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工科技(83115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2025年上半年,能源转型的浪潮澎湃向前,技术革新的星火持续燎原。公司精准把握行业发展的时代脉搏,以创新为笔勾勒发展蓝图,以实干为墨夯实前进根基,通过强化规划的前瞻引领作用,科学擘画铝基铅炭储能电池及湿法冶金电极材料领域的发展路径。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不断健全供应链和销售体系,加速产品在市场化应用中的落地拓展,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强劲动能,在能源变革的浪潮中展现出主动作为的担当与魄力。报告期主要经营成果: 一、秉持创新驱动,筑牢增长基石 精准锚定全球“双碳”目标及能源转型的时代机遇,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内核、服务升级为纽带,紧跟行业技术前沿与市场需求,围绕铝基铅炭储能电池及系统、湿法冶金用电极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持续锻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储能电池业务方面,通过聚焦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多元场景的差异化需求,公司不断拓展产品矩阵,迭代系统解决方案——从长时储能电池的性能优化到智能运维体系的升级完善,从定制化储能系统的集成设计到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全方位提升对新能源企业、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核心客户的需求响应能力。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 12V-220Ah电池研发,完成设计试制及产线的建设,已具备量产条件;完成了2V-1600Ah电池从设计到试制的过程,新产线建设稳步推进; 针对 2V-3200Ah、6V-430Ah系列电池及 BMS主动式均衡管理系统开展工艺升级,产品性能获客户高度认可,为数据中心市场拓展奠定坚实技术支撑。结合多元化客户需求,开发设计了适用于电网侧储能电站储能系统100MWh0.1C/0.25C及适配工商业侧智能分布式储能系统1MWh0.1C/0.25C集成方案;完成2V-3200Ah、6V-430Ah产品在通信、电力、抗震、运输等场景的检测认证,进一步拓宽应用边界。电极材料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推进设备升级改造和生产工艺技术优化,如: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对栅栏型阳极板结构进行调整,以提升板面轻度,延长使用寿命;针对客户不同的工况环境,对阳极泥清洗设备进行开发,以降低客户车间工人劳动强度;为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对阳极板火焰焊设备进行技改,优化调整传统板扎工艺,推进新型合金的使用。同时为拓展市场,加强新产品钛基二氧化铅和钛阴极板的工艺技术研发创新投入。2025年上半年共获授权专利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获软件著作权1件,参与起草团体标准1项。 二、夯实产能根基,全面激活产业动能 作为公司铝基铅炭电池的核心生产枢纽,陆良项目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4.23亿元,已完成从设备调试、系统联调到工艺验证的全流程攻坚,2025年3月末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标志着公司储能电池规模化制造能力实现关键突破。依托关键工序高自动化装备与工艺优化,产线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得以提升,核心产品 6V-430AH、2V-3200AH的性能表现获得客户认可。当前虽处产能爬坡期,但公司聚焦电池一致性、良品率等核心指标持续攻坚,计划2025年四季度产能的大幅提升,届时将有望形成年产4GWh的稳定供应能力,为下游储能项目提供高安全、低成本的核心器件支撑,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截至报告期末,宁夏银川灵武市年产 2000万 kVAh新型铅炭长时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10GWh)累计投入1.73亿元。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已全面完成项目规划、施工许可、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安全评价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等所有关键审批手续。目前,项目主体建筑工程进度已达95%,预计2025年四季度可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作为公司布局西北新能源市场的战略支点,不仅能大幅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更能近距离服务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新能源富集区的共享储能、独立储能项目,为公司抢占储能规模化赛道奠定决定性优势。 三、锚定市场需求,多措并举拓业务 截至报告期末,湿法冶金电极材料业务已签订订单总额5.7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亿元;铝基铅炭储能电池业务已签订订单总额1.68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25.18万元。 (一)深耕区域市场,布局能源蓝海 在发电侧、电网侧储能领域,公司精准锚定宁夏、新疆、内蒙古等中西部新能源富集区,深度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禀赋与政策红利,构筑起极具竞争力的核心市场阵地,与区域能源发展战略高度同频共振。公司强强联合国企、当地头部新能源或者资源聚焦型企业,通过本地化运营,以资源整合为纽带强化合作势能,创新构建“配套储能+共享储能+独立储能”驱动模式,形成优势互补、高效落地的项目推进体系,依托铝基铅炭储能电池长时储能(4-10h)、高安全性、经济性的优势,供应储能电池系统设备,推动储能技术与电力系统“源、网、荷”深度融合。如宁夏子公司与中电(甘肃)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昆工中电灵武 100MW保障性风电项目并配套建设储能系统事宜,该项目已获宁夏发改委核准,进入实质筹备阶段;与宁夏鑫瑞德新能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投建“白土岗乡 300MW/1200MWh铝基铅炭电池新型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白土岗乡项目”)、“灵武马家滩600MW/24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以下简称“马家滩项目”)、“平罗1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以下简称“平罗项目”)共享储能示范项目,相关项目均按计划高效推进。其中白土岗乡项目、马家滩项目已顺利取得备案证,可研报告、电网接入报告及电能质量评估报告编制工作圆满完成,正静待电网接入评审,为后续快速落地奠定坚实基础。平罗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备案,尚未进入实质筹备阶段。一系列项目的稳步推进,不仅是铅炭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多个环节发挥关键作用的实践验证,更标志着公司在大储领域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项目落地的全链条能力,彰显了公司以储能为纽带,助力新能源富集区构建安全、高效、低碳能源系统的前瞻视野。此类布局既强化了中西部新能源基地的外送能力与就地消纳水平,又通过技术示范效应带动了当地储能产业链的完善,为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注入了持续动能。 (二)聚焦数据中心储能赛道,布局算力蓝海 基于产品高安全性、强稳定性、长时储定位,公司紧抓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算力需求爆发契机,聚焦大型数据中心客户开发,中标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建筑安装部分)二标段铅蓄电池采购(二次)(以下简称“郑州空港智算中心项目”)订单。目前已顺利实现了该订单下产品(55.62MWH/6V-430AH铝基铅炭储能电池)的批量交付和应用,公司将为其提供全周期服务保障,全力保障数据中心稳定运行。通过该订单的“数据中心+储能+备用电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全周期管理实践,可为技术方案标准化、复制化提供一定的经验基础。该项目作为铝基铅炭电池产品和技术在大数据中心领域的集成创新典范,将成为公司抢占数据中心领域的储能技术创新高地的支点。后续公司将会借此合作基础继续跟进该项目第三期。公司与云之端网络(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的 IDC大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及系统供货合同(115MWh、总金额1.05亿元)的一期项目(15.36MWh)按计划推进,目前正按计划组织发货交付。相关项目的有序推进,不仅为持续拓展数据中心储能市场积累了项目经验,也强化了在算力基础设施配套领域的长期布局。 (三)多域联动拓市场,全球协同筑根基 公司以战略眼光锚定市场机遇,国内国际双轮驱动拓展业务版图,凭借立体渠道网络与多元场景布局,持续深化全球市场渗透。在国内市场,公司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峰谷价差显著区域及宁夏、新疆、内蒙古等深谷时段突出区域,精准构建覆盖经销、代理、直销的全渠道体系,持续发掘优质合作伙伴,深耕通信基站、电力、数据中心、石油化工、军工、高耗能企业等核心领域。通过深度洞察行业需求,并以“峰谷套利+辅助服务+容量租赁”三大模式重新定义能源解决方案,加速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新客户开发成效显著。目前已与浙江之江能谷、天津泰达综能、星源能投、浙江邮电等优质客户/储能投资方建立紧密联系;与成都川云智储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合作方签署合作协议,拟共同在重庆万州成立项目公司,共同推动“铅炭 20MW/80MWh的万州新田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的开发、建设及投运。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销售分公司签署的油库光伏工程330KWh储能电池供货合同已顺利完成发货,标志着公司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场景布局迈出坚实一步,多元化市场格局持续深化。在国际化布局中,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向沿线及新兴市场输出技术与服务。如公司与暻洙开世(青岛)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授权其作为韩国境内独家经销商销售公司储能电池产品,这一举措为开拓韩国储能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技术出海构建了关键支点。通过国内市场的精耕细作与国际市场的稳步拓展,公司正逐步构建“全域覆盖、全球协同”的市场格局,为铝基铅炭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搭建广阔舞台,持续夯实行业竞争力根基。 (四)协同创新,实现产研共进 依托“研发-生产-应用-服务”全链条能力,公司正加速构建开放共享的储能服务生态圈:通过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建技术创新平台,以资源整合与能力互补为纽带,推动自身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报告期内,公司与广州华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控制的广东能储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度携手,合资设立“广东昆工新型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将聚焦强安全、长寿命、大容量的规模化新型储能技术研发,以铝基铅炭电池为核心,覆盖“研发-测试-中试-实证”全链条,重点攻坚全过程安全管控、能量优化配置、智慧调度调控等关键技术。公司将整合“产学研用”多方资源,共建协同创新与实证基地,推动技术成果快速商业化落地,形成“研发-转化-产业化”的良性闭环。同时,通过提供核心技术支持、产品优先使用权及供应链保障,助力合资公司降本增效,实现产业实践与研发创新的双向赋能,为新型储能技术突破注入持续活力。 (二) 行业情况 全球数字化转型和能源革命正在重塑产业格局,推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全球化运营等策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加速构筑可持续发展优势,行业整合持续深化,竞争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5G、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储能等关键领域借新质生产力、双碳目标与“一带一路”倡议之力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为行业持续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