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甲科技(835857)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强化自身优势,加快技术研发与创新,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努力落实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目标完成。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698,939,184.11元,同比增加 50.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077,166.49元,同比增加 0.9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 1,881,806,390.52元,较期初增加 11.48%,净资产为 714,398,821.04元,较期初增加 1.00%。公司在经营方面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加大营销力度。组建专业市场调研与开发团队,深入分析化工、电力、新能源等领域潜在需求,制定针对性投标与合作方案。组建区域营销中心,加大对目标客户的日常关注,效果良好,确保了上半年业务量充足饱满。 2、强化内控管理。全面梳理完善现有制度规章,及时识别防范可能风险,做到内部巡查、审计全覆盖;创新规范流程管理,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与合规性。 3、做好重点项目结算和回款。建立例会制度,针对问题项目,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和奖罚办法,成立专项结算、清欠小组,落实责任,集中攻关,重点处理急难问题,加快预期回款。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公司现有人才队伍进行全面盘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对薄弱岗位进行增补加强,保持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活力。 5、通过科技创新为项目实施赋能。公司及时召开科技创新总结表彰大会,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 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年度科研计划,加大研发投入,对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或专利,及时运用到项目实践中,推动产品升级和工艺优化。 6、通过扶持国际项目,加快公司国际化进程。今年公司国际项目的特点是:规模大、难度高、效益好,且市场前景广阔。为此,公司高度重视,制定专门政策,组建专业团队,通过集团优势积极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二) 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业务领域为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中的钢结构行业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 1、钢结构行业情况 钢结构行业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少及可塑性强等综合优点,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诸如工业厂房、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民用住宅、大型公共建筑、航站楼、火电主厂房及锅炉钢架、公路铁路桥梁和海洋石油平台等很多领域。钢结构行业分类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根据产品属性划分,钢结构一般分为轻型钢结构、重型钢结构和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重型钢结构中又可以细分为高层重钢结构、电力钢结构、桥梁钢结构、海洋石油钢结构等。根据产品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制造工艺的难易程度、竞争程度来划分,钢结构产品可划分为高端产品和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应用领域包括高层重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电力钢结构、桥梁钢结构、海洋石油钢结构等。高端产品具有如下特点:①产品大部分属于非标产品,技术参数一般根据实际应用环境与情况而定,需要生产商有较高的产品设计能力、详图深化设计能力;②产品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制造工艺较为复杂,产品质量控制要求严格;③技术附加值高,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④能够从事高端钢结构产品生产的企业较少,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专业技术与资金实力、规模、产品品质与品牌。中、低端产品应用领域主要指轻钢结构,中、低端产品主要具有如下特点:①对产品设计及详图深化设计能力要求不高;②产品生产精度要求低、难度小,生产工艺较简单;③产品毛利率相对较低;④生产厂家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我国钢结构行业经历了从节约使用到大力推广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钢结构的研究和应用缓慢起步。由于此阶段钢材短缺,需要节约使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我国钢材产量稳步提升,并且自200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 建设部于1997年发布了《1996-2010年建筑技术政策》,政策提出,要合理使用钢材,推广和发展钢结构。进入 21世纪后,随着我国钢材产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开始大力推广使用钢结构。《“十一五”期间我国钢结构行业形势和发展对策》提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坚持鼓励发展钢结构的政策,推广和扩大钢结构的应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住宅。”《“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高品质钢结构住宅建设,鼓励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大力推广钢结构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化转型具有积极作用。在发达国家,钢结构产业发展较早。世界第一栋高层钢结构房屋于1885年建成;轻型钢结构房屋出现于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钢结构住宅;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筑工业化。经过了一百余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钢结构行业已经发展成熟,目前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平均占钢产量约30%以上。截至2024年底,中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也面临一些阶段性挑战。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基建与公共项目:2024年下半年,国家持续推进“十四五”重大工程和城市更新行动,高铁、桥梁、机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建设中,钢结构应用占比进一步提升。工业与新能源领域:光伏支架、储能设备厂房、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等新能源相关项目对轻量化、高强度钢结构需求激增,推动行业细分市场扩容。②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环保倒逼转型:环保督察趋严,高污染的传统建材成本上升,钢结构在环保评比中的优势凸显,倒逼更多企业转向绿色建造技术。③行业挑战与调整产能结构性过剩:低端钢结构加工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中小企业陷入价格战,行业集中度提升。人才短缺:智能化转型导致对复合型技术工人(如机器人操作、BIM工程师)需求激增,但行业人才供给短缺。 2、装配式建筑行业情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预制混凝土结构(PC)、钢结构(PS)、木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三大主要形式。 2024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环保压力等多重因素将共同推动行业升级。①政策持续加码,目标进一步明确国家战略驱动:为达成“双碳”目标,各省市对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补贴政策加码。多地出台钢结构建筑补贴政策,刺激企业投资。渗透率提升:根据《“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提升,尤其在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公共项目中优先推广。标准体系完善:国家和行业标准(如《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将进一步完善,推动设计、生产、施工全流程规范化。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整合加速市场规模:2024年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仍占主导,钢结构在公共建筑和工业领域渗透率提升。产业链协同: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产业链将加速整合,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成为主流,推动行业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型。③应用场景拓展与产品多样化模块化建筑崛起:适用于应急设施、酒店、公寓等领域的模块化建筑将更受青睐,其快速组装和可重复利用特性契合临时或快速交付需求。超低能耗建筑结合:装配式技术与被动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结合,推动近零能耗建筑落地。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 非流动负债 36,442,286.75 1.94% 73,988,784.64 4.38% -50.75% 其他流动负债 17,798,324.24 0.95% 29,565,413.35 1.75% -39.80%产 48,284,281.91 2.57% 46,154,863.74 2.73% 4.61%应付账款 510,114,095.18 27.11% 395,110,089.05 23.41% 29.11%递延收益 41,901,908.35 2.23% 42,401,461.45 2.51% -1.18%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1 131,142,975.68 49.20%、报告期末,应收票据为 元,较期初增加 ,主要原因是已贴现未到期的票据余额增加所致。2 96,072,745.78 62.31%、报告期末,存货为 元,较期初增加 ,主要原因是依据合同约定,钢材原材料及钢结构成品备货增加所致。3 693,812.15 46.53%、报告期末,在建工程为 元,较期初减少 ,主要原因是车间改造完工所致。 4、报告期末,应收款项融资为14,475,602.63元,较期初增加342.39%,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所致。5 19,910,901.87 47.08%、报告期末,预付账款金额为 元,较期初增加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末预付供应商的采购款项增加所致。6 36,442,286.75 50.75%、报告期末,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 元,较期初减少 ,主要原因是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以及长期应付款减少所致。7 17,798,324.24 39.80%、报告期末,其他流动负债为 元,较期初减少 ,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已背书未终止确认的应收票据减少所致。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698,939,184.11元,同比增加50.43%,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执行的钢构件制造180,435,730.35业务收入同比增加金额 元所致。 2、报告期内,营业成本为606,712,927.06元,同比增加57.57%,主要原因同营业收入一致。 3、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为-8,711,143.62元,同比增加287.4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应收票据减值损失计提增加所致。 4、报告期内,资产减值损失为847,362.16元,同比减少330.2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末合同资产较期初有所减少所致。 5、报告期内,投资收益为-124,685.64元,同比减少3,563.49%,主要原因是处理应收款项融资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减少所致。 6、报告期内,营业外收入为178,958.39,同比增加206.95%,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罚没利得增加所致。 7、报告期内,营业外支出为50,475.89元,同比减少52.85%,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罚没及滞纳金减少所致。 (2) 收入构成 1、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为 687,271,376.27元,同比增加 53.4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执行的钢构件制造业务收入同比增加金额 180,435,730.35元所致。 2、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成本为 597,198,470.86元,同比增加 60.64%,主要原因同主营业务收入一致。 3、报告期内,其他业务收入为 11,667,807.84元,同比减少 30.05%,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销售材料减少所致。 3、 现金流量状况 1、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15,294,015.92元,同比减少 231.76%。主要原因是:(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加所致。(2)不满足终止条件的应收票据贴现现金流计入筹资性现金流的分类影响所致。 2、报告期内,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09,450,358.09元,同比增加 349.85%,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未终止确认票据贴现及银行借款增加所致。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