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安达智能(688125)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259.2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844.38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32.04万元。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净利润仍呈现亏损状态。经营业绩承压主要源于公司为把握中长期发展机遇,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方面保持较高投入水平,同时受全球贸易环境变化、新产品放量初期毛利率相对较低及资金收益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具体原因如下:一是受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影响,国际供应链格局发生变动,公司海外销售业务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二是公司加快了新产品的推广力度,由于公司新产品在放量初期毛利率相对较低以及产品收入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在费用方面,公司持续优化研发投入结构与效率,上半年研发费用6,204.1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29.54万元;为积极拓展AI服务器、氢能源等新兴产业市场,公司加大市场推广力度,上半年销售费用8,280.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70.31万元;公司上半年管理费用4,528.3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26.13万元,主要由于公司去年引入了高端管理人才以加强企业管理带来职工薪酬增加。此外,公司募投项目部分主体大楼按照完工进度转入固定资产,导致折旧费用增加。
  三是在财务收益方面,公司本期投资收益加利息收入合计为520.41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117.41万元显著减少,主要由于募集资金逐步投入项目使用,以及理财市场收益率整体下行所致。此外,报告期内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购买了一项投资金额为3,000万元的信托产品,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信托产品已逾期,尚未兑付本息。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于2025年半年度对上述信托产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950万元;同时,公司对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除上述信托产品外,公司不存在已购买、尚未到期的中航信托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多方面经营压力,管理层高度重视当前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系统性复盘深入剖析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痛点与难点,并持续推进优化资源配置、降本增效及加强市场开拓等措施,努力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统筹推进以下重点工作落地:
  (一)深化大客户战略:纵深绑定与横向复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周期内的竞争力,在深耕消费电子核心赛道的同时,公司积极践行大客户战略的横向复制逻辑,将服务消费电子行业产业链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与客户服务能力延伸至汽车电子、新能源、AI服务器、半导体封测领域,进一步实现头部客户的突破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的纵深布局。
  1、消费电子领域
  公司始终致力于与全球电子行业头部客户及其指定EMS厂商构建深度且稳固的合作关系,将此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依托技术研发、工艺创新与定制化服务的综合优势,公司在大客户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持续强化,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展。在工序应用层面,公司已逐步加深在SMT电子装联、FATP后段组装等工序的应用,并在巩固点胶、组装、等离子清洗等成熟工艺设备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推广ADA智能平台驱动的模块化设备,涵盖精密组装、智能锁螺丝、测试等工艺环节。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技术拓展与应用深化,在消费电子终端的自动化设备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应用范围已全面覆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无线耳机、手机、智能手表等多元产品线,在SMT电子装联、FATP后段组装工艺段均取得了有效拓展,直接推动了订单稳步增长,有力验证了技术投入的市场价值。其中,在FATP终端组装测试工艺段,公司通过对自动上下料、螺丝机、保压锁附、贴膜撕膜、贴合及密封圈组装、检测等关键设备进行专项优化,已实现量产稳定交付;与此同时,同步推进多工序新工艺的测试验证与打样工作,加速订单转化进程,持续提升市场响应速度。此外,电脑包装段的DPO项目(喷墨打印)设备亦顺利完成测试打样并赢得客户认可,为后续客户需求的稳步上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新领域业务拓展
  公司持续加深国内通用市场大客户的开拓力度,并依托服务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与客户服务能力,积极拓展汽车电子、新能源、AI服务器、半导体封测等非消费电子市场,聚集资源优先拓展各行业领域的头部客户。
  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围绕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电机组件以及相关配件的精密流体设备需求,依托既有技术优势以期实现头部客户突破。在新能源领域,通过战略布局四大产线矩阵——燃料电池实验室产线、PEM实验室产线、燃料电池量产产线、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产线,精准覆盖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并通过线上品牌推广和线下展会、行业研讨会等活动宣传,进一步提升客户转化效率。在半导体封测领域,公司以精密流体控制技术、光刻胶剥离技术及真空等离子清洁技术为支撑,形成了精密点胶机、微波/射频去胶机与真空等离子清洗机等关键设备矩阵,产品精准匹配半导体精密制造需求。在AI服务器领域,公司针对AI服务器组装段的精密工艺需求,推出了智能整线解决方案,致力于提升组装流程的柔性化与智能化水平,目前公司AI服务器的智能化组装解决方案已经进入全球知名AI服务器厂商。与此同时,公司正在配合AI服务器厂商客户开发点胶环节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延伸技术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AI服务器具备广阔的应用市场,为公司的成长提供较大发展空间。2023年以来公司已成功切入特斯拉、比亚迪、捷普、印度TATA等国际汽车电子头部客户和国内头部客户的供应链,在半导体封装头部客户的供应链上亦有所突破,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上述非消费电子应用市场的开拓,并深化与合作方的沟通对接,打造公司新的增长极。
  (二)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公司以“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为方向,关注前沿市场需求,夯实公司基础底层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投入研发资源,重点攻克智能装备核心部件(如阀体、光学镜头)、工艺算法优化及ADA智能平台升级。着力提升自研核心部件与设备的高度适配、软硬件解耦和联动,从而强化产品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力。
  1、核心部件研发:构建自主核心壁垒
  ①一体式压电阀
  采用阀体与控制器一体化设计,集成度高,生产线适配性好。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新型电路设计大大减小了阀控制器的体积,将阀控制器的控制面板变为电脑界面的UI界面;通过理论仿真分析优化核心部组件的设计和工艺提升压电阀体的精度和使用寿命。该项目目前处于组装测试阶段,组装测试阶段将重点验证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各项性能指标达到预期标准,为后续批量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②智能螺杆阀、智能薄膜阀、智能雾化阀
  以公司现有传统阀系列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控制模块与机械结构一体化,显著提升设备的紧凑性和便携性,同时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确保更高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报告期内,通过内置旋转倾斜模块(出胶针嘴可以实现R轴和U轴旋转),比外置旋转倾斜模块体积小50%以上,重量轻40%以上。其中智能螺杆阀,已经完成初步性能验证;智能薄膜阀喷嘴旋转倾斜重复精度±试验证中;智能雾化阀目前已完成功能验证,雾化功能正常,其喷嘴旋转倾斜机构与智能薄膜阀相同,准备测试验证。③光学镜头和视觉模组报告期内,公司已成功开发0.3倍与0.6倍视觉镜头,相关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并成功集成至点胶与涂覆设备中。同时,微型成像系统正在点胶设备上进行测试与市场推广;针对视觉检测中不同高度物体的检测难题,公司研发的液体调焦双远心镜头及电动调焦FA镜头已实现技术突破并投入市场应用,有效满足多元化客户需求,已获得客户认可,正逐步推进批量生产;针对点胶质量实时检测与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在单视场超微型成像系统成功应用的基础上,公司将开发4视场低成本超微型成像系统,旨在实现点胶设备的大规模应用,提升点胶质量的实时监控能力。此外,公司4通道驱动光源控制器已完成研发阶段的功能与性能验证,正按计划进行工程测量。
  2、产品创新:从单机设备到整线生态
  公司始终坚持横向拓展设备产品品类,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在巩固点胶机、涂覆机、灌胶机等流体控制设备的传统优势基础上,不断加大对AOI检测设备、非标组装机、喷墨打印机、五轴机床、飞秒激光设备、周边设备、仓储物流设备等智能制造设备的拓展,构建了多元化产品结构的布局,并从单一流体控制设备向流体控制整线解决方案及组装整线解决方案迈进。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新产品研发情况如下:
  (1)光学检测:AOI检测设备
  2025年2月,公司举办AOI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智能检测设备——在线大视野涂覆AOI设备,该设备搭载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涵盖定位、条码识别、区域提取及缺陷检测全流程;同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灵活适配各类接驳台、工业相机及镜头,满足不同客户的工艺需求。2025年,公司持续在AOI设备上投入研发,新一代AOI设备单/双面涂覆AOI样机已取得关键突破,得益于创新的双面飞拍技术和高度灵活的AI算法平台,设备的核心检测功能(多涂、少涂、飞溅)已实现全面覆盖与稳定运行,双面飞拍技术显著提升了双面涂覆的检测效率,而AI算法强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则高效支撑了气泡、异物、测厚等选配功能的精准实现,共同构筑了设备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其他战略新产品研发及商业化进程
  ①五轴机床系列商业化进展顺利,立式五轴高速加工中心AMU260与德国西门子达成战略合作,并融合安达智能辅助制造系统ICS,当前正处于测试阶段,已获得千万级订单;其升级版ICSII系统已启动研发,同时核心功能部件高速主轴已完成迭代升级,通过采用航空材料有效解决主轴热伸长问题,显著提升了加工精度。
  ②飞秒超快激光器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深紫外(266nm)皮秒、飞秒光源凭借其卓越性能,已成功进入客户应用阶段,报告期内,该产品成功实现了同步锁相功能,精准满足了时域脉冲堆积整形的严格要求,为自由电子激光下一代光刻技术提供了理想的驱动源。该产品已完成工程化定型,为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奠定了基础。全固态飞秒激光的研发方面,红外飞秒原理机能量突破8mJ(约为进口的最大能量的2倍),功率达到百瓦量级,脉宽150fs-1ps可调,正在向一体化定型迈进,将使产品更加紧凑、稳定,便于安装和使用,全固态飞秒激光是激光产品的主线,将在更多领域如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业得到应用,为公司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此外,自研的大能量绿光激光器前期通过满足科研市场高端定制化需求,充分彰显研发实力并筑牢了与核心客户的合作根基;后期将转向科研及工业市场标准品,凭借规模化生产、快交付优势,将合作模式横向复制至更多领域,提升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
  ③仓储物流系列:2025年,公司发布了SMT智能电子库、智能亮灯拣选料架、潜伏顶升机器人、滚筒升降机器人等多款系列产品,助力工业制造实现物流流程的整体自动化与智能化。同时,公司自研的智能仓储装备及(WMS、WCS)系统,已实现多行业规模化应用覆盖,从存储轻量化的半导体行业至大型设备的加工行业及新能源行业,存储重量范围覆盖0.1KG至500KG范围以上全量级场景;WMS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实时优化库位策略与作业时序,智能指引人员进行入库、出库及库内作业,避免错发,多发,少发,呆滞料等现象,显著提升仓储运营精度与效率。
  (三)新兴区域布局,海外市场多点突破构建全球化能力
  公司以“大客户战略”为指引,加速推进海外市场纵深布局,通过聚焦电子制造产业转移核心区域,实现服务能力的全球化复制。目前已在越南、马来西亚、美国三大关键市场形成业务覆盖,与海外产业链龙头建立紧密合作。
  在越南市场,成功切入歌尔、立讯、广达、富士康、比亚迪等核心客户供应链,业务涵盖点胶及组装环节,形成多客户、多工艺的规模化服务能力。泰国市场聚焦广达、加贺等头部厂商,提供点胶设备与固化炉产品,深度匹配当地电子制造产能扩张需求。
  公司海外本土化运营能力持续升级,越南子公司已完成客户验厂,具备钣金机械加工、设备组装、改造及员工培训等综合职能,为本地化交付提供坚实支撑。根据战略规划,公司将进一步在越南基地建设全生产流程,规划年产能300台标准设备,未来将成为辐射东南亚市场的制造与服务枢纽。
  海外市场的多点突破,不仅实现了与核心客户全球布局的协同,更通过本地化运营体系的搭建,为公司全球化战略奠定了产能基础与服务能力,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增量来源。
  (四)全球化品牌升级与展会战略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张及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公司持续强化海内外市场开拓及运营体系。通过参加北京、上海、深圳、东莞、台北等地的展会,以及合肥、厦门等地的研讨会,其区域覆盖了首都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台湾等核心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进一步树立公司整体形象、推介公司智能装备和整线解决方案,利用行业展会及论坛的聚焦效应帮助公司培育更广泛的渠道体系和应用领域客户,同时促进公司与学术界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交流。
  2025年上半年,公司首次参加了台北国际工具机展(TIMTOS)和世界四大机床名展之一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此次参展为公司自主研发的五轴机床产品提供了与国际知名品牌同台竞技的宝贵平台,有效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信心;也为公司与机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及市场拓展等维度深化协同合作创造了重要机遇。此外,公司还首次参加了北京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CIHC)和上海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当前我国氢能应用技术呈现从单一交通领域向电力、冶金、化工、交通等领域加速拓展的态势。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氢能发展战略谋划的关键之年。公司紧抓机遇,通过两大氢能展会平台,为公司与全球能源企业、车企、科研机构等提供了产品展示与技术交流的平台。
  (五)精益运营与组织进化
  1、MBP方针管理全链路落地
  自2024年底正式导入MBP(ManagementByPlan)方针管理以来,公司以系统化推进战略执行为核心目标,通过管理层专项培训、流程模拟优化及实战应用打磨,已构建起适配企业发展阶段的管理体系,并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全链路落地,为精细化运营提供坚实支撑。其成效显著体现在三个层面:
  (1)战略与预算深度融合:公司打破传统预算模式,将战略目标细化分解,与各部门、岗位年度工作计划紧密相连。各部门基于自身业务规划,结合市场动态及公司整体战略,详细预估资源需求,确保预算与实际业务高度契合,实现资源精准配置与资金效率提升。
  (2)目标与绩效强闭环:构建“战略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层层支撑体系。2025年上半年,公司每月召开跨部门绩效评审会议,建立“计划-执行-检讨-修正”的闭环机制:销售部门在会议中动态汇报业绩滚动数据,结合客户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区域拓展策略;生产、供应链、品质、研发等部门则以年度行动计划为基准,对设备交付、品质、研发等进行复盘,通过跨部门协同解决瓶颈问题,确保各环节目标与公司整体节奏保持一致。
  (3)过程管控夯实基础:绩效管理体系以“过程管控优先,全面铺开为要”为原则有序推进。
  通过部门级绩效评审的常态化开展,已实现对各业务单元目标完成度的实时监控。评审过程中重点关注计划偏差率、资源投入产出比等核心指标,对未达预期的项目启动原因分析机制。这种以部门为单元的绩效管控模式,既强化了团队协作意识,又为后续个人绩效体系的全面落地积累了实践经验,推动组织效能持续提升。
  MBP方针管理在2025年上半年的有效执行,为公司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各部门协同合作,提升组织整体效能,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上半年,公司供应链体系通过系统性降本举措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已取得初步成效。
  在供应商协同管理方面,公司针对核心供应商群体开展全面议价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采购关系,有效保障资源供给与价格竞争力;同步优化供应链金融配置,科学延长结算周期,显著改善现金流效率。在采购流程重构方面,创新推行跨部门需求整合机制,通过集中采购模式强化议价能力,并依托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全链路透明管控,杜绝冗余采购行为。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深化供应商分级管理机制,构建更高效的跨部门协同网络,积极探索新材料应用与替代方案,拓展多元化采购渠道,为全面提升供应链价值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转至安达智能(688125)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