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油工程(60033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2024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紧紧围绕奋进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深入践行“两优化、两创新、两提升”工作部署,在增强核心功能、科技创新驱动、强化精益管理、深化提质增效、优化业务结构、全面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重点发力,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促转型、提质量的关键举措,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可持续发展的韧劲进一步增强。 (一)主要经营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9.17亿元,同比增加55.74亿元、增长6.94%;实现毛利70.39亿元,同比增加3.07亿元、增长4.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5亿元,同比减少1.10亿元、下降14.80%。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006.19亿元,同比增加88.63亿元;营业收现比率117.11%,同比增加2.91个百分点,近五年连续保持营业收现比大于1,反映出公司结算收款效率进一步提升。合同资产同比减少19.3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增加0.2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较期初下降0.13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稳步夯实,财务状况保持稳健。(二)市场开发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市场营销工作力度,持续推进“两优化”方案落地,市场规模和签约质量不断提升,累计实现新签合同额1250.76亿元,同比增长14.39%,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内市场新签合同额879.56亿元、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371.20亿元,占比分别为70.32%和29.6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合同额约1600亿元,后续工作量保障充分。油气工程传统市场:油气田地面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148.49亿元,管道与储运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483.87亿元,炼油与化工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274.91亿元,上述传统业务合计实现新签合同额907.27亿元,同比增长14.72%,传统油气工程市场仍是公司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盘。高端市场:与道达尔、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等IOC、NOC、ICC进一步拓宽合作,高端市场新签合同额329.83亿元、同比增长46.21%。报告期内,中标了合同额99.97亿元的沙特国家天然气管网扩建III期增压站升级项目,成为中资企业在沙特获得的最大油气EPC工程合同;签约了阿联酋巴布远北油田“绿色脱气站”项目,带动公司CCUS业务“走出去”,助力客户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签约了福建中沙古雷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联合体项目乙烯及附属装置,与国内外竞争对手同台竞技,进一步彰显了品牌实力。 新兴业务和未来产业:实现新签合同额304.76亿元,同比增长31.44%,占公司整体市场份额的24.37%,新兴业务提速发展势头强劲。报告期内,签约了东明中油燃料石化有限公司30万吨/年UPC试验装置(反应I区、反应II区)工程建设、塔里木油田叶城县50万千瓦光伏发电EPC总承包等新兴业务项目,新兴业务领域工程业绩加速积累;成功中标聚变新能(安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主机系统总装工程,标志性进入聚变能源工程建设市场,抢占了未来产业先机。(三)项目执行情况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了工程项目全过程精益化管理和资源保障投入,全年累计执行工程项目11983项、完工4622项,顺利建成了一批国内外标志性工程,大型项目履约交付能力持续提升,展现了油气和新能源工程建设领域“国家队”实力。油气上产保供项目:承建的中俄东线(南通-甪直)、西气东输四线(新疆段)等国家油气基础设施、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南堡1号储气库、中国海油乌石17-2/23-5油田群联合开发工程陆地终端等项目建成投产,惠州荃美石化储运、温州华港液化天然气(LNG)储运调峰中心(罐区)等项目按期建成,为国家区域协同发展和天然气保供贡献积极力量。炼化转型升级项目:承建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炼化转型升级项目合成氨、硫磺回收、Ⅱ常减压、延迟焦化等主体装置及空分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广西石化炼化转型升级项目化工第二消防泵站、中央控制室等19个主项中交,独山子石化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建设有序实施,蓝海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顺利开工;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乙烯联合装置、裕龙石化炼化一体化、北方华锦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等项目装置建设稳步推进。新兴业务工程:承建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格尔木燃机电站重启及配套新能源、华北油田生产区域光伏发电、吉林油田昂格风电等项目顺利并网,锦州石化延迟焦化改造针状焦项目顺利投产,盐亭天然气处理厂、辽阳石化尼龙66等项目稳步推进;连云港嘉澳废弃油脂转化生物质能源项目顺利中交,虹景新材料高端热熔胶乙烯—醋酸乙烯、联泓格润新材料EVA等项目有序建设。“一带一路”共建项目:承建的伊拉克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哈法亚CPF1&CPF2气体压缩升级改造项目顺利投产,伊拉克马季努油田酸气处理项目顺利建成;阿联酋巴布中心处理站第九列产能升级、伊拉克鲁迈拉MQ原油处理设施、沙特延布法拉比四期安装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 (四)科技创新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技术立企,深入实施创新战略,持续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开展重大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数智中油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取得积极进展。 创新体系:公司新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院,进一步增强了科研项目统筹和工程转化研究力量,加大了重点科研项目跟踪督导力度;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编制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核心技术迭代升级和新兴产业技术攻关方向;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中国石油辽阳石化、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单位组建了6个创新联合体。 科技研发:公司科技研发投入达26.86亿元,形成了科研成果231项(其中工艺包62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73件。承担的“大芳烃”科技专项成功通过验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5万吨/年特种丁腈橡胶工艺包突破了“卡脖子”难题;双通道CALM型单点系泊系统设计安装成套技术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填补了中国企业安装技术空白。 成果转化:实现科研成果首台套及推广应用128项,科技直接创效6.40亿元,撬动合同额232.81亿元。聚烯烃、特种橡胶等自主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地面工程关键技术助力工程投资降低5个百分点、建设速度提高15个百分点;“四全”焊接检测机器人应用实现了全机械化施工,平均工效提高20%。 数智转型:公司大力实施信息化补强、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发展“三大工程”,推动数字化转型成果在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转型升级等多个工程项目试点应用;积极参与“AI+工程建设”大模型建设,累计梳理3万余份工程建设领域语料数据,形成了超百项智能化应用成果,人工智能在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安全管理和辅助办公等部分场景落地应用。 (五)改革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重点在专业化重组、组织体系优化、三项制度改革、项目管理模式变革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构建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公司整体发展动力活力。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力推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落地,截至报告期末,2023-2025年改革台账任务完成率达90%,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和制度文件;坚持专业化发展,完成主责主业清单核定,持续推动专业化重组与同质化整合,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力精简机构冗员,超额完成全年二三级机构压减目标,减员因素拉动劳动生产率提升5.5%,所属管道设计院获评国资委科改示范“标杆”企业。 项目管理模式变革:全面启动实施项目管理提升工程,持续健全“1+N”工程项目全过程精益管理制度体系,制订了项目管理手册和配套管理办法,强化了项目全过程精益化管理和全级次穿透式监督,工程履约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逐步提升;加大“六化”成果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工程组织模式从传统设计施工作业向现代化规模生产转变。 (六)风险管控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全面从严管理,统筹推进合规风险、项目风险和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风险管控,落实风险管理责任与举措,进一步筑牢了企业安全稳健发展根基。 合规风险管控:经董事会审议印发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合规审查工作管理办法》,合规管理“三道防线”机制更加健全,业务合规审查、法律专项合规审查、合规监督的职责更加明确,“业法融合”的深度持续拓展,重大经营决策事项实现了法律合规前置审查全覆盖;加大违规风险监测力度,完善合规风险事件报送机制,全面开展境外合规风险隐患排查,建立起了覆盖5大区域23个国家的境外法律合规服务资源库。 项目风险管控:深入实施完工三年未关闭合同、在建项目清收结算、重大经营风险项目“三个专项治理”,建立了重大项目异常报告和升级管理机制,定期开展社会安全风险等级较高地区的项目监测,“一项目一策”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了境外履约风险和经营风险。 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风险管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一企一策”实施体系审核,持续开展工程质量提升“三个专项行动”和采购物资质量专项排查整治,强化施工现场防尘、固体废物处置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控,加强健康企业建设和中高风险人群健康干预,报告期内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工程质量事故和环境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