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万马科技(300698)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通信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经营情况概述
  公司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持续致力于通信设备和配电类产品以及医疗信息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年来,公司切入车联网领域,开展车联网连接平台及服务、智算与智驾工具链产品及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业
  务,发展势头良好,车联网业务和通信以及工控类业务均实现高增长,报告期合并营业收入339,154,434.24元,同比增长50.9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464,517.01元,同比增长3.06%。1.构筑车联网底层技术架构,加速推进出海业务,驱动可持续化竞争力公司凭借在车联网连接管理业务和通信网络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能力,已经成功与吉利、理想、上汽、东风、岚图、智己等10多个知名汽车厂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新增业务合作伙伴百度、奔腾等客户。报告期内,公司成立了RoboX综合解决方案团队,并成功与国内头部无人驾驶公司百度签署合作协议,公司的Robotaxi连接解决方案可以为其提供国内乃至全球运营所需要的高质量网络连接服务,通过5G双卡、链路聚合和专网等领域进行创新合作。同时,上海优咔基于SGP.02及SGP.22原有架构的支持之上,完成ONESIMSGP.32的产品与服务,公司作为全球率先能同时支持SGP.02/22/32技术的第三方车联网服务企业,平台具备强大的系统性能与扩展潜力,可处理大规模并发请求,可以应对跨国汽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时所面临的挑战。截至本报告期末,在车联网领域拥有超过1,500万辆车辆的智能连接管理服务能力。随着中国车企加速走向国际市场,公司积极推动全球业务生态战略,加快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公司在全球部署六大数据中心(中国、东盟、欧洲、北美、西太平洋、中东),报告期内新增英国和澳大利亚海外公司,持续提升公司全球网联服务能力。公司已持续为吉利、东风柳汽、东风汽车、上汽、领克、银河提供车辆出海联网服务,另有今年上半年新增理想、一汽奔腾、岚图、雷诺等出海联网客户,当前公司正在加速落地车联网出海业务合作。公司将继续合作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运营商,携手自主车企,加速推进出海业务,助力提升公司品牌国际影响力和整体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发展创造新的机遇。2025年,全资子公司上海优咔作为首批建设单位进入由上海市数据局指导成立的“智能终端出海服务创新联合体”;公司智能网联汽车服务链荣获“2024年度上海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创新基地区块链应用创新场景”奖;同时入选“上海市数字企业出海服务平台”首批企业名单。这些都标志着公司在车联网连接管理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行业领先地位获得高度认可。2.洞察行业变化,持续挖掘客户需求,推进通信业务增收保效公司以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通信运营商为业务基石,大力拓展行业客户,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针对工控市场,公司在战略上通过聚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领域,在战术上采取紧盯细分行业龙头,树立“灯塔”项目,提高产品定制化能力和服务等方面,从而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优化团队建设,正逐步从传统通信设备提供商进入智算数据中心的市场。报告期内,公司首次突破金融行业项目,成功落地银行数据中心项目;按期完成广东韶关粤港澳数据中心项目设备交付,验收合格率100%,获得“优秀供应商”表彰;中标国网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区域联采4个项目,公司成为国家电网集采供应商;公司继宁波地铁、绍兴地铁、武汉地铁、西安地铁、长沙地铁,报告期内获得重庆地铁、广州地铁通信设备项目;公司进一步强化和汽车锂电客户合作关系,从小规模适用,逐步增加到中等规模的产品供应;公司成功入围万国数据、有孚白名单,成为数据中心服务供应商,为后续业务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内部全方位提质增效,加强流程管理,打造以标准化为基础,精益生产为核心的柔性化智能制造车间;围绕“供应商管理-仓库管理-物流管理-价格管理”全链条进行优化升级。公司将继续把握先进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机遇,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向高端、智能和绿色方向升级。公司在知识产权布局、技术标准制定方面持续发力,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00多项、软件著作权约130个。公司长期积极参与多项国家级与行业重点标准制定,报告期内,公司主编《车联网服务平台符合性评测实施指南》《车联网服务平台风险评估实施指南》(上海市团体标准,2025年发布),参与编制《支持低空智联网服务的5G网络规划建设技术规范》(2025年发布)《智能计算超算互联网参考架构》《智能计算超算互联网平台运营要求》,大力提升行业影响力,技术水平得到高度认可。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加行业会议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优咔受邀出席英伟达GTC2025,分享基于边缘到云技术构建数据闭环功能的最佳实践,并就未来推进AI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变革与发展等相关议题展开讨论;上海优咔亮相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成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会员单位;2025年7月27日,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隆重举行,上海优咔作为车联网领域领军企业,凭借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沉淀积累与创新突破应用,荣获2025年语料数据智能创意大赛“自动驾驶”赛道一等奖。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严格执行采购管理制度,建立了完备的供应商准入机制。为保障原材料供给,公司设有采购管理部,全面负责
  供应商生态体系建设及采购全流程高效管控。公司开展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行准入、开发、资质审核及日常动态管理,执行优胜劣汰机制,确保供应链体系优质高效;通过招投标、询比价等方式优化成本,严格管控合同签订、交付验收、开票付款等环节,保障供应链稳定运行;开展大宗材料行情监测、竞品对标分析及成本模型构建,为战略采购和降本增效提供数据支撑;依托ERP、SRM等系统实现供应商管理及采购作业全流程信息化,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与透明度。车联网板块采购模式则是面向基础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的采购,对于有竞争的市场,公司采用招标方式遴选技术与商务综合优势的供应商,并与之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对于垄断资源,公司采用策略谈判方式,与对方达成合作。
  2、生产模式
  公司通信及医疗产品的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受终端采购的影响,公司在销售活动中获得订单为定制产品,订
  单特征表现为“种类多、批次多、批量小”。公司生产主要由制造中心负责,制造中心下辖各生产车间、生产计划组、设备组,质量管理部则负责质量及体系管理,部分具备条件的产品通过OEM外协生产。公司车联网服务类产品则是根据新项目的需求,与客户、运营商(或有)签订协议规范各自在项目中的职能,再由公司安排技术人员在现有服务平台基础上开发对应项目的接口,各项功能、安全性等的验证。项目完成验收后交付客户,并提供持续服务。
  3、销售模式
  公司通信类产品的主要客户为三大通信运营商、广电及各工业自动化行业客户等,通信运营商主要采用集采招标的
  模式确定供应商,铁路通信公司采用签订框架协议并逐单议价的方式进行采购,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医疗信息化产品的主要客户为医院,医院的信息化设备由医院委托当地政府招标、办公室统一招标或直接采购,其他行业客户也主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获得订单。车联网业务主要通过参与车企的新车型/新平台供应商遴选流程,以多轮技术交流及商务应答方式参与车企的招标或者议标,获得新车型或新平台的标的。配合主要客户的招标流程,公司设有营销中心,各事业部也配有产品方案中心与中台支持部门,用以收集客户需求,并制作招标文件参与招标,采用项目组形式全周期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四)细分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1、车联网技术服务行业
  车联网行业近年来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呈现技术突破、政策驱动与产业链协同并进的格局。政策层面,2024年11月,工信部等十二部门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推动“5G上车”,鼓励汽车前装5G通信模
  块,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智驾、智舱提质升级。2024年12月,国务院等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车联网”发展,逐步稳妥推广应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加快LTE-V2X直连通信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标准宣贯实施,推进列队跟驰、数字钥匙、网联信息辅助等标准制定,促进网联功能加速应用。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主要载体,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推动车联网渗透加速。根据中国乘联会信息,受“以旧换新”等政策驱动,2025年1-6月乘用车零售量累计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合计为546.8万辆,同比增长33.3%,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53.3%。出口端,2025年1-6月乘用车出口累计247.9万辆,同比增长6.8%,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41.1%。2025年1-6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累计出口98.7万辆,增长48.0%,其中6月出口19.8万辆,同比增长116.6%。2025年我国汽车主要出口国为墨西哥、阿联酋、俄罗斯等国家,带动出海汽车网联需求增长。根据CounterPoint预计,到2028年,我国乘用车市场将实现100%的联网渗透率。
  2、智能驾驶行业
  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网联化一脉相承。通过引入先进传感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汽车能够实现更高级
  别的自动驾驶,更为无人驾驶奠定基础,根据NEINSIGHT数据显示,2025年1—6月,L2及以上辅助驾驶车型销量表现亮眼,达到667.11万辆。其中,L2++及以上车型销量为229.6万辆,占比34.43%。6月份,L2及以上辅助驾驶车型销量创新高,达到142.8万辆,渗透率高达67.52%。从半年度数据来看,整体渗透率达63.08%,与2024年同期相比,实现了显著增长。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对具备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需求持续上升。政策层面,2024年6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9家企业成为首批L3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包括比亚迪、上汽等。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于2025年4月1日正式实施,首次将L3级自动驾驶纳入个人乘用车场景;2025年7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安部正式发布《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2025修订版)》,在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五个城市试点,L4级高度自动驾驶汽车获准开展全域范围内的商业化载客和载货运营服务,并首次取消了“安全员强制随车值守”的硬性要求,支持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和商业化运营。无人场景商业化落地层面,L4级自动驾驶技术通过“车路云一体化”战略,在国内20个试点城市展开Robotaxi、无人配送等场景测试。当前,全球Robotaxi行业正逐步从概念验证迈向商业化运营,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以及政策支持推动了这一转变,Robotaxi正处于规模化落地前夜。国内以北京、武汉、广州、上海为示范高地,多家头部Robotaxi企业正开展常态化运营;海外特斯拉于2025年6月在奥斯汀推出Robotaxi服务,并将拓展至旧金山等城市,对Waymo形成追赶。此外,国内无人物流车需求加速释放,九识、新石器、白犀牛等车企订单呈爆发式增长,L4技术有望通过无人配送领域大规模推广,完成商业化闭环。
  3、通信行业
  随着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基站、IDC等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2024年11月,工信部等印发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要求,到2027年底,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8个,按需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5G-A超宽带特性规模覆盖。随着5G应用范围和规模
  不断扩大,带动通信业服务需求持续提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5G基站总数达454.9万个,比上年末净增29.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5.7%。“东数西算”政策提出,目标到2025年底,使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东西部算力协同调度机制逐步完善,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等多元算力加速集聚,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60%以上。根据《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计,2023-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和通用算力规模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6.2%和18.8%。《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5年5月,工信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要求到2026年,建立较为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设施互联方面,推广新型高性能传输协议,提升算力节点间网络互联互通水平。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逐步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在用算力标准机架达1,043万架,较
  2024年底增长17.5%。此外,《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评估和验收规范》于202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要求国家绿色数据中心PUE(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平均值降至1.26,此举将推动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和绿色发展,引导行业向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4、医疗信息化行业
  当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正从以院内管理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阶段,向以医疗服务提质增效为中心的临床和区域
  医疗信息化阶段过渡,在政策的支持刺激下,医疗信息化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兴业证券预计,2025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超470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29%。
  2024年11月,卫健委印发《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全面推进AI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医保、医院管理等流程的建设方向,积极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2025年,卫健委等部门陆续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划及管理办法,重点提到了医疗领域数智化的发展,继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得益于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成熟,医疗信息化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人民幸福感。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24-2025年度卫生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供应商调查报告》,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以83.47%的绝对优势主导着医疗信息化行业,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敏锐度更具竞争优势。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通信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五)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和业绩驱动力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通信及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技术储备和市场拓展建立了显著的竞争优势,形成了差异
  化行业地位。同时公司全资子公司优咔科技车联网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车联网连接管理和通信网络专业技术等方面具备优势。
  1、优化传统通信业务,持续开拓增长点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5G基站总数达454.9万个,比上年末净增29.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5.7%。万马科技作为一家通信与信息化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供应商,公司深耕5G配线、微模块系统与数据中心基础设
  施多年,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可开展环境、电磁兼容、安全性、可靠性等多种试验。公司在光网城市和数据机房领域拥有智能ODN技术(iODN)等核心技术,近年来,以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通信运营商为业务基石,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据智研咨询,我国工控系统行业在政策引领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已形成3,000亿级市场规模,并保持1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针对工控市场,公司在战略上通过聚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领域,在战术上采取紧盯细分行业龙头,树立“灯塔”项目,提高产品定制化能力和服务等方面,从而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未来在智能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驱动下,公司的工控产品将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2024年底增长17.5%。公司保持行业敏锐性,通过优化团队建设、提升专业化技术、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在确保传统通信市场稳固的前提下通过引进人才、组建团队、开发针对算力客户的产品等方式拓展以提供算力为服务内容的第三方IDC客户,从而实现快速切入智算数据中心。
  2、夯实车联网业务,提升综合竞争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连年攀升,政策鼓励5G模块上车,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智驾、智舱提质升级,车联网渗透率快速走高。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合计为546.8万辆,同比增长33.3%,新能源汽车零售渗
  透率达53.3%。2025年1—6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车联网功能交付893.63万辆,同比增长9.61%,前装渗透率超过80%,达到84.32%。其中,5G车联网功能(含选装)前装搭载交付258.80万辆,同比增长102.41%。随着新能源车销量与渗透率的提升,以及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业务迅猛发展,智能网联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同时,5G渗透率也将快速提升。公司车联网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车联网连接管理和通信网络专业技术等方面具备优势,并推出了“揽海”全球车联ONESIM和“遨云”端到端全链路自动驾驶数据闭环工具链两大解决方案。同时,公司是全球率先能同时支持SGP.02/22/32技术的第三方车联网服务企业,截至2025年6月,已实现国内车联网连接数逾1,500万,其中海外连接数逾100万。
  3、顺应行业趋势,开拓新应用场景
  公司的智能网联技术,如eSIM、5G双卡技术,不止局限于车联网,也可用于物联网等需要实现网联的智能化场景中。而作为车路云一体化的重要场景,我国正在从政策层面积极推动Robotaxi行业快速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北
  京、上海、天津、武汉、重庆等地持续推进自动驾驶产业落地,公司顺应政策与行业的发展趋势,成立了RoboX综合解决方案团队,团队重点聚焦无人出租车、低速无人物流车等无人场景。公司Robotaxi综合解决方案整合公司车联网领域的创新方案与全球服务能力,构建出多维竞争力,全面服务于汽车制造商及Robo-X运营商。未来公司将积极拓展能力边界,向人工智能的多元领域进军。
  4、大力发展海外业务,构建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海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进度加快,海外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功能接受度快速提高,智能网联汽车需求持续增长。中国车企凭借着电动化与智能化优势,通过“技术反哺”,加速走向国际市场。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6
  月国内乘用车出口247.9万辆,同比增长6.8%,总出口金额达1,094亿元,同比增长6.5%。未来,中国车企将从产品输出逐渐向生态共建转型,最终形成“中国智造”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新格局。公司的全球车联ONESIM方案,通过自主的eSIM等技术,成功解决当前网联汽车出海出现的物料管理难、合规要求高、跨区调货难、漫游服务差、漫游价格贵等几大痛点,为车企出海创造关键机遇,目前已与吉利、东风柳汽、东风汽车、上汽、领克、银河等车企达成出海合作,另有今年上半年新增理想、一汽奔腾、岚图、雷诺出海业务合作伙伴,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沃达丰、AT&T等多家海外运营商支持。
  1、产品或业务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情况
  从事通信传输设备或其零部件制造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
  □适用 不适用从事通信交换设备或其零部件制造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适用 不适用从事通信接入设备或其零部件制造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适用□不适用产品名称 接入网类型 传输速率 带宽利用率 控制管理软件性能指标光纤配线架、光缆交接电阻≥1000MΩ;3、耐电压水平≥3000V(DC)/min;4、插入损耗≤0.3dB;5、回波损耗≥50dB;6、工作波长1330-1690nm。≤0.041W/(m.k): 2、噪音:A级不大于60dB;B级不大于70dB;3、耐太阳辐射强度:
  1120x(1±10%)W/m2;4、防护等级IP55;5、防风:可承受45m/s;6、抗震性能9级。数据中心微模块系列产容量12KW;2、双路独立供电,高压直流240V、336V供电;3、PUE值≤1.4;4、抗震性能9级。从事通信配套服务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适用 不适用其他说明:
  一、光纤配线架、光缆交接箱、光跳纤系列产品中主要技术指标:1、插入损耗≤0.3dB;2、回波损耗≥50dB;3、工
  1,330-1,690nm 3作波长 ,此 项指标对传输速率影响最大,只有在满足条件情况下,速率才能达到最高。二、5G室外通信机柜中主要技术指标:1、导热系数≤0.041W/(m.k);2、防护等级IP554;3、抗震性能9级,此3个指标的满足,才能使内部设备能正常运行的保障,关键指标才能满足要求。
  

转至万马科技(300698)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