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大光电(30034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二)公司主要产品 公司布局先进前驱体、电子特气和光刻胶及配套材料三大业务板块,各板块主要产品类型和主要用途如下: 1、先进前驱体材料板块 产品样式 主要产品 二异丙胺硅烷 (DIPAS) 双(二乙氨基)硅 烷(BDEAS) 四(二甲氨基)钛 (TDMAT) 六氯乙硅烷 (HCDS) 三甲基镓 三甲基铟 三乙基镓 三甲基铝 2、电子特气板块 产品样式 主要产品 产品样式 主要产品 高纯磷烷 高纯砷烷 安全源磷烷 安全源砷烷 安全源三氟化硼 混气产品 三氟化氮 六氟化硫 3、光刻胶板块 产品样式 主要产品 ArF光刻胶(干式 及浸没式) 光刻配套稀释剂 (三)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原材料采购全部采用直接采购模式。对于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一方面,为了降低供应商过度集中带来的供应风险,公司通常针对每种生产原材料选取两家及以上的供应商;另一方面,为确保长期稳定的货源供应,公司通常会与主要供应商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而生产所用的其他辅助原料属于常见工业用品,供应比较充足,可供选择的供应商也较多,公司根据成本和就近原则进行选择。 除原材料以外,压力容器也是公司重要采购物资,用于产品的储存和运输。公司目前使用的封装钢瓶主要为自主研发设计,并委托合格制造商生产,能够保证钢瓶质量并确保供应的及时性和充足性。对于压力容器、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公司根据规模和业务配送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并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生产模式 面按销售预测与库存量和在线量的对比,召开产销会讨论制定;另一方面按照客户需求订单或市场潜在订单制定,以满足临时及零星产品销售的需要。此外,公司还会预先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作为库存,以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3、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分为直销模式和经销模式。 (1)直销模式 对于国内客户,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即将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转移商品所有权的凭证(货运签收单)经客户签字返回后,结合发货单,作为收入确认的依据。其中存在部分以寄售方式进行的销售,公司根据发货单和客户定期发出的领用清单,作为收入确认的依据,时点为获得客户定期发出的领用清单时。 在实际销售过程中,无论销售合同中对产品质量要求和争议处理有无明确约定,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公司均用合格产品进行更换。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销售争议,且不存在未解决的销售争议或未处理完毕的销售退回情况,销售合同履行正常。 (2)经销模式 公司在进行海外销售时通常采用经销模式,根据双方签订的代理(经销)协议以及实际操作惯例,该等经销模式均为买断式经销。公司在货物已经发出,获得发货单、报关单、提单,经客户确认后作为收入确认的依据,时点为上述单证齐备时。 4、研发模式 针对新产品的研发需求,由公司技术部牵头拟订公司研发计划并组织落实,研发过程中经历新产品的立项、研制、小试、中试及规模化生产等步骤,实行规范化管理。项目研发完成后,根据其投入生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公司给予研发人员不同的奖励,以鼓励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工作。 除公司内部自主研发外,公司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挥实体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协作优势。 5、服务模式 公司在高纯电子材料领域深耕细作,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在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更能从技术研发、生产、售后服务、品质管理、供应体系、安全管理及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多方位整合公司资源,快速响应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和优质的服务方案,提升市场竞争力。 。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公司上下紧密围绕“品质至上,规范管理,有效增长”经营方针,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变革双驱动,抓准用户需求,抓严品质安全体系建设,抓实新产品开发与新应用拓展,抓牢关键产品服务,抓深规范管理与综合改革,实现经营质效与股东回报双提升,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1、“有效增长”保持良好势头 报告期,公司聚焦主业,着力关键产品竞争力建设,在业绩“八连涨”的基础上,营收、利润继续保持良好增长。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2,887.26万元,同比增长9.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81.41万元,同比增长1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207.50万元,同比增长18.39%。 先进前驱体板块,强化战略用户合作,加快成熟产品产能建设,加速新产品导入进程,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先进前驱体的销售额、销售量均实现新突破,整体毛利贡献同比增长超50%。前驱体业务以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等优势,快速成长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氢类特气进一步巩固品质和服务优势,收入、毛利继续保持快增长。尤其是ARC、三氟化硼等新产品抢抓IC端需求增长机遇,收入同比增长超60%。 进全球化专业人才,通过组织创新、品质提升及产业链多元协作,推动三氟化氮在IC领域和海外市场的加速渗透。 光刻胶板块一手抓产品验证,多款产品在关键客户的测试进展顺利;一手抓工艺稳定,前期取得订单的ArF光刻胶产品保持连续稳定供应,赢得客户认可。光刻配套稀释剂产品报告期加速扩产和市场拓展,实现收入翻倍。 MO源业务,在LED行业竞争加剧、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的艰难形势下,组织全面复盘,提炼反思传统产品多年运营的经验与教训,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加大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力度,为MO源“2.0”发展打基础。 2、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提质增效 一是坚持品质至上。围绕“产品服务稳定线”体系建设,引进管理人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分析、检测与考核手段,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二是推进销售改革。成立南大光电科技公司,统一销售渠道,实现品牌一体化,销售专业化,理顺内部关联交易。发挥以用户为中心的导航作用,加速推进公司从“产品售卖”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提升。 三是完善集中采购管理。确保品类全覆盖,推进分类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能力建设。 四是推动研发体系改革。建立电子特气技术工程中心,强化组织建设,充实人才队伍,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强项目管理,健全立项、投入、评估与考核体系,推动研发项目建设向经营实效的加速转变。同时,建立健全产品总监制,形成研发、生产、品质、采购、销售高质量协同体系。 五是创新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国内能源价格低、市场规模大的优势,主动融入集成电路行业的价值交换和重构之中,深化同战略客户及国内外同行的合作,推动公司发展转型。 六是加快数字化建设。启动集团数字化项目建设,梳理各业务流程运行框架和数字系统整体升级方案设计,为数字化基础系统上线奠定良好基础。 七是加强依法合规管理。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研发管控、薪酬和股权激励、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 3、做实事业合伙人创新激励机制 一是成功实施全椒南大子公司的激励兑现。继2023年以2.7286亿元现金收购淄博南大少数股东股权,2025年初又以2.298亿元现金收购全椒南大核心团队股份,给创业者、核心骨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通过业绩承诺、超额业绩奖励等措施,加深全椒南大与上市公司的战略利益绑定,为全面完善事业合伙人机制树立了优秀标杆。 二是调整、优化合伙平台,加强子公司股权激励后续管理工作,做实“依法治理型、规范标杆型、综合创新型”三个类型试点,持续完善“团结创业、共同创富”的激励机制。 三是根据子公司经营效益,合理分红,增加员工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员工获得感、归属感。 四是科学制定事业合伙人创业管理办法,形成强有力的良性激励循环,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4、增加股东回报,共享发展成果 公司经营业绩、现金流持续向好,坚持通过现金分红的方式与投资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2025年上半年,公司顺利完成2024年度权益分派工作。2024年度(含半年度及年度)现金分红总额累计达8,475.47万元,股利支付率达31.28%。为进一步践行股东回报规划,公司拟定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0元(含税),预计派发1.24亿元(含税)。作为一家无实控人的上市公司,通过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充分体现公司以全体投资者为本,重视股东回报,积极引导股东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的理念。 所致; 所得税费用 27,605,788.06 38,497,641.05 -28.29% 研发投入 89,475,993.39 105,153,733.76 -14.9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00,276,300.97 347,461,819.64 15.20%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99,932,197.03 -615,924,360.63 83.78% 主要是报告期银行理财产品收回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99,132,570.28 137,124,353.47 -245.22% 主要是报告期归还银行借款及票据融资到期兑付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00,664,391.91 -130,440,683.98 177.17% 主要是报告期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综合影响所致;投资收益 36,833,924.61 6,700,540.26 449.72% 主要是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增加所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6,047,507.87 7,478,055.12 -180.87% 主要是报告期确认的理财产品公允价值减少所致;信用减值损失 583,327.28 -14,695,552.33 103.97% 主要是报告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上期减少所致;资产减值损失 -39,770,160.71 -15,025,852.01 -164.68% 主要是报告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增加所致;资产处置收益 1,137,543.23 -61,111.04 1,961.44% 主要是报告期处理非流动资产的利得增加所致;营业外收入 2,118,475.61 1,185,784.98 78.66% 主要是报告期收到的与日常经营无关的政府补助款增加所致;营业外支出 1,454,956.72 975,560.99 49.14% 主要是报告期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增加所致。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不适用 投资收益、理财收益; 否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47,507.87 -2.12% 主要是报告期确认的理财产品公允价值; 否资产减值 -39,186,833.43 -13.75% 主要是报告期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的变动影响; 否营业外收入 2,118,475.61 0.74% 主要是报告期收到的与日常经营无关的政府补助款; 否营业外支出 1,454,956.72 0.51% 主要是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暂估质量损失赔偿。 否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加所致; 固定资产 1,511,406,781.02 24.08% 1,696,005,453.00 26.13% -2.05% 在建工程 217,196,221.91 3.46% 180,273,425.19 2.78% 0.68%使用权资产 10,605,894.45 0.17% 9,927,972.22 0.15% 0.02%短期借款 41,128,262.56 0.66% 54,629,345.71 0.84% -0.18%合同负债 15,556,682.76 0.25% 19,477,058.74 0.30% -0.05%长期借款 85,000,000.00 1.35% 117,000,000.00 1.80% -0.45%租赁负债 8,207,577.79 0.13% 7,478,189.30 0.12% 0.01%衍生金融资产 174,110.00 121,340.00 主要是报告期套期保值业务公允价值变动所致;期初减少所致;货预付款增多所致;来款结清所致;所致;票金额减少所致;公司少数股东权益款增加所致;致;毕所致。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4、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适用□不适用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计 使用募 集资金 总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1年度 向特 定对 象发 行股 票2021年08 月19 日 61,300. 00 60,234.90 1,683.85 45,607.8 1、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21]1772号文《关于同意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核准,公司于2021年7月发行新股15,290,596股,发行价格为每股40.09元,募集资金总额612,999,993.64元,扣除承销费用、保荐费用以及其他上市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为602,348,978.65元。上述资金于2021年8月2日到位后,经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众环验字[2021]第1100020号”《验资报告》验证确认。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47,914.86万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净额45,607.82万元、差额为部分募投项目结项或出售后剩余资金永久补流及一并划转的利息收益),尚未使用的金额为16,743.32万元(含利息收益扣除银行手续费净额2,116.23万元),均存放于募集资金监管户中。 2、2022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22]2639号文《关于同意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核准,公司于2022年11月发行可转债面值总额90,000.00万,每张面值100.00元,发行数量为900.00万张,发行价格为每张100.00元,募集资金总额90,000.00万元,扣除承销费用、保荐费用以及其他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为887,979,462.27元。上述资金于2022年11月30日到位后,经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中审亚太验字[2022]第000100号”《验资报告》验证确认。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80,355.69万元(包含募投项目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尚未使用的金额为11,801.03万元(含利息收益扣除银行手续费净额3,358.77万元),均存放于募集资金监管户中。注:上表“报告期内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6,000万元”,系指本报告期内公司终止实施并出售“六氟丁二烯产业化项目”所涉及的募集资金。该项目的募集资金来源于“光刻胶项目”和“扩建2,000吨/年三氟化氮生产装置项目”结项后的剩余资金,相关资金此前已在原项目结项后变更用途至“六氟丁二烯产业化项目”并纳入对应期间的变更统计。为避免重复计算,本次6,000万元不再纳入“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中重复统计。 (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21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2021年08月19日 1.光刻胶二烯产业化项目 生产建设 是 6,000 326.56 3,31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本报告期末未达预计效益。 2 “ 2,000 / ” 、 扩建 吨年三氟化氮生产装置项目:①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售价有所降低;②公司采用借款给子公司方式实施募投项目,项目在子公司计提了相应内部借款利息,而募集说明书经济效益测算未考虑上述借款因素。③因人力成本上升等管理费用比预期增加较大;④固定资产实施了缩短折旧年限会计估计变更,导致产品成本加大。剔除上述差异因素影响,本报告期该项目实现的效益达到了预计效益。 3 “ ” 、其他选择不适用 的项目系因为项目仍处在建设期或已终止并出售。 项目可行性 发生重大变 化的情况说 明 “六氟丁二烯产业化项目”原计划投入募集资金6,000.00万元,截至2025年2月28日实际投入约55%。项目建成30吨/年中试装置,但后续在工艺成熟、品质稳定、客户验证等方面仍需大量研发、设备及物资投入,与总产能100吨/年的项目规划仍有一段距离。同时,当前大量资本涌入电子特气领域,市场竞争加剧,项目面临经济效益不达预期等风险。公司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变化、自身经营状况及整体发展规划等情况,经慎重论证评估,决定终止实施该项目,以降低募集资金的投资风险。同时,将六氟丁二烯项目资产整体出售给山东齐芯气体有限公司。交易各方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确定标的资产对价为人民币6,903.00万元。 该事项已经公司2025年3月21日召开的第九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2025年4月7日召开的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其他项目可行性未发生重大变化。 超募资金的 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存在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违规占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一、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2021年8月25日,经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以募集资金对先期投入的6,991.50万元自筹资金进行了置换。该事项已经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专项审核,并于2021年8月20日出具了《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报告的鉴证报告》(众环专字(2021)1100223号)。 二、2022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2022年12月12日,经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以募集资金对先期投入的18,530.14万元自筹资金进行了置换。该事项已经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专项审核,并于2022年12月12日出具了《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报告的鉴证报告》(中审亚太审字(2022)007648号)。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年产45吨半导体先进制程用前驱体产品产业化项目”和“年产140吨高纯磷烷、砷烷扩产及砷烷技改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对两个项目实施结项,并将节余资金2,490.16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结余原因系加强项目建设各个环节费用的控制、监督和管理,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和优化配置,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和费用;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获得了一定的投资收益和存放期间产生了一定的存款利息收入所致。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未改变用途,均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及理财户。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本公司不存在募集资金使用及管理的违规情形。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2) 截至期末 投资进度 (3)=(2)/(1 ) 项目达 到预定 可使用 状态日 期 本报告 期实现 的效益 是否达 到预计 效益 变更后 的项目 可行性 是否发 生重大 变化 2021年向特 定对象 发行股 票 向特 定对 象发 行股 票 1.六氟 丁二烯 产业化 项目) 光刻胶项目结项原因:①现有产线、检测平台建设已满足现阶段募投项目规划需求。②市场环境变化,暂停购置部分先进制程设备。③节约开支,暂缓办公楼的建设。④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暂优先投入其他项目。综上所述,公司根据光刻胶项目实际情况,决定对该项目实施结项,剩余募集资金12,026.99万元(含利息收入)将不再继续投入。 扩建2000吨/年三氟化氮生产装置项目结项原因:①积极开展技术革新,降低投资成本。②增强供应链管理,部分设备采购金额降低。③三氟化氮产能已由2000吨/年增至4000吨/年,实现了募投项目产能建设规划。综上所述,公司经研究决定对该项目实施结项,节余募集资金13,600.28万元(含利息收入)不再继续投入。 变更原因及决策程序: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分配优质资源,公司结合发展战略、研发项目情况及实际资金需求,公司于2023年3月17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第八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2023年4月10日召开202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暨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同意对“扩建2000吨/年三氟化氮生产装置项目”和“光刻胶项目”实施结项,将两个募投项目的剩余募集资金25,627.27万元(含利息收入)用于实施新项目及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023年度资金已划转入新项目募投专户中。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的情况和原因(分具体项目) 不适用变更后的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六氟丁二烯产业化项目”原计划投入募集资金6,000.00万元,截至2025年2月28日实际投入约55%。项目建成30吨/年中试装置,但后续在工艺成熟、品质稳定、客户验证等方面仍需大量研发、设备及物资投入,与总产能100吨/年的项目规划仍有一段距离。同时,当前大量资本涌入电子特气领域,市场竞争加剧,项目面临经济效益不达预期等风险。公司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变化、自身经营状况及整体发展规划等情况,经慎重论证评估,决定终止实施该项目,以降低募集资金的投资风险。同时,将六氟丁二烯项目资产整体出售给山东齐芯气体有限公司。交易各方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确定标的资产对价为人民币6,903.00万元。 该事项已经公司2025年3月21日召开的第九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2025年4月7日召开的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其他项目可行性未发生重大变化。 6、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和委托贷款情况 (1)委托理财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委托理财概况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1)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无重大变化。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为规避和防范原材料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公司按照相应比例,针对公司生产经营中预期购买的原材料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业务规模均在公司实际业务规模内,具有明确的业务基础。报告期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100.79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公司从事套期保值业务的商品期货品种与公司生产经营中预期购买的原材料采购挂钩,可抵消现货市场交易中存在的价格风险,实现预期风险管理目标。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及自筹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一、风险分析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不以逐利为目的,主要为有效降低原材料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对公司经营带来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具体如下: 1.市场风险:套期保值交易需要对价格走势作出预判,并且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价格变动幅度不同,如果对价格预测错误或者基差出现变化的程度超过预期值,或者市场出现大反转,从而带来巨大亏损或强制平仓的风险。 2.政策风险:如期货市场相关法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导致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或无法交易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公司期货合同到期主要采用平仓方式,受期货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限制,如投入金额过大,可能造成流动性风险,导致套期保值持仓无法成交或无法在合适价位成交,令实际交易结果与方案设计出现较大偏差,可能面临因无法平仓被强行实物交割或来不及补充保证金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4.内部控制风险:期货交易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可能会由于内控体系不完善或者人为操作失误造成风险。 5.技术风险:由于无法控制和不可预测的系统故障、网络故障、通讯故障等造成交易系统非正常运行,使交易指令出现延迟、中断或数据错误等问题,从而带来相应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