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智微智能(001339)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二)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公司所生产的各具体产品分属
  “C3911计算机整机制造”、“C3912计算机零部件制造”、“C3914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和“C3915信息安全设备制造”。公司所属行业属于国家统计局2018年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 23号)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内的“新型计算机及信息终端设备制造”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1、AI大模型迭代迅速,AI算力支出持续加大 2025年 4月,Open AI发布新款 AI模型 o3和 o4-mini,模仿人类的推理过程,解决复杂编程和视觉任务的推理。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发布并开源 8款新版 Qwen3系列“混合推理模型”。2025年 6月,谷歌宣布 Gemini 2.5系列模型全面升级,谷歌在大模型上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华为在开发者大会 2025(HDC 2025)上正式发布了盘古大模型 5.5,在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CV)、多模态、预测、科学计算五大基础模型全面升级。国内外知名 AI大模型公司不断升级大模型是 AI技术快速迭代的一个缩影。同时,各大企业也在积极加大投入,抢占 AI技术的制高点。根据美国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四大 CSP(云服务提供商)公开披露的数据,2024年美国四大 CSP资本开支高达近 2,500亿美元,同比增长65.4%。在2024年巨额资本开支的基础上,2025年一季度美国四大 CSP资本开支维持高速增长态势,达到 766亿美元,同比增长64.38%。国内的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四大 CSP在2025年也加大资本开支力度,其中,阿里巴巴集团 CEO吴泳铭在 2月 24日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 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 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国内外大型 CSP纷纷加大资本开支,直接拉动了 AI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 Trend Force数据,2023年全球 AI服务器出货量达 118万台,2024年较2023年增长40%至 165.5万台,预计到2026年全球 AI服务器出货量将增长至 241.3万台,2022-2026年 CAGR达 28.8%。2022年中国 AI服务器市场出货量约达 28.4万台,2024年超过 40万台,2025年中国 AI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 48.8万台。根据 IDC的数据,2024年全球 AI服务器市场规模 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 1,587亿美元;其中,2024年中国市场 AI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 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公司服务器及智算业务板块受益于行业需求的拉动亦在近两年实现大幅增长。2020-2024年中国 AI服务器出货量变化 2、AI应用层出不穷,AI智能终端新品竞相涌现 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AI算力能力的提升,AI模型的快速迭代,推动了 AI应用在软件、硬件层面快速落地,同时也推动了端侧 AI新一轮创新周期。软件层面,2025年 3月份,中国创业公司 Monica发布了全球首个通用型 AI Agent产品—Manus,重塑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硬件层面,随着生成式 AI的蓬勃发展,在低功耗端侧设备进行边缘 AI计算的需求也将显著增加,而智能终端则是 AI应用爆发的关键载体。AI端侧应用通过本地化数据处理实现低延迟、高隐私与强交互体验,从单一语音助手拓展至多模态全场景,催生出了 AI手机、AI PC、AI眼镜、AI耳机等端侧 AI产品不断涌现,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有望迎来“排浪式”增长。以 AI PC为例,通过本地部署大模型,AI PC成为人们办公、娱乐、医疗等多个场景的重要辅助,也推动了 PC市场持续复苏,AI PC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据 Canalys数据预测,2025年全球 AI PC出货量将超过 1亿台,占 PC总出货量的 40%,到2028年 AIPC出货量将达到 2.05亿台,渗透率达到约 70%。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AI PC出货量达到1,540万台,占季度 PC总出货量的 23%,出货量环比2024年三季度增长18%。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 PC市场出货量 6140万台,同比增长6.7%,主要受美国关税预期提前拉货及 AI PC加速普及的推动。
  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 PC市场(不含平板)出货量达 890万台,同比增长12%;整体来看,
  PC市场在 AI加持下,以及受支持消费者和企业采购的刺激政策影响下,PC行业持续复苏。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 PC出货量 资料来源:Counterpoint
  3、具身智能产业日新月异,人形机器人量产速度加快
  2025年以来,随着高性能计算算力持续提升、AI大模型快速迭代,AI与机器人融合进一步加深,加快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进程,人形机器人正成为引领新一轮智能化变革的先锋。通过增加新型感知手段、发展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等模型,人形机器人的多模态融合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大幅度提升;通过运用强化学习、模仿学习、以及混合路径等新型运动控制方法,机器人在未知、复杂、动态环境下的轨迹规划和运控能力得以优化。与此同时,下游的汽车工业、物流、安防等领域对智能化、无人化、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需求,也推动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进程。以英伟达、特斯拉、Figure、华为、小米、小鹏、宇树机器人、智元机器人为主的国内外科技巨头、初创企业、科研机构纷纷入局,具身大模型成果不断涌现,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与此同时,国家密集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2025年“两会”首次将“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重庆、山东等地方政府积极贯彻落实《“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将具身智能定位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竞相支持本地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未来,随着应用端、成本端、软件端迎来突破,以及机器人技术成熟、成本下降,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即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 69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 254亿元。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4、鸿蒙 PC发布,国产操作系统、信创迎来新纪元 2025年5月8日,在深圳举行的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上,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鸿蒙电脑”正式亮相,国产操
  作系统在 PC领域取得新突破;5月 19日,鸿蒙 PC正式发布,鸿蒙 PC特点突出,可折叠设计、自研芯片与增强的安全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华为对全栈自研的掌控力;AI深度集成与多设备互联体验的特点;应用生态逐步丰富,首批鸿蒙PC已支持超过 1,000款应用,其中包括 150款原生 PC应用,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突破 2,000款,覆盖通用办公、设计创作、金融理财、影音娱乐等核心场景。数据显示,鸿蒙系统已更新 30多次,新增功能 150多项,日均应用版本更新超400个。将鸿蒙 PC放进国产操作系统发展史来看,意义更加重大,标志着中国 PC产业开辟了一条自主创新、独立发展的道路,填补了消费级国产操作系统的空白,能够有效带动产业链自主化。截至目前,鸿蒙操作系统生态设备已经突破10亿台,相关注册开发者达到 720万,代码超过 1.1亿行,鸿蒙已经实现从操作系统内核、文件系统到编程语言和大模型等环节的全部自研。信创产业本质上是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底层架构和标准,涉及芯片、基础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多个关键领域,核心是突破核心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完成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自信创产业大规模推广以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79号文中明确提出2027年实现央企国企 100%信创替代的目标,2025年将是这一政策推进的深化落地的一年,在“2+8+N”信创体系的推动下,党政信创持续下沉,通信、金融、能源信创向核心系统渗透,信创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5年信创产业市场规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当前市场规模约 2.44万亿元,预计 2025-2026年增速分别为 14.5%和 14.9%,2027年达 3.7万亿元,中国信创市场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5、政策强力驱动工业转型,工业自动化市场迎来战略机遇期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与《中国制造 2025》行动纲领的收官之年。在2025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因地制宜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工程,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同时,在“两会”期间,再次释放增量政策,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 2,000亿元。国家发改委《工业自动化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到2027年全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 400台/万人,较2020年增长60%,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新兴产业自动化升级。在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促进了产业技术升级和市场需求扩大。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行业从单机自动化向系统自动化的范式转变,下游制造业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的需求也愈发迫切,行业技术革新、范式转变有望重塑行业生态,也为工业自动化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空间广阔,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国内外工业自动化行业全景研究与趋势展望报告》显示,未来行业将保持 12%以上的复合增速,2025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突破 3,225亿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 25%,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4,000亿元。在政策与 AI为代表新技术的双轮驱动下,工业自动化行业不仅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更是孕育万亿级别机遇的战略高地。与此同时,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国产设备依托明显的性价比高、本地化服务、适配性好的优势,正逐步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渗透,在 PLC、伺服系统、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等细分领域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三)公司的主要产品
  公司提供行业终端、ICT基础设施、工业物联网硬件产品及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并基于行业积累及上下游资源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智算中心全流程综合服务。
  1、行业终端
  公司行业终端业务主要基于 Intel、NVIDIA、AMD、Rockchip、海光、龙芯、飞腾等主流通用计算机芯片平台推出多行业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覆盖智慧教育、智慧办公、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政务、家庭、商业等多个下游应用
  领域及关键应用场景,产品形态主要有 PC、OPS、云终端等,并通过部署开源模型进行全面 AI升级。PC产品包含消费级台式机及主板、一体机 AIO及主板、MINI PC、笔记本电脑、泛信创整机、平板等多种产品形态,可充分满足家庭、企业办公、网吧网咖、游戏、教育等应用场景需求。OPS产品(开放式可插拔规范电脑模块)是一种经过系统布局,具有标准化接口的微型电脑,可为教育、办公所需要的交互显示设备提供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交互平板、电子交互白板、电子黑板等。OPS即插即用的便捷性、高效的协作交互功能、高度的定制集成能力、系统模块的可扩展性,可满足学校教学、会议办公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极大提高教学、办公效率。同时,OPS产品也可应用于广告、交通、媒体、医疗、金融等众多商业显示场景。云终端产品是指依托虚拟化、通信技术,使用云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运行远端服务器桌面的计算机解决方案,是替代传统电脑的一种新模式。云终端具有部署响应迅速、维护简单、数据存储便捷、能耗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政企办公、教育教学、医疗和安全领域。在政企办公领域,通过云终端集中化管理、简化运维,可以解决政企办公故障多、维护难、使用体验差、数据安全等问题。公司 IoT产品与开源鸿蒙系统完美适配,可为行业端侧和边缘侧提供可适配 OpenHarmony的产品线共计 20余款,包括 OPS模块、物联网终端、边缘融合终端和平板等产品线,可用于智慧教育、商显、新零售、工业自动化和个人家庭等场景,为行业用户创造更加无缝、智能化的使用体验。
  2、ICT基础设施
  公司 ICT基础设施包括数据通信产品、服务器、网络安全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数据库、企业园区、政企办
  公、云计算、金融机构等领域。数据通信产品主要包括交换机、网关等以太网通信设备,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工业、个人终端用户等群体。交换机业务又分为企业级和工业级两大类别,按照应用层级不同,公司可提供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数通交换机等产品;根据端口带宽,公司可提供从 100M到 100G不同容量的产品,满足市政、教育、金融、轨交、工矿等多领域的需求。客户。公司提供的 NAS产品,具有容量大、可玩性和可靠性高、扩展性强、数据安全等特点,充分满足企业用户、个人用户和技术爱好者的私有化存储部署需求。公司为满足 AI行业对高性能服务器的多样化需求,推出了一系列 AI推理服务器,包含面向专业创作的塔式服务器系列、适配 Qwen等大模型的机架式系列以及可用于端侧部署的边缘系列服务器等。网络安全产品是基于 Intel、MTK等主流通用计算机芯片平台开发的符合网络安全场景应用的硬件设备,产品通过客户的深度适配后,广泛应用于金融网络、教育网络、政务网络、公安网络、企业网络等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的网络环境,覆盖网络接入、网络安全及网络优化等关键场景,包括网络行为管理、防火墙、网闸、VPN等设备。网络安全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涵盖 SOHO桌面式、机架式等多种类型,便于功能扩展与灵活部署,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3、工业物联网
  的硬件产品到整体多场景的解决方案服务,为多个行业提供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的多形态工业计算机、边缘计算融
  合终端、工业 ICT产品、机器人控制器、PAC控制等产品线,协同软件生态,助力工业的数智化转型。目前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电力等多个领域。智微工业拥有多平台、多规格工业主板和整机解决方案,提供 ATX/MATX/Mini ITX/3.5"/4"多系列主板产品以及上架式 IPC/嵌入式工控机/PAC控制器/PPC工业平板电脑多系列整机产品,可搭配 X86、ARM等多种芯片平台,涵盖入门至服务器级性能,并且重点进行 AI能力接入,实现 AI边缘推理全场景硬件布局。智微工业产品采用宽温配置,具有设计强固、接口丰富、通用性强的特点,提供长生命周期供货,可满足工业客户多样化需求,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仓储、物流等行业,满足丰富嵌入式场景需求。在工业自动化的机器视觉细分场景中,智微工业推出了全系列机器视觉硬件产品,涵盖 4U机架式、可扩展 BOXPC、导轨式 BOXPC等多个品类,可广泛用于深度视觉和轻度视觉的应用中,采用 CORE+GPU/ASIC加速卡和 ARM SOC等多个芯片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更高效、易于部署的解决方案,满足工业锂电、光伏、3C、半导体、医疗影像、新能源汽车制造、食品包装、物流分拣等场景应用。目前,智微智能机器视觉方案已经在多个场景应用,如 AOI表面缺陷检测、尺寸与形状检测、字符与符号识别、精准定位与拾取、路径规划与导航等。智微工业还推出行业专用系列产品,机器人控制器产品线基于 Intel、Nvidia、Rockchip等核心芯片平台开发,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AGV/AMR移动机器人、服务类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应用场景,该系列产品深度融合大算力智能升级与传统工业控制技术,凭借卓越的实时响应能力、抗震抗干扰性能,广泛应用于 3C电子、半导体、汽车制造、制药及食品包装等领域,助力工业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在新能源行业,智微工业针对光伏储能以及锂电池检测制造等应用,提供多环节的视觉检测解决方案,方案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测试,确保在高精密的生产设备中稳定运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提供“光储充”采集网关专用产品,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能耗和减少维护成本,帮助实现长期的投资回报。在激光领域,智微工业提供包含激光控制器、激光操控面板、嵌入式视觉方案、远距离显示传输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激光控制器具备集成度高、尺寸小巧、灵活安装的特点;操控面板具备不同尺寸类型、依据场景快速定制;嵌入式视觉方案具备 AI深度学习能力外,集成光源控制,便于灵活部署。此外,智微工业推出 PAC自动化控制方案,实现 IPC+软 PLC+视觉应用等多个功能的整合,进一步简化自动化的多层架构,降低工厂实施部署难度,提升工厂运行效率。
  4、智算业务
  公司智算业务包括 AI算力规划与设计、GPU及高性能服务器设备交付、运维调优、算力调度与优化管理平台服务、
  算力租赁+MaaS、算力及网络设备售后及置换等,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智算中心全流程服务,致力于成为 AIGC基础设专业化的技术支持,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升级和配置服务器;同时,公司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设有售后服务网点,确保交付、备件供应的安全性和及时性;资深工程师可从网络、模型部署和算力调度等层面,帮助客户极限利用 GPU资源,降低算力成本及推理延迟 50%+,大幅提升大模型服务可靠性、模型部署效率及算力利用率,降低集群管理的人力成本及集群故障发生频次,全方位实现算力运营的降本增效。在 2025 AI算力产业大会上,腾云智算针对算力资源匮乏、算力扩展受限、利用率低三大核心难题,发布了腾云 HAT云平台,HAT平台的发布也标志着公司在 AI智算领域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已与国内知名互联网大厂、金融客户、IDC厂商及国企客户开展合作。
  (四)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被动元器件、硬盘、结构件、PCB、内存、连接器、电源和包材等。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和客户的预测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和备料计划,结合现有原材料库存情况组织原材料的采购。同时,公司结合原材
  料市场供应状况、主要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和交期以及资金充裕程度进行适度调整。公司与主要材料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原材料供应商渠道较为稳定。公司原材料采购以公司自主向供应商采购为主,少数情况下,部分品牌客户根据特定的产品需求会指定原材料的供应商,公司向客户指定的供应商下单采购,并将采购原材料用于品牌客户的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
  2、销售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的销售模式分为直销模式和代理销售模式,公司主要以直销方式进行产品销售。
  (1)直销模式:公司根据下游客户的细分行业及业务特点,设立专门的销售团队,负责现有客户的维护及新客户的开拓。公司销售团队通过商务谈判、产品展会、行业峰会等方式与客户沟通需求并推广公司的产品。
  (2)代理销售模式:公司将产品销售给代理商后,代理商通过其销售渠道将公司的产品销售给终端厂商及用户。
  代理销售模式是公司对外销售的有益补充,通过代理销售模式开展销售,有利于借助代理商现有的销售渠道,有效维护
  客户,降低客户维护成本,提高市场开拓的效率。
  3、生产模式
  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行业终端及 ICT基础设施板块主要通过 ODM模式为下游客户提供主板及整机产品,在少数情况下,客户提供主要原材料或指定原材料价格,公司为其提供受托加工服务;工业物联网板块公司生产自主品牌的工
  控主板、核心板、工控机、边缘网关等产品,为客户提供各类工业控制产品。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由计划部根据客户订单和需求预测来确定生产计划。由于不同客户对产品的规格、功能、性能及结构配套等方面均有不同要求,其整体工艺有一定的区别,公司构建了适应多机型、多批次的柔性生产体系,不断提高应变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2025年上半年,智微智能秉承“构建数智底座,共创智能未来”的企业使命,技术驱动,创新引领,持续深耕,强化
  垂直及细分市场布局,为具身智能、智慧教育、智慧办公、智慧金融、工业自动化、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多种 AI+场景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硬件、附加方案及增值服务,实现全新的云边端一体化的数智化时代。报告期内,公司坚持ODM+OBM双轮驱动策略,在行业终端、ICT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以客户为导向的标准产品/方案、定制化服务。在工业物联网领域,以“智微工业”品牌推出全系列工业产品家族,为客户提供自主品牌工控产品及解决方案。在智算领域,围绕AI算力规划与设计、设备交付、运维调优、算力调度管理、设备维保及置换等提供 AIGC高性能基础设施产品及服务。公司积极落实战略部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如下:
  1、行业需求旺盛,经营业绩持续攀升
  2025年上半年,国家持续加大对消费电子产品补贴力度,PC等行业终端产品复苏明显;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绩的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47亿元,同比增长15.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2亿元,
  同比增长80.08%。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 57.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22.08亿元。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受益于 AI产业发展,公司服务器、智算业务增长强劲,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另一方面,受益于 PC行业回暖以及工业物联网业务盈利能力提升,上半年 PC业务持续上量,工业物联网业务实现了扭亏为盈。
  2、强化 AI算力服务能力,推动 AI+落地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迅速,AI大模型迭代加快,随着 AI系统的规模快速扩张,对 AI算力需求出现了跃升式
  增长,公司以提供 AIGC高性能基础设施产品及服务为抓手,全面拥抱 AI。同时,AI大模型对端侧产品赋能效应凸显,AI应用百花齐放,公司积极布局 AI应用,以 AI技术融合公司产品,助推“AI+”快速落地。在 AI算力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提供从 AI算力规划与设计、GPU及高性能服务器设备交付、运维调优、算力调度与优化管理平台服务、算力租赁+MaaS、算力及网络设备售后到置换回收的全流程服务。同时,针对算力行业面临的算力资源匮乏、算力扩展受限、利用率低三大核心难题,发布了可为 AI开发者提供一站式算力解决方案的腾云 HAT云平台,该平台具有丰富的资源池,支持北京、上海、深圳、新加坡、吉隆坡、东京等六地机房部署;具有灵活多样的付费模式,通过潮汐定价、预约与竞价、预付套餐、按需即付四大计费体系,重塑企业云上成本结构,减轻企业算力负担;具备统一的资源管理能力,支持 NVIDIA、AMD、昇腾等多种芯片机构,实现跨芯片、跨云环境的统一调度和细颗粒度安排。为满足 AI行业对高性能服务器的多样化需求,公司推出了一系列 AI推理服务器,包含面向专业创作的塔式服务器系列、适配 Qwen等大模型的机架式系列、可用于端侧部署的边缘系列服务器。在 AI终端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推出 AI OPS、AI PC、AI边缘网关、AI大模型算力一体机、AI工控机等多样产品,充分满足智慧教育、智慧办公、智慧金融、智慧医疗、工业自动化等多种 AI+场景的应用需求。成功在端侧产品上实现多类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产品形态包括一体机、MINI PC、AI边缘、工作站、信创等产品线,平台涵盖 Intel、AMD、英伟达、瑞芯微、龙芯、海光、兆芯、飞腾等,可充分满足科研领域、智能客服、内容创作、代码开发、教育培训、物联网端侧部署应用。前沿大模型对公司产品线的赋能,不仅标志着端侧产品与最先进的 AI技术的深度融合,更为把握 AI硬件全面升级的机遇做好了充分准备。推出极强+极简智微智能 MINI AI PC M224,丰富端侧 AI布局。
  3、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产品创新升级
  作为创新型企业,智微智能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强化在核心技术、产品方面的投入,以增强公司的创新能
  力和技术实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 0.91亿元,同比增长1.02%,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4.67%。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新技术、新产品、量产产品性能优化等方面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取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拥有有效专利 772个,其中发明专利 58个,实用新型专利 593个,外观设计专利 121个,另获得 245项软件著作权,1项作品著作权。在行业终端领域,一方面以 AI技术赋能产品,智微智能经过研发努力,成功在端侧产品上实现多类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包括一体机、MINI PC、AI边缘、工作站、信创等产品线,平台涵盖 Intel、AMD、英伟达、瑞芯微、龙芯、海光、兆芯、飞腾等,覆盖科研领域、智能客服、内容创作、代码开发、教育培训、物联网端侧部署应用。终端产品适配前沿 AI大模型,不仅标志着端侧产品与最先进的 AI技术的深度融合,更为把握 AI硬件全面升级的机遇做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加快产品创新、迭代,在教育办公终端方面,公司推出智微智能匠心系列一体机,支持英特尔酷睿 i7等处理器,低功耗、高性能兼备,视频会议多开不卡帧。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迭代,为下游各领域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化应用普及发展。同时,公司推出基于 Intel Arrow Lake平台处理器的智微智能 S134 AI OPS,凭借 Arrow Lake芯片的强大计算能力,支持四屏 4K显示、双通道 DDR5内存,让教育办公更加智能。公司同步推出国产化 OPS系列产品线,先后推出了搭载海光 3350处理器的 S0H3系列 OPS-C、兆芯 KX-7000BGA系列处理器的 S0Z7系列 OPS-C模块,确保了硬件产品自主可控。同时,公司积极布局 AIPC系列产品,涵盖笔电、MINI PC、台式机、一体机和绿色 PC等多种形态,全面满足智能化办公、高效计算及绿色节能的需求。在 ICT基础设施领域,一方面发布重磅服务器产品,针对 AI对推理算力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重磅发布了 AI推理系列服务器,以更高效的散热、更低延时的架构、更灵活的扩展能力,满足各类 AI推理应用需求,深度适配各类 GPU卡与模型,支持多种规格产品和深度定制。其中塔式系列,面向专业创作 AI推理计算,渲染效率可提升 30%以上;机架式系列适配各种推理模型,支持 Qwen等大模型,满足各类应用场景;AI边缘系列体积小,可用于端侧部署,带宽需求降低 70%以上。另一方面强化与行业头部客户合作,在网络安全领域,与国内头部客户签署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在云终端、网络安全、AI系列产品线等核心业务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和联合创新,充分利用最新 AI技术,推动企业级数字化解决方案升级与行业生态建设,共同为千行百业打造“安全可信”的 AI基础设施。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升级工业解决方案,丰富信创产品线。公司推出工业交换机+工业环网的高速监控升级方案,构建高速网络多重保障,为事前消除隐患、事中快速响应提供更多可能。基于英特尔 twin Lake平台,推出覆盖家庭/行业应用及工业物联网的全场景产品矩阵,为不同场景下的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智微工业推出“显+视+控+专”四位一体的激光行业解决方案,重新定义激光加工未来,应用场景包含激光切割、数控机床、晶圆激光、光伏电池、激光打标。发布信创产品线,涵盖计算机终端、行业终端、数据通信、网络安全、服务器等一系列核心信创产品,以及从平台到应用软件的全套数智化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公司作为鸿蒙生态合作伙伴,积极与行业伙伴共同建设鸿蒙生态,推动产品与鸿蒙生态进行兼容、适配,公司 T468产品顺利通过 OpenHarmony4.1 Release版本的兼容性测试,获得了 OpenHarmony生态产品兼容性证书,标志着智微智能在鸿蒙生态领域的布局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智能终端行业赋予更多的可能性和能量。同时,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十五运动会和残特奥会办公电脑设备类独家供应商的身份,助力国家体育事业发展。
  4、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欧洲、亚太等地区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及时、
  高效、本土化的服务。参加了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5)、德国纽伦堡全球嵌入式技术顶级盛会——Embedded World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欧洲视听设备与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展览会等多场海外科技展会,全面向海外客户展示智微智能的交换机、服务器、工作站、工控机、AI边缘终端、商显终端、OPS、PC等核心产品,受到了海外客户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公司通过“走出去”,让海外客户更加全面地了解公司的产品架构、方案体系、技术能力,进一步从文化、产品等角度了解公司、认可公司的价值,为公司扩大市场份额打下了坚实基础。营业收入 1,946,854,566.51 1,688,674,931.67 15.29% 主要系报告期内销售规模增加所致。营业成本 1,471,904,260.46 1,366,837,643.14 7.69%销售费用 43,956,362.72 36,987,931.85 18.84% 主要系销售收入增长带来的销售人员薪酬增加所致。管理费用 69,138,666.63 44,914,477.66 53.93% 主要系子公司管理人员薪酬增加所致。研发投入 90,955,046.72 90,033,055.96 1.02%财务费用 13,699,670.72 11,947,331.51 14.67% 主要系报告期内利息支出增加所致。所得税费用 26,174,396.02 12,755,106.08 105.21% 主要系子公司盈利增加带来的所得税费用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63,420,120.02 481,964,198.26 -45.34% 主要系供应商预付款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39,187,496.30 -57,005,858.15 519.58% 主要是理财产品到期赎回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98,923,448.89 66,349,584.16 -399.81% 主要是银行借款到期还款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298,529,043.09 481,932,480.81 -38.06% 主要系供应商预付款增加所致。税金及附加 12,073,901.61 7,471,708.40 61.59% 主要系销售收入增长带来的附加税增加所致。其他收益 4,349,006.12 15,392,853.13 -71.75% 主要系政府补助同比减少所致。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营业收入构成注:2024年上半年“智算业务”营业收入归属到“其他”,还原之后“智算业务”和“其他”营业收入分别为 120,958,295.52元和154,422,334.86元。营业收入分别为 120,958,295.52元和 154,422,334.86元。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资产减值 -42,179,094.46 -20.34% 主要系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同时本期转销存货跌价准备 36,650,965.80元,具体详见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 10.(3)存货跌价准备和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否信用减值 -10,056,195.46 -4.85% 主要系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所致 否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致。
  加所致。
  致。
  投资性房地产 12,538,989.50 0.22% 13,062,957.77 0.25% -0.03% 
  股权投资所致。固定资产 570,198,505.92 9.95% 593,684,023.51 11.58% -1.63%在建工程 77,362,151.43 1.35% 60,473,515.28 1.18% 0.17%使用权资产 7,270,880.04 0.13% 11,051,703.84 0.22% -0.09%致。致。致。长期借款 40,026,666.67 0.70%     0.70% 主要系报告期内新业务所需资金增加所致。租赁负债 5,352,916.67 0.09% 4,989,087.44 0.10% -0.01%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详见本报告“第八节财务报告”之“七、31、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计
  使用募
  集资金
  总额
  (2) 报告期
  末募集
  资金使
  用比例
  (3)=
  (2)/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2年 发
  行
  股
  票2022年08月15日 104,110.5 95,117.58 2,159.81 75,838.净额为 95,117.58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收到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及理财收益净额 1,862.40万元,累计投入项目资金 75,838.16万元。尚未使用募集资金余额合计为 21,205.96万元,其中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 3,205.96万元,已购买但尚未到期的银行大额存单与结构性存款为 13,000.00万元,临时补流资金 5,000.00万元。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2)/(1
  )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谢岗智
  微智能
  科技项
  目 202
  2年
  08月15日 谢岗智
  微智能
  科技项
  目 生
  产
  建
  设 是 67,52
  7.07 57,4
  7 227.
  73 52,96
  达到可使用状态。
  2、智微智能研发、技服及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是计划在深圳、昆山、南京、武汉、北京、杭州、成都、
  台湾等多个城市或地区新设或升级研发、技服及营销网点,增加技术研发及营销推广投入,该项目存在募集资金投资无法单独核算效益的情况。
  2、“智微智能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新一代 AI基础设施产业化项目”事
  宜,已经公司2025年3月13日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和2025年3月24日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监事会及保荐机构已发表同意意见,具体请见公司于2025年3月15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调整募集资金内部投资结构及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14)。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的情况和原因(分具体项目)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一代 AI基础设施产业化项目”尚处于建设期,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本项目实施完成后,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能力将得到增强,综合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变更后的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
  

转至智微智能(001339)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