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莱沃(68868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主要经营业绩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15.1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6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3.8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4.51%;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28.3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1.30%。 报告期内,商业航天等下游领域景气度提升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拓展机遇,公司面向卫星领域的电磁测量系统业务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同时,公司技术团队积极推进在手订单的交付工作,由于部分项目交付进度等原因,使得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略有下滑。此外,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AI+CAE的研发布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电磁CAE软件的电磁辅助设计内核进行赋能。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电磁场仿真分析验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CAE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等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团队启动了AI+CAE的研发项目,在持续提升电磁CAE软件固有仿真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电磁CAE软件的电磁辅助设计内核进行赋能,开发具备增量学习能力的生成式智能电磁逆设计内核。具体而言,公司研发团队基于已有的技术优势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挖掘,针对用户关注的实际工程问题,在增强电磁CAE软件固有内核性能的同时引入有针对性的人工智能技术,以此对电磁CAE软件的内核进行赋能,在持续改进电磁CAE软件仿真精度、效率、强健性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研发具备增量学习能力的生成式智能电磁逆设计内核以推动当前电磁仿真设计范式的进化,提升电磁产品设计及迭代效率。公司未来将长期致力于将最新AI技术赋能CAE产品研发,从而持续提升求解器运算效率,开发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智能辅助设计内核,最终打造以高效算法为基石、专家知识为指引、持续学习为特征的超级智能设计与验证系统。 此外,公司研发团队对CAE产品进行了持续的研发迭代:针对三维电磁仿真软件RDSim,提升了宽带辐射及散射问题的求解精度及求解效率,新增雷电等仿真场景,布局扩展频域求解能力,完善精细结构、共形阵列等问题的求解能力。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仿真软件,完成时间与事件驱动引擎迭代优化,通过标准化协议与低延迟通道实现相关仿真模块深度耦合,进行人在回路技术探索和fmi模型接口开发,打通多装备数字样机信号级仿真通路;多维度场景解算上,场景建立引入高精度地理信息生成立体场景,电波传播解算、云雨雾杂波生成、数字样机建模、天线及信号仿真均有优化;同时优化数据流输出链路,确保数据精准导入测试系统,稳定实现毫秒级测试与纳秒级信号生成,支持全链条测试需求。 2.电磁测量系统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测量系统技术团队积极推进在手订单的交付工作,主要集中于雷达散射截面测量系统等复杂度较高、体量较大的项目。公司于上年度布局的测量系统核心硬件自研及生产平台已成功从试运行阶段步入稳定量产阶段,依托该平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扫描架、低散射金属测试架、高精度多自由度转台等的核心硬件的自主研制与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自主化程度,保障了供应链安全。 报告期内,随着商业航天领域卫星测量需求的持续释放,公司的卫星测量系统业务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公司将应用于新兴装备隐身性能测量的紧缩场测量技术拓展至低轨卫星测量领域,该技术通过在有限空间内精准模拟远场平面波环境,显著提升了毫米波/太赫兹频段测量的精度与效率,有效攻克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中面临的高精度测量与快速验证等关键问题。 此外,公司研发团队持续加大在雷达散射截面测量系统、数字相控阵测量系统等高复杂度电磁测量系统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驱动产品性能优化,如提升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等关键指标,以契合市场对高效、高精度测量工具的升级需求。为应对特种领域及高端制造行业日益严苛的电磁测量要求,公司核心产品的研发重点聚焦于智能化及高可靠性两个维度,从而为客户提供更贴合实际工程挑战的综合解决方案。 3.相控阵产品业务 在相控阵产品业务板块,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推进多个低成本、小型化相控阵产品的配套研制任务,并积极跟进已完成研制样机的商业化进程,重点开拓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