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动力(601330)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行业概述 近年来,中国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深入推进相关重点领域绿色转型,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垃圾焚烧发电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构筑美丽家园的关键支撑,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步入稳定发展期,新项目释放速度进一步趋缓。随着行业处理能力持续增加,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有待提高;国补结算尚未常态化,部分地区垃圾处理费结算周期延长,应收账款持续增长;市场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精细化管理阶段,运营项目提质增效以及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业务回顾 二零二五年是公司“十四五”规划的全面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公司秉承“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企业使命,围绕公司“十四五”发展目标,聚焦垃圾焚烧发电主业,持续推进运营项目提质增效,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果。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6.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24.49%。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219.6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总额为人民币81.60亿元。具体如下: 1、运营项目稳定运行,主要经营指标再创新高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在运营处理规模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公司累计处理生活垃圾 715.43万吨,同比增长2.10%;累计发电量 253,917.97万度,同比增长1.62%;实现上网电量 211,330.75万度,同比增长1.99%;累计供汽量 51.38万吨,同比增长114.98%。 强化安全环保管理,公司新设安全总监岗位及安全监管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公司安全环保形势总体平稳,上半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环保责任事故。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区域主要运营数据 区域 项目 1-6月华东 垃圾进厂量(万吨) 271.22发电量(万度) 91,039.65上网电量(万度) 74,883.30华北 垃圾进厂量(万吨) 90.85发电量(万度) 31,679.49上网电量(万度) 26,036.90华南 垃圾进厂量(万吨) 144.52发电量(万度) 53,072.62上网电量(万度) 43,960.20华中 垃圾进厂量(万吨) 112.71发电量(万度) 46,012.19上网电量(万度) 39,387.79西南 垃圾进厂量(万吨) 55.19发电量(万度) 19,587.84上网电量(万度) 16,643.75东北 垃圾进厂量(万吨) 40.93发电量(万度) 12,526.18上网电量(万度) 10,418.81 2、多措并举,运营项目强化提质降本增效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围绕“安全、环保、文明、高效”的运营理念,努力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推进运营项目提质增效。通过跨区域拓展生活垃圾、协同处理污泥等方式拓展固废来源,垃圾进厂量保持增长;常州、章丘以及武汉三家公司开展污泥直喷处置业务,污泥直喷处置量增长显著;努力开拓供热供汽等非电业务,蓟州、肇庆公司实现对外供汽,常州公司移动供热增量明显,上半年公司供汽量翻番,有力降低了国补退坡的影响;与新奥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蚌埠公司提纯后的沼气接入新奥燃气系统,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合理安排项目大修周期,强化新技术应用和设备技改,提升发电效率,其中通州公司“数字化电厂”初见成效,燃料单耗、石灰单耗以及自用电率同比下降,吨垃圾上网电量同比上升;各运营项目日常生产强化精细化管控,燃料单耗以及自用电率比例同比下降;扩大集中采购范围,能集采尽集采,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压实各级管理人员责任,扎实推进应收账款催收工作。 3、继续提升管理“数字化”水平,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通州公司应用垃圾焚烧数字化智慧化技术评审获高度评价,并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纳入《中国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发展综述及技术解决方案》;武汉、海宁、汕头以及章丘公司数字化和智慧化技改已启动。技术研发方面,烟气一体化超低排放技术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小型垃圾焚烧技术已完成首台设备制造并安装;污泥直喷技术已在常州和武汉项目开始试运行,经济效益显著;机器人清焦装置设计已完成方案优化,机器人有限空间作业技术研发已完成设计和首台设备制造,并在章丘二期公司投入运行;与固高科技签署合作协议,在智能巡检机器人及无人机等方面开展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