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特瑞(83518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2025年上半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及储能市场的增长,锂电材料市场出现快速增长。但受到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价格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78.38亿元,同比增长11.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79亿元,同比下降2.88%,其中,负极材料实现营业收入 62.79亿元,销量超过 26万吨(同比增长32.83%);正极材料实现收入 14.18亿元,销量超过 1万吨(同比增长4.3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 57.5万吨/年,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 7.3万吨/年。 1、负极销量持续领先,人造石墨销量创新高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核心驱动,以产品质量为发展根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优化成本管控全流程,推动公司整体降本增效。2025年上半年,公司负极材料销量实现增长,人造石墨销量超过 22万吨,同比增长46.23%,创历史新高。 2、布局新市场,创造新机会,以技术创新筑牢竞争力 公司积极布局,通过研发模式升级、技术路线重构以及全球化部署等策略,以固态电池核心材料为切入点,迎接新时代和新机遇的挑战。报告期内,在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公司开发了行业内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的锂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多孔复合骨架结构,具备低体积膨胀、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已获客户技术认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品粒度达到 500nm以下,其离子导率及所制备电芯的循环性能达到客户应用需求。在半固态电池材料领域,氧化物电解质产品应用于隔膜涂覆、集流体涂覆,获得动力、3C等领域新客户技术认可和批量供应,获得百吨级订单,匹配电芯装机量超过 1GWh,实现固态电池产业化又一里程碑;聚合物电解质与两家客户达成战略合作,获得吨级订单。此外,公司新开发的 CVD硅碳用多孔碳正式进入中试阶段。 3、开发模式升级,提供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战略支点,持续推动业务模式升级,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与定制化服务,为全球头部电池厂商提供高性能材料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报告期内,贝特瑞正式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推出“贝安 FLEX系列”半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及“贝安 GUARD系列”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包含高镍三元正极、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以及锂碳复合负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为下一代电池贴上“高比能+高安全”的技术标签。 同期,公司发布“全链新生”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为新能源行业开拓出从生产到回收全链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助力全球新能源产业实现“资源-材料-再生”的绿色循环。2025年 7月,公司针对硅基负极应用中的材料分散不均、热稳定性等问题,正式发布行业首创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将加速高能量密度硅基负极材料的商业化进程。 (二) 行业情况 1.锂电池终端市场分析 (1)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1)中国仍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驱动力。 依据中汽协数据,2025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696.8万辆和 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 40.3%。推动中国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以旧换新政策延续,拉动内需持续增长;智能驾驶和动力电池技术突破,加速市场渗透。2)欧美市场分化明显。 2025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显著复苏,主流国家(含欧盟及欧洲九国)累计销量达 135.44万辆,同比增长26%。推动欧洲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有:车企加速推出新车型;欧洲本土车企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推动成本下降。 2025年上半年,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呈现温和增长,但增速较往年明显放缓。美国市场 1-6月累计销量达 77.2万辆,同比增长2%。分季度看,一季度销量约 39.2万辆,二季度销量约 3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 9.3%和-6.3%,环比呈现逐季下滑趋势。美国市场增长疲软主要受到政策影响。 (2)电化学储能市场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但不同区域和细分市场分化显著。 中国市场 1-6月储能新增装机 94.91GW/222GWh。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华北、西北、南方地区是新型储能主要增长区,占全国新增装机 80%以上。 根据 EIA(美国能源情报署)数据,2025年1-5月,美国新增装机 4.618GW/15.09GWh。上半年出现存量加速、增量搁置的现象,主要受美国政策变化影响,推动了存量项目加速落地;并且,对政策的预期刺激了企业提前部署存量项目以避免成本上升。欧洲储能市场正在经历从户储主导向大储爆发的结构性转换。欧洲户储市场下滑主要受电价回落、补贴退坡和高利率影响。而欧洲大储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带来了电网平衡能力上的挑战。负电价现象日益频繁,刺激了储能配置需求。 (3)锂离子电池负极、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正极材料决定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量约 128.1万吨,同比增长约 34.56%;国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量接近 14.81万吨,同比增长约 10.34%。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崛起,为锂电池产业开辟了新的增量市场,并驱动技术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半固态、固态电池升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要求电池能量密度达 400-500Wh/kg,从而提升续航能力。机器人要求电池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高放电倍率、长寿命与极端环境的稳定性。传统液态锂电池难以满足新兴场景的性能需求。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400-500Wh/kg)、本质安全(无电解液泄露风险)、宽温域适应性,成为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的理想选择。预测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明显增长趋势,并将带动锂离子电池负极、正极材料出货量增长。2.锂电池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1)国内政策影响分析 1)动力电池新国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发布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核心是“不起火、不爆炸”,将于2026年 7月起强制实施。其具体要求包括:电池热扩散试验在热失控后 5分钟内发出报警信号,并且在 2小时内不起火,所有监测点温度低于 60℃,防止延迟性爆燃;具备在 15分钟内将电池从 20%充电至 80%能力的电池单体,在完成 300次快充循环(SOC区间 20%-80%)后,仍能通过外部短路测试,达到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 电池包需承受直径 30mm钢球以 150焦耳能量的撞击后无泄漏、无起火、无爆炸,且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新国标体现出监管层推动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将推动国内同行业将竞争焦点从规模扩张转向安全与质量,有利于电池体系及材料创新,并促进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商业化。2)新能源并网取消强制配储,转向市场化交易。 2025年 2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简称 136号文)。136号文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取消强制配储政策;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其中对储能行业影响最大的是取消强制配储政策,不再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从短期影响来看,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将对行业形成显著冲击;从长期来看,则利好行业高质量发展:市场化电价波动(如午间光伏低价、晚高峰高价)倒逼新能源主动配储,储能从“成本项”转向“收益项”;峰谷价差套利和辅助服务收益成为新的盈利点;行业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差异与商业模式创新。 (2)美国政策影响分析 1)取消清洁汽车购车补贴降低美国动力电池市场增长预期。 近期,美国新法案《The One,Big,Beautiful Bill》(以下简称“OBBB法案”)获得通过。OBBB法案取消了 IRA法案中对购置清洁能源汽车的补贴(7500美元/辆),只保留清洁生产补贴(电芯 35美元/kWh,模组 10美元/kWh),将对中国企业向美国出口锂电池及材料产生较大影响。2)美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光伏配储具有经济性。由人工智能(AI)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带来的数据中心建设浪潮正推动全美电力需求进入 20年来的首次扩张周期。预计到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达到 325-580TWh,占全美电力需求的 6.7-12%。 在目前的技术和市场条件下,光伏发电不仅具有成本优势,也在建设速度上领先于其他电力来源。因此,预计光伏配储即使在美国政策改变后在美国市场仍有旺盛的市场需求。 (3)欧盟政策影响分析 1)扶持本土产业链。 5月 22日,欧盟委员会正式通过《净零工业法案》次级立法,明确要求光伏组件、电池等战略技术的本土制造能力需在2030年前满足欧盟年度部署需求的至少 40%,并通过绑定非价格标准的拍卖规则、战略项目审批加速等措施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链本土化。欧盟还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支持本土电池产业链建设,重点覆盖原材料供应链(如钴、锂)和产能布局。2)放缓碳排放考核及电池环境尽职调查义务。欧盟将原定2025年碳排放年度考核改为 2025-2027年三年平均指标,缓解车企合规压力。原定2025年 8月生效的电池环境尽职调查义务(要求公开供应链环境风险报告)被推迟至2027年,合规报告频率从每年改为每三年一次,为电池制造商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争取了缓冲期。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非 流动负债 2,402,219,761.85 6.87% 1,653,067,879.38 4.96% 45.32% 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 1、 应收票据期末较上年年末减少97.82%,主要是本期末由财务公司承兑的汇票减少。 、预付款项期末较上年年末增加 ,主要是本期预付焦原料采购货款增加。 、应交税费期末较上年年末减少 ,主要是汇算清缴后应交所得税减少。 4、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较上年年末增加45.32%,主要是期末1年以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增加。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 财务费用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222.62%,主要是本期受外币汇率波动确认汇兑损失以及借款较上年同 期增长引起利息费用增加。 2、 信用减值损失本期较上年同期增长260.52%,主要是本期按会计政策计提的坏账损失较上年同期增 加。 投资收益亏损减少。 4、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91.83%,主要是公司持有的芳源股份股价上涨。 5、 资产处置收益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183.61%,主要是本期对公司生产工艺持续升级,处置部分旧设备产生小额损失。、营业外收入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 ,主要是本期子公司处置废品获得收益同比增加。 (2) 收入构成 注:本期向外部单位提供的天然鳞片石墨相关收入金额及占比较小,且预计未来相关收入及占比也较小,因此本期将天然鳞片石墨收入列入其他品种披露,并对上期发生额进行了相应调整。 收入构成变动的原因: 1、其他品种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59.73%,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减少 42.43%,毛利率减少 48.06个百 分点,主要是本期所售副产品较上年减少,因部分产品产量下降,分摊固定成本有所提高。 2、其他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31.37%,主要是出售原材料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3、 现金流量状况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73.01%,主要是本期正极按账期回款金额较上年同 期有所减少。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 65.98%,主要是本期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同比减少及收 回部分大额存单款项。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