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电子(60087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1、型号发射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公司坚持以履行好型号任务为主要工作,坚持技术创新,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圆满完成了以神舟二十号、长征八号改进型运载火箭首飞、天问二号、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等为代表的重大航天型号发射保障任务。 2、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进新时代科研生产新模式实施,积极开展批产质量强固、宇航领域能力提升、装备综合保障等相关工作;在全面试点实施科研生产流程再造基础上,全力推进低成本可持续发展专项、装备数字化建设等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强化以质量为中心的全级次供应商管理,在健全可复用知识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基础上,推进可复用知识管理与重点业务的深入融合。公司科研生产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完成了报告期所承担的科研生产任务。 3、航天市场优势地位持续巩固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完善市场运行模式,科学统筹国内与国际、军品与民品、研发与型号两个市场,加强各市场之间的渠道、信息和资源共享,力争形成市场资源合力。在航天专用领域,继续深度对接航天重大型号配套任务,相关产品成功实现为新研型号配套,公司在航天电子信息传统业务领域的市场优势地位持续巩固。面对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和卫星互联网等新兴市场机遇,公司加快开展产业、产品布局调整和产品谱系拓展优化,积极对接各类新兴市场并逐步取得成效,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无人系统产品在海外持续保持旺盛需求,多个国家采购项目正在积极洽谈,公司无人系统海外业务正努力由“单一合作”向“长期共建”转变;开展优化海外出口产品的科研生产管理体制,对重点单机产品提前开展预投产,大幅缩短了出口交付周期;无人系统产品的出口对公司航天电子信息产品海外市场开拓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相关配套产品有望实现独立出口。 4、技术创新引领公司新质生产力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承担的网联车关键技术培育专项“全面保护的低边驱动器芯片”和“四路摄像头电源保护器”顺利通过验收,突破了迟滞过温保护、高精度基准源设计等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融入智能汽车产业链供应商的步伐;高空大型无人机机载气溶胶/测风激光雷达突破了多型平台一体化控制、高机动平台气溶胶-云-风场实时解译等多项关键技术,国内首次获取高原低涡高空气溶胶-云-风场信息,顺利通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的现场测试和验收;机电产品触簧系统超高频感应钎焊工艺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对传统碳棒接触钎焊工艺的替代,彻底解决中大功率产品碳粉多余物问题,对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公司上半年申请专利128件,授权专利149件。 5、无人系统产业链“链长”单位建设持续加强 报告期内,航天飞鸿公司在无人系统装备市场领域紧跟用户需求,多型无人系统装备成功中标,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战役、战术级无人装备领域的领军地位,拓展了公司无人装备系统市场规模。投资建设延庆无人机装备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加快推进相关产能建设,不断满足航天飞鸿公司作为无人系统产业链链长能力需求,持续巩固无人系统产业链链长单位地位。 6、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加快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车规级芯片研发进程,“低边驱动器芯片”等多款车规芯片完成研制认证,加快开展集成电路芯粒设计指南、芯粒间互联通信协议、芯粒测试规范等相关标准研究工作,力争早日实现产业化发展。 7、积极落实“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公司制定了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积极落实相关举措,圆满完成科研生产任务,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投资开展延庆无人机装备产业基地二期、亦庄智能感知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积极抢抓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发展新机遇。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资金使用安排和经营发展需要,制定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65亿元,占2024年度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10%,公司连续三年实现当年分红占比超过当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召开业绩说明会、上证e互动平台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强与投资者沟通交流,召开了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并参加了湖北辖区上市公司网上投资者集体接待日交流活动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活动,虚心听取各类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与各类投资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向投资者传递了公司投资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重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的统一,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相关制度规定,不断完善治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公司制订了《公司章程》及相关配套制度修订草案,持续完善权责法定、协调运转、科学决策、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编制并披露了《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积极回应各利益相关方的关切与期望,切实履行好公司责任。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增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人员的职责履行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多次将监管机关发布的监管动态等内容向“关键少数”传递,积极组织相关主体参加合规履职等方面的培训,持续强化“关键少数”人员合规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推动“关键少数”在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8、公司经营指标及财务数据变动情况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2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51%,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37%。 报告期内,公司期末总资产为478.26亿元,较期初增加3.40%。从总资产构成看,存货占比为46.56%,较期初上升2.79个百分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应收款项融资占比为21.73%,较期初上升4.64个百分点,上述合计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为68.29%。 报告期内,公司期末负债总额为236.47亿元,较期初增长6.87%。从负债构成看,流动资金借款占比为22.56%,较期初上升4.84个百分点;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占比为58.20%,较期初上升0.45个百分点,上述合计占公司负债总额的80.76%。 报告期内,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37.21亿元,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3.71亿元,上年同期为-30.73亿元。 结合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看,公司今后还需重点控制存货规模,加速货款回笼,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持续降低流动资产借款和经营欠款规模,着力提升盈利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