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涛涛车业(30134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三)公司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锚定高质量发展核心战略,聚焦主业深耕与价值创造,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坚守战略定力,优化资源 配置、深化创新驱动、强化管理效能、拓展市场空间,经营业绩实现良好增长。同时,公司启动人形机器人及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布局,旨在以“AI+场景”融合为突破口,推动全线产品智能化升级,培育长效增长动力。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3亿元,同比增长23.19%,其中:智能电动低速车销售收入为11.52亿元,同比增长30.65%;特种车销售收入为4.90亿元,同比增长8.2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88.04%,整体业务发展呈持续增长态势。 1、品牌渠道战略深化,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64.77%,品牌价值与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公司构建“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品牌传播策略,深度融入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witter、TikTok等全球主流新媒体平台,并通过PGASHOW、 AIMEXPO、NASCARXfinity、MotoGP等国际顶级展会及赛事进行品牌曝光,创新性地将名人效应、场景营销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品牌美誉度与传播效能。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品牌运营投入,组建专业团队,围绕不同圈层用户,精细化内容策划与传播方案,打造兼具视觉冲击力与情感共鸣的高质量传播内容。基于各平台特性,定制差异化传播策略,实现了核心平台品牌曝光量的显著增长。此外,针对不同区域的市场文化特点,制定本土化传播方案,有效增强全球市场品牌认知与用户认同。公司通过用户互动和传播转化数据等多维度进行动态分析,精准优化内容及投放策略,确保品牌传播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巩固品牌全球影响力。在渠道建设方面,公司构建极具韧性的全渠道销售体系,形成强大的市场掌控力与议价能力。依托长期积累的合作信任与深度协同机制,公司与各渠道伙伴建立战略级合作关系,实现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与灵活应对。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凭借渠道体系的强大韧性,不仅能够有效平衡各方利益诉求,更能在合作中占据主动地位,保障产品销售与市场拓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坚实支撑。报告期内,公司渠道拓展成果显著:①高端经销商网络持续拓展,总数已达630多家,其中:电动高尔夫球车经销商230多家;电动自行车经销商300多家;全地形车及越野摩托车经销商100多家。尤其在电动高尔夫球车领域,成功签约多家曾代理国际头部品牌的优质经销商,渠道拓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多家电动高尔夫球车经销商平均运营经验超50年,在北美及全球市场拥有深厚的行业积淀,有助于公司深度渗透高端市场,提升渠道的覆盖率和抢占市场份额;②商超渠道深化布局,专业商超TSC入驻门店数量增至1,900多家,新增电动高尔夫球车正四座系列产品投放,实现品类覆盖升级;③AMAZON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巩固领先优势,深化战略合作,以买断式销售(VC)模式为主,通过供应链优化与精准广告投放,多款产品稳居“BESTSELLER”榜单前列;④自有网站深化精细运营,持续扩大现有市场的销售份额,形成稳定的自然流量,利用网站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市场,把握数据,为后续个性化营销及重点市场渗透奠定数据基础。 2、研发创新驱动升级,产品力持续提升 公司以“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为研发核心战略,持续拓宽产品线,产品从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一路升级 至电动高尔夫球车、大排量全地形车,构建覆盖从小孩到老人,从个人到家庭,全年龄段、多场景出行的产品生态,业务结构持续向高价值赛道迁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电动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等产品的研发:①电动高尔夫球车产品矩阵日益完善,涵盖2+2座、正四座、4+2座、正六座及全景式露营车型,目前正在积极研发场地车、货斗车等新品,形成业内领先的多场景、多客群解决方案,以精准契合北美市场多元化需求;②全地形车方面,公司计划持续完善大排量段产品谱系,迭代升级现有产品外观与性能以优化驾乘体验,重点推进500CCATV、UTV等大排量车型的研发,深化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为突破高端市场壁垒、完善全场景出行生态提供核心支撑。在创新技术领域:电动高尔夫球车以底盘结构优化、三电系统升级、智能网联技术等为核心突破方向,深度融合智能化与性能革新,搭载“CAN”总线通讯、EPS转向系统及IOT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数据实时监控、OTA远程升级及在线售后管理,部分车型标配10.1寸LCD智能交互屏,支持语音控制与场景化交互,构建全场景智慧出行体验;在核心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持续优化的基础上,公司创新应用纯电刹系统,采用集成控制核心算法与电阻泄放技术,通过电子控制精准调节制动力度并回收制动能量,实现刹车免维护与能量高效利用,延长续航里程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同步升级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技术,创新搭载双模式温控系统(静态预加热+动态热均衡),显著提升极低温环境下的充放电性能与工作稳定性。大排量全地形车聚焦动力性能与结构革新,集成四驱动力系统与大扭矩输出技术,结合先进汽车级转向系统,配置TFT液晶仪表盘实现驾驶数据可视化;在车身结构设计中引入高强度轻量化CRMO钢(铬钼钢)等创新材质,相比传统钢材,CRMO钢在保持抗冲击、耐疲劳等高强度特性的同时降低车身自重,显著提升车辆在复杂地形下的通过能力与操控灵活性,同步优化能耗表现与全场景适应性。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公司产品力持续增强,实现从“功能满足”到“价值引领”的跨越,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愈发明显,不断打磨用户体验。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公司成功吸引更多消费者,客户复购率与市场口碑持续向好,进一步巩固公司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利506项,其中:境内专利349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16项、外观专利214项),境外专利157项(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155项)。公司通过创新研发强化产品竞争力,不断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点,持续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 3、海外产能持续进阶,全球产业链布局日臻完善 公司加速构建“中国+东南亚+北美”的全球化产能布局,海外产能建设持续提速:①北美本土化制造加速落地:美 国工厂上半年全力推进电动高尔夫球车组装生产,通过人员有效组织与工序节拍优化,产线日均产能实现稳步增长,为满足北美区域市场快速交付需求提供重要支撑;②东南亚制造枢纽持续强化:越南基地已构建完备的生产体系,覆盖从车架、表面处理、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和工艺环节到整车的全链条自主生产能力,具备电动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等产品生产能力,产能持续爬坡,以满足美国市场的销售需求;泰国春武里府“开拓者”自有生产基地建设正有序推进,目前处于土地平整阶段,即将启动主体厂房建设,计划2026年2月基本建成。正式投产后,该基地将与越南工厂形成东南亚双枢纽架构,显著增强对美国市场的供应能力。海外基地的快速建设,将进一步为公司抢占美国市场赢得先机。国内工厂作为赋能全球市场的重要支撑,主要负责北美以外市场销售的产能供应,同时为海外制造基地复制产能爬坡奠定技术支持与管理范式。公司通过持续推进全球产能建设,构建兼具本土化响应与全球化协同的立体化产能体系,为全球化业务向高质量纵深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4、前瞻布局机器人等新兴赛道,加速主营业务智能化升级 公司在持续做好主业,保持智能电动低速车和特种车核心业务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战略布局人 形机器人、无人驾驶技术等前沿领域,旨在通过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构建跨产品线共性技术平台,将新兴领域研发成果系统性融入核心产品,反哺主营业务发展,推动全线产品智能化升级,同时开辟高附加值业务领域,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创造可持续价值。作为全球化企业,公司创始人团队深耕北美市场近20年的深厚积累,精准把握美国前端消费市场需求,具备“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的全链条本土化运营能力,能够完全支撑机器人等新赛道业务的落地,同时赋能国内机器人企业出海,为其后续进军北美市场提供包括本土化制造、销售渠道拓展、应用场景联合开发等在内的多方面合作支持,从而构建“主业资源支撑新赛道、新赛道技术反哺主业”的良性生态闭环。 为加速战略落地,公司积极构建全球化技术研发网络。在国内,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极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计划设立上海张江研究院,依托张江科技园区的产业集群和人才优势,搭建覆盖技术研发、场景测试、成果转化(制造落地)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同步筹建重庆研究院,聚焦大排量发动机技术攻关。在海外,公司启动美国前沿技术孵化团队组建计划,链接机器人领域精英人才与技术资源。公司将通过“国内研发基地+海外创新支点”的联动模式,力争在新赛道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上实现突破。截至目前,公司已先后与美国K-SCALE、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杭州宇树科技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销售拓展、场景探索、产品二次开发等方向推进协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