产能扩建项目已结项,同意将节余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实际金额以资金转出当日专户余额为准)。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将节余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同时已于2024年7月将该募集资金专户予以注销。 述额度和有效期限内,可循环滚动使用。2024年4月25日,公司分别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含超募资金)及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和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8,800.00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含超募资金)和不超过人民币8,000.00万元的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效期自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在前述额度和有效期限内,可循环滚动使用。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16,536.88万元(含利息及现金管理收益),其中2,536.88万元存放在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中,11,000.00万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用于现金管理,3,000.00万元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投入公司承诺的募投项目。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注:1高性能锻件生产线(50MN)产能扩建项目于2024年3月结项,故本年度实现的效益为2024年4-12月(结项后)产生的实际效益。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 司 一般项目: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电机制造;电池零配件销售;机械设备研发;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供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9,300.00 45,838.09 18,266.81 51,818.61 2,232.14 2,179.86鑫联精工 子公司 制造、销售:汽车零配件、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工程机械零配件;经营商品和技术 6,000.00 15,777.71 8,397.31 17,662.94 1,615.51 1,486.37的进出口业务(国家指定、限制和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 方式 接待 对象 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否 为推动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回报,规范公司的市值管理活动,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积极 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的号召,根据《公司法》《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等规定,公司制订市值管理制度。规定了负责公司市值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列明了公司市值管理的主要方式、禁止行为、监测预警机制及应对措施等内容。强调公司在开展市值管理过程中,应当聚焦主业,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公司应与投资者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持续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和精准度,确保公司市值管理活动的合规性、科学性、系统性、常态化,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否公司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及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的“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的指导思想,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市值管理的相关意见,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为进一步维护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具体举措包括:1、聚焦汽车零部件主业,推动公司持续稳健发展;2、规范运作,不断完善治理结构;3、重视投资者回报,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4、强化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会议精神,积极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严格履行上市公司责任和义务。公司将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能力,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坚守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和提升回报的意识,秉承以投资者为本的价值理念,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社会形象为投资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回报,切实增强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的积极健康发展。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5年4月25日于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和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