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龙地产(60015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政策环境情况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政策围绕“止跌回稳”全面发力,从中央到地方构建起多层次政策体系。中央明确“稳住楼市”目标,政策重心转向中长期调整。一方面,金融政策宽松力度空前,5年期以上LPR降至3.5%,首套公积金贷款利率低至2.6%,房贷利率进入“2时代”,有效降低购另一方面,财政工具创新升级,自然资源部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全国拟收储土地资金规模达4,700亿元左右,浙江、四川等地发行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推动库存去化与安置需求对接。 市场层面,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一季度市场延续修复,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二季度核心城市交易量回升,新房价格有所上涨,但三四线城市仍面临压力。土地市场平均溢价率提升,重点城市土地成交活跃,上海、北京、杭州土地成交金额超千亿。 整体而言,上半年房地产政策通过央地协同、供需并举,为市场企稳和行业转型奠定了基础,下半年政策将在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等方面持续加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住宅投资35,770亿元,下降10.4%。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33,3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41,240万平方米,下降9.4%。房屋新开工面积30,364万平方米,下降20.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2,288万平方米,下降19.6%。房屋竣工面积22,567万平方米,下降14.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266万平方米,下降15.5%。 1—6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5,8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7%。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4,241亿元,下降5.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5.2%。截止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6,948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47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443万平方米。 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0,202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国内贷款8,245亿元,增长0.6%;利用外资17亿元,增长25.4%;自筹资金17,544亿元,下降7.2%;定金及预收款14,781亿元,下降7.5%;个人按揭贷款6,847亿元,下降11.4%。 公司经营情况回顾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锚定战略发展方向,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挑战,充分发挥核心竞争优势,各部室、子公司和全体职工协同发力、全员攻坚,系统推进项目施工与项目销售,各项工作进展平稳有序。 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在建项目1项,在建总建筑面积54,390.53平方米,累计投资金额为1,000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共计实现销售金额7,325.75万元,销售面积7,185.96平方米,实现结转收入金额9,870.80万元,结转面积10,531.27平方米,报告期末待结转面积391.07平方米。 报告期内,公司建筑施工类重要在施项目4项,在施面积27.07万平方米,竣工项目4项,竣工金额170.42万元,新签约项目14项,签约金额8,324.53万元。 房地产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 1.报告期内房地产储备情况 序 号 持有待开发 土地的区域 持有待开发土地 的面积 (平方米) 一级土地整理 面积 (平方米) 规划计容建 筑面积 (平方米) 是/否涉及 合作开发 5.报告期内房地产类融资情况 2022年12月20日,经公司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向公司控股股东申请最高额借款20,000万元。2023年3月16日,公司控股孙公司中山市大龙嘉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公司控股股东借款5,000万元,借款期限为三年。2025年3月23日,中山嘉盛偿还该笔借款。本报告期内,该笔借款产生借款利息费用化金额36.60万元(借款年利率3.10%)。 报告期内累计新签项目数量14个,金额8,324.53万元人民币。 5.报告期末在手订单情况 报告期末在手订单总金额258,545.34万元人民币。其中,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开工项目金额436.12万元人民币,在建项目中未完工部分金额59,738.40万元人民币。 6.其他说明 2024年7月17日,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控股子公司开展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议案》,同意控股子公司大龙顺发与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开展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由中企云链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在线融资平台,三方签订最高额为10,000万元的《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三方合作协议》,合作协议期限为1年。(详见公司披露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公告编号2024-028的公告) 截至本报告期末,大龙顺发暂未使用此项融资额度进行融资。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