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灿能电力(87029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推进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健发展。财务状况: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322,679,313.07元,相比期初增长0.22%,流动资产相比期初增长0.64%。经营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0,942,714.01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4.46%,公司营业收入中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业务增长明显,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并网电价调整,推动了并网进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18,794.59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41.16%。 现金流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14,909.52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48.67%,主要系报告期内随着在手订单的增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以及支付职工薪酬及支付各项税费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5,529,507.41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85%。2025年公司在电力电子技术和产品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研发人才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电能质量治理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在自主研发基础上,持续保持与外部合作,积极推动电能质量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和新产业融合。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 (二) 行业情况 2025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中国经济半年报》。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6.05万亿元,同比增长5.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生产需求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力行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 1-6月份,全国完成电源工程投资3,635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电网工程投资2,911亿元,同比增长14.6%。在电力消费方面,2025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用电量31,4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用电量9,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0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综合多种因素考虑,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预计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15.5亿千瓦左右。电力供应方面,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 4.5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至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38亿千瓦,同比增长14%左右。其中,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2025年底将降至三分之一。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力行业保持积极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预计未来中国电力行业将继续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8号令《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的深化实施,电能质量管理工作迎来新的挑战、新的格局、新的变化。 1、电能质量监测 电能质量数据是开展电能质量管理和问题分析、治理的必要因素。电能质量监测,是现阶段获取电能质量数据的主要手段。随着《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深化实施,进一步明确了电网企业在输配电电能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提出了电网企业应当开展与电能质量管理工作相关的信息采集及问题分析治理能力建设,建立电能质量监测调控设备台账,定期维护更新。2025年为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电网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能源局制定发布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有效促进光伏并网发展,同步带来电能质量监测市场的增长。 2、电能质量技术服务 电能质量评估作为电能质量技术服务业务的重要组成,2025年上半年在电网企业继续加强对新(改、扩)建新能源场站和新建(增容)电力用户规划可研阶段电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带动下,仍持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电能质量评估市场繁荣,也涌现出很多新的从业企业,市场竞争加剧。历经数年发展,电能质量技术服务市场要求逐步规范,对从业企业相关资质与能力要求逐步提升,积累较多电能质量评估工程经验且拥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3、电能质量治理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用电特性逐渐呈现有源、多电力电子、电能质量敏感等特性,谐波污染、 快速动态无功补偿、电压暂降问题日益严重。电能质量治理是电能质量行业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目前改善电能质量谐波及无功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在电网系统供电、配电及用电等不同环节根据具体电力环境来加装有源电力滤波器 APF 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SVG,以达到滤除谐波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电压暂降问题则可以通过动态电压调节器(DVR)和不间断电源(UPS)等设备快速响应电压扰动,在系统发生电压扰动时保障电力用户敏感负荷的稳定运行。根据中金企信等机构的数据显示,电能质量治理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且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根据中金企信预测,到2026年,中国电能质量优化治理设备市场将以每年8.3%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加。用户侧谐波治理市场规模将自2021年的54.77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 77.88亿元;用户侧无功补偿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的150.34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232.85亿元。 2025年电能质量治理市场在整体保持增长的形式下也面临较大挑战,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市场增长幅度较往年有所下降;其次电能质量治理市场整体仍保持较为分散的格局,从业厂家较多且多呈现区域性,竞争加剧,对治理产品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由于电能质量治理市场份额在整个电能质量行业市场中占比较大,电能质量治理产品的品类和从业企业数量众多,市场仍保持比较活跃。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1)货币资金:报告期末货币资金较上年期末下降48.93%,主要系报告期内购买理财产品尚未到期赎 回; (2)存货:报告期末存货较上年期末增长37.62%,主要系随着在手订单的增加,公司备货及发出商品都有所增加,发出商品增加的原因主要为部分项目受客户项目整体验收计划、投运安排、变电站完工情况等因素影响,项目实施有一定周期,存货从发出到确认收入时间间隔较长; (3)交易性金融资产:报告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年期末增加97,000,000.00元,主要系报告期内 购买理财产品尚未到期赎回; (4)预付款项:报告期末预付款项较上年期末下降74.25%,主要系报告期内预付的货款已到货,冲减了预付款项; (5)其他应收款:报告期末其他应收款较上年期末增长62.78%,主要系期末应收退税款暂未收到; (6)其他非流动资产:报告期末其他非流动资产较上年期末增长110.51%,主要系购买了软件使用权 费用; (7)应付票据:报告期末应付票据较上年期末增加1,142,750.00元,主要系报告期内支付供应商电子 银行承兑汇票; (8)应付账款:报告期末应付账款较上年期末下降20.02%,主要系报告期内支付货款、委外技术服务 费等; (9)合同负债:报告期末合同负债较上年期末增长39.75%,主要系在手订单增加,部分项目尚未确认收入,但按照合同约定已收到货款;(10)应付职工薪酬:报告期末应付职工薪酬较上年期末下降56.17%,主要系报告期内支付了上年度年终奖; (11)应交税费:报告期末应交税费较上年期末下降50.03%,主要系缴纳了上年度企业所得税; (12)其他应付款:报告期末其他应付款较上年期末增长242.73%,主要系随着业务的增长,差旅费等报销款项增加,暂未支付。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营业收入: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46%,主要系受国家政策影响,并网电价调整,推动了并网进度,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业务收入增加; (2)财务费用: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同比增长76.33%,主要系利息收入减少; (3)信用减值损失: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变动72.80%,主要系报告期内已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回款增加,坏账准备转回增加; (4)资产减值损失:报告期内资产减值损失变动57.58%,主要系合同资产减值准备减少; (5)投资收益:报告期内投资收益增长349.24%,主要系报告期内购买理财产品增加; (6)营业利润:报告期内营业利润增长44.68%,主要系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加,毛利率增加; (7)净利润:报告期内净利润增长41.16%,主要系报告期内营业利润增加。 (2) 收入构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4.46%,其中商品销售收入增长23.25%,主要系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业务的增长比较明显,主要系国家政策影响,并网电价调整,推动了并网进度。区域分类分析: (1)报告期内,华东区域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9.17%,主要系电网项目实施延缓导致上半年较同期有所下降; (2)报告期内,华中区域收入相较上年同期增长26.46%,主要系电网项目及新能源项目的增长和普测评估业务的增长。 3、 现金流量状况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48.67%,主要系报告期内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 付的现金增加、支付职工薪酬及支付各项税费增加;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10.31%,主要系报告期内购买理财产品增加;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长50.44%,主要系报告期内分配现金股利较上年同 期减少。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