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曙高科(68843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金属(SLM)增材制造设备和高分子(SLS)增材制造设备,并提供3D打印材料、工艺及服务。公司拥有产品和服务所对应的完整知识产权体系,自主开发了增材制造设备数据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全套软件源代码,是国内唯一一家加载全部自主开发增材制造工业软件、控制系统,并实现SLM设备和SLS设备产业化量产销售的企业,是全球极少数同时具备3D打印设备、材料及软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增材制造企业,销售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是我国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龙头企业之一。十余年来,公司持续开展自主技术创新与积累、推进高质量产品开发与迭代,目前公司在售自主增材制造设备40余款,并配套40余款专用材料及工艺,正加速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模具等领域。 (一)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35.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0.8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9.8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4.24%;营业毛利率43.23%,较上年同期减少5.62个百分点。 (二)报告期内重点工作情况 1、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技术创新 公司通过持续自主创新,建立了涵盖选区激光熔融(SLM)和选区激光烧结(SLS)技术路线的“设备-软件-材料-工艺-应用”全链条一体化自主技术体系,形成相关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扩充研发人员队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5,833.10万元,同比增长42.38%,占营业收入比例24.37%。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7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181项,实用新型专利198项,外观设计专利70项,软件著作权55项。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牵头或参与制定1项增材制造技术国家标准和3项行业标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了16项增材制造技术国家标准和9项行业标准。 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丰富自主产品序列、强化市场响应能力,形成了技术水平先进、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供应链结构优化、产业化拓展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整体竞争力,向大尺寸、高效率、高精度、智能化的方向努力,从设备、软件、工艺、材料等多个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产品创新开发与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打印效率、精度、质量,匹配多样化应用场景需求,最大程度贴合终端用户使用要求。 (1)光束整形技术实现高斯光斑和环形光斑的无缝切换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推出系统性的可落地应用光束整形技术,推动金属3D打印新一轮创新,通过特殊的光学调控手段,将常规使用的高斯光束整形为环形光束,根据不同的打印需求、材料特性,灵活选择和切换光束类型,以达到最佳的打印效果,同步改善表面质量、提升成形质量与可靠性、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公司目前已经成功实现了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模具钢的大尺寸环形光斑打印;同时已经将自主研发的光束整形技术应用于多款设备上,并可批产销售,未来计划将该技术拓展至更多型号的设备上,帮助进一步提高产业化客户的生产效率,为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2)大尺寸设备技术升级,赋能精密零件高效批量制造 公司对大尺寸设备FS1521U进行技术升级,成形尺寸高达1510mm×1510mm×1650mm,最多可以搭载32个光纤激光器,充分满足超大尺寸零件的高效一体成形和批量生产需求。这一创新设计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显著降低了材料成本,为终端用户带来了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3)推出行业内首款600mm级别Flight技术大尺寸高分子设备 公司自2019年首创Flight技术以来,以“高效率、高精度”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工业级光纤激光器替代传统CO₂激光器,将SLS产能提升至全新高度,兼具高效的打印能力和出色的连续生产能力,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工作包的切换打印。同时,全密闭的清粉设计也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安全环保性能。 3、下沉应用市场,下游行业多点开花 近年来,随着增材制造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行业终端用户对设备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同时,批量生产的应用也对增材制造技术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包括打印效率的提升、打印质量的稳定一致、生产和人工成本的控制、供应链结构等。公司深耕3D打印技术领域多年,深入理解下游各行业客户多样化需求,通过自主创新,在增材制造尺寸、效率、质量、成本、智能化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推出更多面向产业化细分用户的解决方案。 (1)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简称固体所),依托公司金属增材制造系统FS273M系列,在高性能特种钢材的增材制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攻克了高锰系奥氏体钢在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过程中的非平衡凝固难题,实现了高致密度的Fe-Mn-Al-Si系及Fe-Mn-C系LPBF基体及点阵材料制备,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轻量化与承载-吸能一体化设计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 (2)在消费品领域,3D打印技术赋能小家电行业实现设计快速迭代和小批量试制,提升新品研发效率,缩短工艺周期,有效降低成本。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性能尼龙材料,打印的手板件可耐高温不变形,为高温蒸煮场景提供了可靠方案,同时以±0.1mm打印精度的优势,能满足微孔等精密结构需求。 (3)在汽车领域,公司与海内外客户达成重要合作。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部署华曙高科金属3D打印设备FS273M,应用于匹配验证的汽车金属零件、高强度汽车工装夹具、特殊工具及检具生产。另外,公司与全球知名的古董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厂商深度合作,突破古董摩托车零部件传统修复瓶颈,实现不可替代零部件的精确复制,为古董机车的历史真实性认证提供了技术保障。近日公司与日本SolizePartners、Japan3DPrinter建立三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三方优势,专注于为汽车制造商开发和推广大幅面激光粉末床解决方案的应用。 (4)在前沿研究领域,公司与全球众多知名院校合作。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引入FS191M设备,开展定制成分合金打印与过程监测评价等前沿研究。南京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学院依托UT252P设备在破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