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医药(601607)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业绩情况 2025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创新,以“筑牢底盘、做强核心、创新突破”为主线,扎实推进“三横三纵”发展体系,增强发展动能,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再度入选《财富》世界 500强和全球最具价值医药品牌榜 25强,排名分别提升至第 407位和第 19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15.93亿元(币种为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56%。其中: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121.60亿元,同比下降4.50%;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 1,294.33亿元,同比增长2.17%。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4.59亿元(其中:工业板块贡献利润 11.50亿元,商业板块贡献利润 17.94亿元,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 3.38亿元),同比增长51.56%,主要是由于对和黄药业会计核算由合营企业权益法核算变更为按子公司核算而产生一次性特殊收益所致,扣除上述事项等一次性特殊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 27.82亿元,同比下降2.06%。 (二)经营亮点 研发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1、新药研发管线扎实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11.48亿元,占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 9.44%。其中:研发费用 9.59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提交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管线共计 56项,包括创新药管线 44项。其中: I001项目:I001片(即 SPH3127;化学药品 1类)是公司自研的新一代口服非肽类小分子肾素抑制剂。其中,关于高血压适应症的 NDA 上市申请已获得受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根据CDE要求完成注册检验与注册核查,未来有望为广大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提供更丰富的治疗手段。 参芪麝蓉丸:参芪麝蓉丸是中药 1.1 类新药,临床拟用于治疗轻、中度脊髓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肾亏证)。截至报告期末,该项目处于 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SRD4610项目:SRD4610(藿苓生肌颗粒)是中药 1.1类新药,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报告期内,公司推动完善研究方案并已正式启动 III期临床试验,后续有望在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为 ALS患者带来更多帮助。同时,该项目已在美国提交 pre-IND申请并获得 FDA受理。 B001项目/B007项目:B001(静脉注射液)和 B007(皮下注射液)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创新型抗 CD20抗体药物。截至报告期末,B007重症肌无力适应症 II期临床试验、天疱疮适应症 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SHPL-49项目:SHPL-49注射液是化药 1类新药,临床拟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SHPL-49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发病早期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抗氧化应激、快速改善缺血半暗带血流,发病中后期可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提高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微循环。截至报告期末,该项目已完成 II期临床试验。 2、研发管理体系持续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重构研发项目漏斗,聚焦免疫、精神神经、肿瘤、心血管、消化和抗感染六大疾病治疗领域,形成覆盖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I期/II期/III期临床、新药上市申请的梯次化布局;公司加快推进研发技术平台建设,大分子早研平台、小分子多肽平台、PROTAC平台及转化评价平台均取得阶段性进展;公司持续加强全重实验室建设,在新靶标、新机制的个性化原创候选新药发现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有 6个项目完成立项并开展研究。此外,公司进一步完善专班工作机制,推进原料药、制剂、生化、抗感染技术研究所建设并取得积极进展。 3、开源创新生态加速构建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上海前沿加速构建开源创新生态圈,创新赋能价值逐步显现。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上海前沿与上海交大医学院联手共建“前沿新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打造覆盖科技成果早期发现、概念验证和技术转移的全链条运营服务平台,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 报告期内,上海前沿完成泌码、慧合谷等 8家高成长性企业入驻,并为已入孵企业提供运营体系搭建、业务资质申报、人力资源支持、品牌宣传建设等多方位服务;以“前沿新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揭牌为契机,上海前沿举办 3场生物医药专场路演,为概念验证中心累计征集展示项目 24个,充分发挥生物医药创新孵化转化的引擎作用。 工业转型持续纵深推进 1、工业营销积极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上药销售公司的转型升级,完善各业务单元(BU)、商务运营、业务发展等核心业务职能的专业化配置,强化合规管理、集约管理和数字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自营终端能力;建立健全产品分级管理体系,推动业务规范化、透明化;加强产销协调,在防范运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工商协同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效。 2、精益管理降本增效 公司以价值流分析为导向,挖掘企业全流程降本潜力,通过全面精益方式落实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实施黑带项目和重点改善项目 35项、绿带项目 112项。此外,公司通过集中采购优化成本并提升采购效率,报告期内组织完成 35 场中药材集中询价采购,节约采购成本约 698万元,降本幅度 8.6%。 3、中药业务深耕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对和黄药业的股权收购交割,推动落实“百日计划”,全力支持和黄药业的高效运营与高质量发展,同时促进和黄药业与公司其他中药资源的优势互补、协同赋能。 2025年上半年,和黄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核心指标均实现增长,在终端覆盖、循证研究、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中药大品种的循证医学研究,并取得如下进展: (1)胃复春:胃复春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 RCT(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已处于后期阶段;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也已步入中期阶段,已完成入组 1199例。截至报告期末,胃复春已被纳入《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慢病管理指南(2025)》。 (2)冠心宁:冠心宁片的循证医学研究是在“GAP(冠心宁片四期临床)研究”基础上,依托《冠心宁片治疗冠心病临床专家共识》传递冠心病一体化防治理念。报告期内,两项关键试验取得进展: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血瘀证)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试验入组 381例;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相关研究入组 239例,为其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支撑。 (3)银杏酮酯:围绕银杏酮酯防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全国多中心临床和药理研究项目累计已完成入组 74例;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开展的银杏酮酯(GBE50)多靶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认知和血管功能障碍的药理机制研究已在《Phytomedicine》(中科院一区 IF 8.3)发表研究成果。 (4)养心氏: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合作的关于养心氏片药学研究文章被双一区期刊《Talanta》(IF:5.6)刊出,其《中药功效物质辨识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大品种质量提升中应用》课题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基于 HEARTRIP研究成果,养心氏片被纳入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 4、大健康领域新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大健康 OTC+新零售”战略布局,打造上药龙虎 GSP和信谊 GSP微生态双平台,梳理药品零售、非药电商、大健康新零售等业务板块,加快组建专业直播团队,焕新传统品牌,探索新模式、新赛道,通过新渠道拓展,为公司大健康 OTC产品提供增长动能。其中,信谊微生态在“618”期间成功打造 GMV(电商交易总额)3,800万元的单场抖音直播记录,天猫平台 GMV较去年同期增长302%。而在成功打入婴童益生菌、营养品赛道之后,信谊微生态全新拓展女性抗衰赛道,“青春双歧”新产品首发 GMV即达到 1,300万元,公司在不同细分赛道的产品开发和运营能力得到有效验证。 医药商业坚持创新引领 公司医药商业以科技创新与数智化引领发展,报告期内继续保持良好增长。一方面,公司实施数字化变革,对内推进降本增效,对外打造智能化标杆;另一方面,公司继续推进模式创新,积极发挥补链强链作用,向上下游延伸健康服务链路,持续推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助力合作伙伴在产业端加速商业化进程,并带动多项创新业务的发展。 1、 CSO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合约销售(CSO)业务合作产品数量持续增加,服务规模持续增长。2025年4月,公司与欧加隆展开合作,在全国医院渠道内为利维爱、欣妈富隆、依伴侬等产品提供营销服务;同月,公司与益普生围绕达菲林产品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依托达菲林良好的临床认可度与公司专业的医学推广能力,加强产品在合作渠道的深度覆盖;2025年 6月,公司与博安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其自主研发的 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度拉糖肽注射液(BA5101)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全渠道终端推广及总经销权。 2、 进口总代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发挥全球供应链优势,完善多口岸进口服务体系建设,新增进口总代品规 25个,实现销售收入 175亿元,同比增长11.7%。 3、 创新药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与安斯泰来、康方生物、乐普生物、科迪药业、中外制药等多家创新药企达成战略合作,医药商业创新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242亿元,同比增长22.6%。 4、 器械大健康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引进 5个新产品,器械大健康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225.7亿元。此外,在医美业务领域,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14亿元,同比增长18.8%。 5、 新零售一体化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上药新零售一体化战略”,依托旗下零售网络与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深化批零协同,提升新零售战略能级,以“院边药房+DTP专业药房”为重点加快布局,通过上药云健一站式、闭环式新零售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