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目星(68855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2025年上半年经营概况 报告期内,全球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地缘冲突及政策走向让新能源产业面临诸多挑战,但锂电行业在经历深度调整后,开始呈现周期触底回暖趋势。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受益于锂电行业龙头企业扩产规划持续推进,以及“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国产化”等政策红利的支持,同时公司全球化拓展加速,装备技术迭代升级,报告期内新签订单呈现稳健增长趋势。 另一方面,为了抓住市场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消化前期下游行业景气度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公司不断调整业务组织架构以及战略布局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快速提升海外市场组织能力以打开业务增长空间阶段。对内以降本增效为核心,围绕“客户”、“产品”和“运营”等重点深化组织变革,强化平台能力建设,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平稳发展,构建支撑公司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4亿元,同比下降30.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8亿元,同比下降565.65%。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新增订单约44.21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117.5%;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手订单约为100.8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46%。 (二)2025年上半年重要成果 1、海外业务稳步推进,国际化布局持续深化 报告期内,公司全球化战略落地成效显著,国际市场拓展全面提速,全球运营体系加速成型并释放出强劲动能。公司在欧洲、亚太、北美等战略区域持续深耕,不仅稳固了与原有海外头部客户的深度合作,更成功切入车企及能源等重点领域,客户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推动订单质量及订单规模实现突破性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海外的新签订单(含交付地在海外)金额为18.88亿元,同比增长192.5%,海外订单占比呈现持续攀升态势。 同时,公司还持续拓宽海外客户端本土化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北美建立的创新实验室具备在激光器、脆性/晶体材料处理、微纳制造、微流控芯片/光子芯片加工、增材制造、金属/非金属材料切割和焊接、光学工程等领域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同时引入光电领域国际化研究专家,增强公司在全球研发的联动能力,为海外新能源与高端制造业客户提供更贴近需求的技术支持。 为支撑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加快构建全球化组织体系与本地化运营能力,重点优化北深度。通过海外能力体系再造,公司积极推动海外组织形态由“支持型”向“经营型”战略转型,构建全球资源共享与高效协同平台,全球综合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2、聚焦行业前沿工艺,构筑关键技术护城河 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聚焦激光及自动化领域前沿技术,在多款核心设备及多项关键工艺上持续取得的突破。 锂电领域:公司深度参与新一代锂电池技术固态电池设备的开发,实现“双线突围”,成为业内首家同时布局“氧化物+锂金属负极”和“硫化物+硅碳负极”两条技术路线的企业。在继续深化与以氧化物+锂金属技术路线为主的某固态电池头部企业合作的同时,还实现了向某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前中段包括正负极涂布、硫化物电解质涂布、正负极辊压、电解质和极片复合和叠片等关键设备的出货。 此外,在液态锂电池制造领域,公司成功突破激光表面处理、激光干燥及轧辊清洗三项核心工艺技术,显著提升电池浸润效率和电池快充性能,降低涂布干燥能耗,改善极片开裂等。在圆柱电池制造方面,公司可提供揉平极耳/全极耳圆柱电池整线解决方案及合作开发服务,新推出的转塔揉平机、集流盘激光焊接机、极柱穿透焊接机、集流盘贴壁焊接机、转塔HiPOT检测机等设备,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并顺利完成设备交付。 消费电子领域:公司紧跟消费电子AI智能化带来的更新换代周期,深度开发消费电子产品相关设备及关键工艺。报告期内,完成超宽金属卷料接带机与成型金属卷料智能接带机的技术攻关并实现交付;BST空间光系统在硬脆材料加工与增材制造应用中持续开展项目验证,核心技术研发按计划有序推进。同时,积极拓展汽车电子、通讯等行业的激光与自动化应用,为客户提供先进的金属、塑料、锡焊等多种激光及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光伏领域:报告期内,公司自研的TOPCon背面激光减薄设备为行业首创,可利用高精度激光图形技术,实现TOPCon电池片背面Poly图形化,改善电池片背面poly的寄生吸收从而增加了电池片对光的利用率,提升电池转换效率。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获得客户批量订单;TOPCon的正面技术正在客户端验证中,助力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在BC电池方面,BC大光斑激光开膜设备通过高精度激光图形化与除尘技术协同,显著降低电池背面钝化层损伤,减少载流子复合损失,客户端量产线光电转换效率提升0.3%,目前已实现量产交付。 其他领域 医疗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中红外飞秒激光生发设备已完成产品应用测试平台的搭建,和实验室与生物试验验证,该技术可精准刺激毛囊深层结构,规避传统治疗的副作用,获多位三甲医院专家高度评价。同时,还同步开展宽带可调谐飞秒激光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调测试验,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需求定制激光器,开发激光器在科研领域的应用。 此外,公司研发二类医疗器械证产品主要为便携式紫外线光疗仪,已成功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现已进入销售阶段,可为广大白癜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钣金领域:公司成功研制并产业化大幅面单平台高速机、HF-G高速激光切割机等系列创新产品,为金属材料加工行业提供了全新的解决路径。行业首创的高速激光切割机以高低通滤波、高加速度、长期稳定高动态切割效率,较市场均值有效提升30%以上,保障用户系统性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大幅度提升,报告期内,钣金业务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174.7%。 新型显示领域:公司持续推进MicroLED关键技术攻关:巨量转移设备实现高速定位、精准对位及激光工艺突破,巨量焊接设备完成G2.5代面板开发并实现小批量量产,激光修复设备攻克芯片去除、焊盘整平、芯片焊接等关键技术瓶颈;同时携手福州大学研制出国内首款晶圆级非接触电致发光检测样机FED-NCEL,突破MicroLED巨量检测技术瓶颈,填补行业空白。 3、战略投资赋能制造创新,股权激励激发员工潜能 (1)投资事项 为进一步完善业务布局及强化产业链整合,2025年2月,公司完成对瑞士高科技企业Leister集团旗下激光塑料焊接业务的战略收购。该业务拥有数十年模块化定制经验及全球独有“GLOBO焊接”专利技术,赋能汽车工程、医疗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微系统技术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制造创新。同时,公司与海南峰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共青城峰和峰智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峰智基金”),持股比例45.43%。峰智基金于2025年2月增资深圳欣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前瞻把握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 (2)股权激励事项 2025年5月,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及第三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议案》和《关于作废部分已授予尚未归属的2024年限制性股票的议案》。董事会及监事会一致认为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已满足,同意为492名激励对象办理限制性股票归属,最后实际可归属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数量1,154,444股,归属人数为488名。 通过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复合型激励机制,结合股权激励与职业发展双通道设计,形成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公司依托组织承诺理论构建全周期职业成长体系,定制培养方案及项目制攻坚机制,激发员工创新潜能,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战略的深度融合。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