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工股份(68823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受到持续高利率、地缘政治冲突的不利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23年的3.3%下降至2024年的3.2%;全球通胀率从2023年的6.7%下降至2024年的5.7%,仍处于较高水平,终端消费者市场需求受到抑制。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2025年 2 月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 6,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公司认为,全球半导体市场重拾动能,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数字化”、“低碳化”转型所推动的半导体市场长期需求,连续数年的高额研发和资本开支取得了初步成果,降低了下游应用创新的成本。半导体周期向上的趋势得到强化。 短期来看,随着2024年年初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性能取得不断突破,特别是开源模型的重大进展,降低了算力门槛,有望扩大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并加深其终端渗透率。基于此,消费电子市场开始获得新的发展契机。长期来看,云计算和端侧算力的长期需求得以确立,半导体市场结构性复苏态势进一步巩固。 2024年,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出货量开始恢复,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进展鼓舞人心,预示着消费电子市场下一代主机产品已初具雏形,为消费者市场所驱动的半导体上行周期奠定基础。公司扎根于分工严密的国际半导体供应链中,所处硅材料细分行业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经营业绩与上述数据所呈现的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仍高度相关。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了产品结构、按计划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完善了产品技术指标和销售网络,经过不懈奋斗,实现营业收入 30,272.9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4.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5.0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公司的大直径硅材料产品,直接销售给日本、韩国等国的知名硅零部件厂商,后者的产品销售给国际知名刻蚀机设备厂商,例如美国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和日本东电电子(Tokyo Electron Limited, TEL),并最终销售给三星电子、SK Hynix、英特尔和台积电等国际知名集成电路制造厂商。根据上述国际主流刻蚀机设备厂商和集成电路制造厂商披露的财务数据,目前下游库存调整已基本完成,集成电路制造厂商产能利用率得到恢复,存量市场向好。此外,伴随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产能国产化进程,公司大直径硅材料产品也向中国本土市场销售,该部分业务主要受到中国本土集成电路制造厂的终端需求所拉动。报告期内,公司大直径硅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7,404.39万元,同比增长108.32%,毛利率为 63.85%,同比增加13.73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的硅零部件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11,849.41万元,同比增长214.82%。该产品主要面向中国市场销售,已经在中国本土供应链安全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由于公司“从硅材料到硅零部件”的全产业链优势以及多年来的前瞻性研发布局,公司技术储备雄厚、产品种类丰富,目前销售结构已经聚焦于高技术、高毛利产品。伴随国产等离子刻蚀机设备厂商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的崛起,公司将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强的成长动能。 从公司经营角度分析,2024年公司半导体大尺寸硅片相关固定资产折旧金额较大,加之硅片产品评估认证周期较长,因此平均产能利用率有限,该业务仍处于亏损阶段。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大尺寸硅片产品的营业收入为 702.14万元。公司积极争取订单,兼顾评估认证需求和经济效益,优化排产计划,及时调整生产经营计划,降低了库存水平。公司研发费用为 2,500.79万元,及时满足了客户评估认证需求,相关研发项目结题后,将推动公司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 面对外部市场环境风云变幻,公司管理层在报告期内坚定执行长期发展战略和既定年度经营计划。公司具体经营成果总结如下: (一)国内外市场拓展成果 大直径硅材料业务,目前公司大直径多晶硅材料及其制成品已经通过部分客户认证并实现稳定出货。公司大直径硅材料业务中,16 英寸以上产品收入达到 8,982.82万元,收入占比增加12.60个百分点,达到51.61%。 硅零部件业务,公司配合国内刻蚀机设备原厂开发的硅零部件产品,适用于 12 英寸等离子刻蚀机,已通过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同时能够满足等离子刻蚀机设备原厂不断提升的技术升级要求。公司产品的应用,已经从研发机型扩展至成熟量产机型。 半导体大尺寸硅片业务,公司正在多家国内主流客户端评估认证中,并在开拓细分利基市场。 (二)扩产完成情况 大直径硅材料业务,公司根据直接客户订单数量并结合行业的需求增速,按计划扩充产能,继续保持该细分市场产能规模全球竞争优势;硅零部件业务,公司在泉州、锦州两地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了较快速度的产能爬升。 (三)研发成果 公司的研发投入,综合考虑新产品布局、已有产品质量改善和经济效益综合考量,基于下游客户端具体明确的评估认证要求来开展研发活动。 大直径硅材料业务,公司在大直径多晶硅材料及其制成品生产技术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取得了更多试验数据。硅零部件业务,持续强化定制开发能力,进一步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半导体大尺寸硅片业务,公司致力于实现技术难度较大、毛利率较高的轻掺低缺陷硅片细分产品研发。 报告期内共取得核心技术2项,获得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11个。 (四)募投项目进展 公司募投项目“集成电路刻蚀设备用硅材料扩产项目”处于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阶段。目前公司产能全球领先,新建的单晶、多晶两条刻蚀用硅材料生产线,将满足下游日益增长的不同尺寸的市场需求。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