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元泵业(603757)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14.55%;实现扣非后净利润0.93亿元,同比下滑10.67%;整体上看,受益于传统业务恢复性增长及公司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营收规模进一步扩张,主营业务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报告期内公司扣非后利润同比出现下滑,主要原因为温岭新工厂于2024年6月竣工,2025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增多及转债利息费用增加所致。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耕主业,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推动研发生产标准化、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投入、优化渠道销售服务体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等举措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培育核心竞争力。 具体业务方面:按经营主体划分,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在报告期内发展情况如下:大元农泵板块:目前该业务板块主要产品为陆上泵、潜水泵、井用泵等传统农泵类产品。2025年上半年,公司该板块业务在品牌端、服务端、产品端全面发力,采取积极主动的业务策略,扭转了2024年度的下滑趋势,业务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主要产品实现收入约3.4亿元,同比增长约17.6%。后续公司将继续加大新品开发进度,提高服务质量与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产品市场覆盖率。 家用屏蔽泵板块:该业务板块主要产品为热水循环屏蔽泵,主要应用于壁挂炉、热泵等暖通市场领域。报告期内,受外部市场冲击及较高的同期基数影响,该业务板块内销收入略微下滑;外销方面,在经历较长时间调整后,渠道库存积压状态改善,销售收入同比实现复苏,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实现收入约3.6亿元,同比增长约5.8%,以外销为主的节能泵产品实现销售收入接近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展望未来几个季度,国内壁挂炉市场的单品价值量由于零售市场的发展而不断提升,欧洲暖通市场在进入恢复周期后结构性条件出现改善,业务发展的挑战已由外部环境压力转变为公司承接市场机遇能力上。 合肥新沪工业泵板块:目前公司该业务板块产品主要应用在化工、制冷、液冷温控等领域。 报告期内,国内化工行业投资意愿减弱导致新增需求收缩,但依托于成熟的定制化设计能力及产品技术的可靠性,公司工业泵业务在外贸领域及服务市场实现快速增长,促使该业务板块在化工泵业务国内收缩的状态下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板块主要产品、配件及服务累计实现收入共计约1.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雷客商泵板块:该板块主要产品为立卧式多级泵、管道泵、排污泵等类型产品,报告期内,该业务板块销售端维持强劲的表现,业务收入在低基数上继续快速增长,主要产品的销售收入在低基数上同比增长超过80%。 新沪新能源板块:目前该板块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相关领域的配套产品,报告期内,受益于零跑汽车相关业务的高增长及储能新业务的开拓,该板块在低基数上延续高速增长,板块主要产品的销售收入在低基数上同比增长超过110%。 (二)重点新品类业务的发展情况 1、热泵配套业务 2025年上半年,国内热泵市场受市场环境影响有所下滑,而另一方面,欧洲热泵市场经过2024年的深度调整后,“去库存”周期逐渐步入尾声,市场需求开始出现复苏迹象,在此影响下,报告期内公司相关产品实现销售收入约0.43亿元,同比增长约55%,其中价值量较高的、以出口为主的节能型产品实现销售收入约0.3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受益于前瞻性的产品布局以及长时间投入,公司在热泵配套领域已形成完善的产品系列,随着行业整体企稳向好的趋势日益明确,新沪在这一领域的深耕也将持续为公司股东创造价值回报。 2、液冷温控业务 公司该板块产品主要用于液冷温控领域,为相关冷却介质提供动力循环,主要产品为各类型液冷泵,目前下游涉及的行业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算力服务、风电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在低基数上延续了高增长态势,各类型产品实现营业收入约0.7亿元,同比增长约105%。 分场景看: 1、受益于零跑汽车的放量及屏蔽式产品方案得到更多主流温控企业的认可,公司新能源汽车、储能、风电等传统液冷业务在低基数上实现高增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于新能源车领域的配套产品的销售收入约0.33亿元,同比增长约58.6%;传统液冷业务的持续放量在为公司贡献营收和利润的同时,批量化、多场景的产品应用也帮助公司在液冷泵领域积累了更多的工程及场景经验,为产品的不断迭代及在其他场景的创新性运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2、受益于过往的技术积累及客户的耐心指导,公司产品在报告期内快速实现了在比特大陆矿机算力液冷项目上的突破,实现了新场景的从0到1。数据中心算力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团队在市场端持续配合客户做好各类型屏蔽液冷泵产品的测试、送样、认证工作,与英维克、维谛技术、同飞股份、曙光数创、中兴通讯、中航光电等下游客户共同推进屏蔽式液冷方案的迭代与创新。在产品端,公司基于高压平台的技术优势,已完成7.5kw电子屏蔽泵产品的批量供货,目前公司团队正在加快11kw及以上功率电子屏蔽泵产品的研发;针对数据中心配套的氟泵产品,公司充分发挥在传统工业氟泵领域积累下来的工程技术优势,加快产品调整步伐,着力解决现有产品在新应用场景中面临的汽蚀、体积较大、集成化程度低等问题,把握产业机遇,加速巩固产品在浸没式液冷、相变液冷领域的先发优势;在机械泵领域,公司将发挥在风电项目积累的经验,推动产品降本及工艺的改善,配合其他产品线做好市场竞争。 3、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强调创新驱动和科技进步,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相关产业变革创新与发展需求日新月异,因此除上述场景外,公司也积极关注电力电源设备、高功率激光雷达系统、消费电子等领域对液冷产品的需求,并积极进行技术储备。 整体上看,液冷产业的发展具备深厚的时代背景,公司相关业务紧随产业趋势逐次展开。同时我们也看到,上述提及的电力电源设备、算力服务、消费电子等场景的液冷需求仍处在非常早期阶段,相关液冷产业链以北美及台资企业为主,目前能给公司贡献的收入及利润占比低;液冷对产品定制化能力要求极高,多场景下的底层产业逻辑差异对现阶段公司人才储备、技术储备、日常管理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机遇转化为公司业务增长仍有较长的距离。因此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聚焦产品内核,扎实推进产品迭代创新,以更高效的服务协同客户做好产品测试验证及推广;深度绑定国内外头部温控企业,共同加快出海步伐,推动公司产品在国内互联网大厂为代表的终端用户及产业链链主侧的认证;积极布局液冷下游新场景、新领域,提升业务人才密度。 (三)下半年计划及关注点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基于报告期内各行业及业务板块的实际发展情况,秉持战略定力,继续细化落实全年发展计划: 1、坚持以收入为导向的全年增长目标,细化分解目标至各经营体,同步优化评价与考核体系,强化目标对经营行为的驱动作用。 2、进一步完善总部与先导研究院的职能体系,建立跨业务板块的常态化协同机制,提升管理和研发资源的调配与响应效率。 3、推动温岭新工厂的精益化和自动化改造,并按计划推进合肥新工厂的建设和装修进度,提前就产能搬迁相关事宜制定详细预案,确保生产经营平稳过渡;继续探索推动海外网点建设事宜。 4、加大研发、生产、采购环节的标准化改造力度,重点提升产品图纸与零部件的通用性与适配性;同步整合采购端供应链体系,支撑整体降本增效目标实现。 5、加速农泵新产品的开发与上市推广进程;推动液冷泵产品迭代升级,完善全领域产品体系覆盖。 6、在业务开拓方面,根据各业务板块的不同特性实行差异化的发展策略,继续优化国内外渠道及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自主品牌的口碑及知名度、着力打造具备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全方位强化业务核心竞争力。 7、继续保持对行业整合与外延式发展机遇的关注,拓宽产业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