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邮科技(600476)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上半年,公司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着力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市场拓展能力,稳扎稳打,努力提升盈利能力。继续以自研产品市场化推广为核心,围绕邮政及外行业市场,双向并举,全力推进各类业务的发展增速,经营创效能力得以稳步提升。 1、业务结构不断调优。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快发展长效、高效业务。上半年,平台运营类、运维服务类业务等长效业务的收入总规模达到47%,公司经营持续创效能力进一步增强。 (1)软件开发业务深耕行业实现项目滚动发展。一是在金融业务方面,围绕金融服务升级,持续做好河南、湖南、福建等邮储分行的信息科技服务,积极推进金融衍生服务的开发工作。二是在邮政方面,积极深化服务集邮、邮务、寄递等业务转型,加快了邮政传统业务的数智化赋能发展。持续增强GIS技术优势,策划了GIS五期,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创效能力。 (2)平台运营类业务持续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持续深化车联网生态业务开展,提升车管平台的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保障稳定的平台运营收入。二是聚合支付渠道业务持续扩大省级市场占有率,深耕聚合支付渠道业务持续做好运营工作,新增黑龙江、新疆两个省级市场;深化金融营销活动服务支撑,新增新疆、湖南两省场景项目;引进联合收单新模式,“金融+联合收单+中邮付”的新服务模式在广东成功落地。 (3)系统集成类业务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优化邮件处理中心运营项目的基础上,实施了上海地铁智能环控系统绿智融合改造示范项目,进一步深化了轨道交通领域的业务应用。同时,围绕邮政技术运营、管理支撑、设备运维等领域,不断提升软件支撑及硬件维护能力,进一步夯实长效型基础业务。 (4)产品销售类业务稳步提质增效。一是代理产品销售类业务持续夯实收入基础。二是全力加快科技效能转化,紧扣行业发展趋势,自主硬件产品销售业务收入呈上升态势。 (5)运维服务类业务实现平稳发展。围绕邮政技术运营、管理支撑、设备运维等领域,不断提升软件支撑及硬件维护能力,进一步夯实长效型基础业务。硬件维护方面,在持续深化邮储、寄递F5维保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行业内硬件设备有偿维保服务市场。 2、加快已有核心技术能力在重点项目中的落地应用。上半年顺利完成了邮政集团数据中期数据集成模块开发等项目的终验,公司自研的数据采集度等大数据产品,末端快递电动车管控平台等自研科技产品为加快加强公司整体科技效能转化发挥出了支撑作用。 公司发挥大数据能力优势,通过加快加强科技效能转化,成功落地了首农不动产数据融合、三元智慧销售运营管理平台、集团数据中台二期数据集成模块开发等多个与头部客户的合作项目,成功开发了不动产资源智能经营管理系统,并基于多个市场项目积累的技术成果,形成了针对智慧园区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后续加快相关行业拓展夯实了基础。 3、持续加快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市场转化。紧扣经济大环境、行业动态,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新技术的融合开发,加快推进技术产品的市场转化。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5项知识产权,获得“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符合性证书(运行维护)三级”、“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体系能力基本级(CS2)”、“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等证书。 4、聚焦公司经营发展,基础研发的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 (1)根据行业科技发展主流趋势,基于多个市场项目的真实需求,打造了定位于对内业务赋能,对外面向多元化市场客户的AI平台,并自研了知识图谱,构建了知识平台,均获得了软著。 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经构建起了涵盖大模型接入、工具调用等核心能力的AI技术底座,并完成了知识库、智能问答、表单填报、数据分析、自动审核等智能体开发。目前公司基于私有业务数据训练的AI意图识别模型准确率平均达到95%;并能够基于企业私有数据和知识,围绕具体业务场景进行模型的专门训练和调优,同时针对市场项目特定业务领域,能够进行AI模型的深度定制化开发,具备了为各类业务系统快速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的能力。 (2)近年来,依托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和核心技术能力,深入挖掘数据资源使用需求,加快融入省市区域智能算力资源统筹管理、高效开放和有序使用的整体链条,结合“中国邮政数据要素赋能场景需求调研、长沙市收集重点科技企业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和工信部征集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等科技活动,依托公司自研产品提出了多条需求建议,并申报了“湘邮AI机器学习平台、iPaaS混合云集成平台系统、Dataflow数据平台”三个案例,为公司科技创新发展扩大了科技影响力,引入了新的合作机遇。 5、进一步提升企业精细化管控水平。加强公司治理、内控建设,完善健全各类管理文件完善了14个制度文件。夯实了管理基础,有效提升了公司法人治理、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公司运营经营分析,完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分析经营预算完成情况,不断推动公司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深化成本管控,实施全成本核算与动态预警,针对不同业务类型对成本结构进行细致核算,结合成本异常波动的实时动态预警机制,实现对成本变化的持续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成本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有效将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内。加强人工成本管控,严格控制员工总量,持续优化精干队伍结构;员工收入与业绩紧密挂钩,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人工投入产出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