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美上海(68808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半导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同时中国半导体市场也展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随着当前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大力投资与扩张,半导体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差异化国际竞争和原始创新的发展战略,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凭借丰富的技术和工艺积累,形成了具有国际领先的半导体清洗系列设备、半导体电镀设备、立式炉管系列设备、前道涂胶显影 Track设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PECVD设备、无应力抛光设备、面板级先进封装设备、后道先进封装工艺设备以及硅材料衬底制造工艺设备等领先技术和产品线,致力于为全球集成电路行业提供领先的设备及工艺解决方案。 公司在集成电路设备领域多年发展,积累了深厚的集成应用经验,掌握了成熟的核心关键工艺技术、生产制造能力及原始创新能力,并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和制造体系,能够有效契合产业链中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与丰富的产品组合,公司已成长为中国大陆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之一,其产品获得了众多国内外主流半导体厂商的认可。 报告期内,伴随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产品成熟度增强及市场认可度提高,公司业务拓展成效显著,营业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并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 (一)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6.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6.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17%。 1、生产研发方面 报告期内,通过与全球一线半导体企业的深度协作,精准把握前沿市场需求,技术与产品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在巩固现有客户关系的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资源,市场基础愈加稳固。 公司“盛美半导体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于2025年 6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显著提升了公司生产效能与规模,构建了国际一流的研发环境与创新生态,为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持久动力,并为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并保障未来订单的及时交付了提供坚实保障。 公司的核心产品线在报告期内市场表现卓越,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在半导体清洗设备领域,据 Gartner统计,公司全球市场占有率达 8.0%(位居全球第四)。根据部分中国厂商统计,公司单片清洗设备中国市场占有率超 30%,在国内外全部清洗设备供应商中,中国市场占比位列第二;2025年 3月,公司自主研发的单晶圆高温 SPM设备已成功通过关键客户验证,该工艺对下一代半导体器件制造具备重要价值。在半导体电镀设备领域,公司全球市场占有率达 8.2%(位列全球第三)。报告期内,公司 ECP设备第 1500电镀腔完成交付,实现电镀技术全领域覆盖(前道铜互连/后道晶圆级封装/3D堆叠/化合物半导体)。同期,公司自主研发的面板级水平电镀设备荣获美国 3D InCites协会颁发的“Technology Enablement Award”。 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长期的技术、工艺积累,在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对公司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布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公司取得的科技成果是公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公司产品销售规模得以持续增长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65亿元,呈持续增长态势。公司主要产品在行业主流客户的规模化销售与高度认可,是公司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趋势深度融合的有力证明,为公司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供应保障方面 公司持续加强客户沟通,做好标准机型的销售预测及零部件安全库存,优化设备交付周期;为了应对国际供应链复杂性及多变性,进一步推进零部件多元化及国产化,提升供应链柔性,更好地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 3.运营管理方面 公司在运营管理中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开发及优化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环境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务管理、IP管理、仓库管理。在生产和物料方面、客户技术支持和设备运行表现方面设定了一系列的关键考核指标,覆盖了质量、效率、成本和安全等众多方面。公司定期跟踪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并根据统计结果和客户反馈进行内部讨论,制定出关键指标的改进要求。报告期内,公司营运效率持续提高,生产制造缺陷率持续下降、设备交付按时率保持在较高水准、物料成本控制等指标达到预期水平。 4.知识产权方面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与员工签订了《保密及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共计 1,800项,已获授予的专利权为 494项。在已授权的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据绝大多数,共计 489项。从地区上看,境内授权专利 189项,境外授权专利 305项,境外与境内授权专利比例高达 1.6:1,在同行企业中名列前茅。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 230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高达 229项,彰显了公司源源不断的强劲创新活力。 5.人才建设方面 公司将持续深化人才发掘机制,保障团队稳定健康发展。中层管理团队主要来源于内部基层体系培养,注重能力素质与职业品格的同步提升,其中包括部分学历背景有限但专业技能精湛、具备工匠精神的特殊人才。针对此类核心人才,公司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及股权激励,并委任至关键岗位,从而构建积极进取、良性竞争的组织氛围。 伴随人员规模持续扩张,公司正系统性强化多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多元化培训机制,形成人才开发与梯队建设的正向循环;机制完善:通过优化培训激励体系与提升管理效能,有效促进员工专业能力提升与学习主动性。 6.内部治理方面 报告期内,为顺应《公司法》的最新修订趋势,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与决策科学性,公司对治理结构实施了重大改革。核心举措为取消监事会,将其全部法定职权整合至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计委员会”),从而构建起权责更为集中的治理架构。与此配套,公司对《公司章程》及附件进行了修订,并梳理更新了涉及董事会运作、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等二十余项内部治理制度。通过本次系统性制度修订与制定,公司不仅确保了治理实践与最新法规的对齐,更强化了审计委员会在监督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有效提升了公司整体运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7.信息披露及防范内幕交易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监管机构的各项规定,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通过公司公告、业绩说明会、投资者交流会、上证 e互动平台、电话会议、电子邮件等多元化渠道,全方位、多角度保持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障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全面、及时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及发展动态。2025年 6月,公司在临港成功举办“2025年投资者开放日”活动,全面展示公司生产运营、研发创新及未来发展战略,现场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与信任,取得良好反响。 在内幕交易防范方面,公司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工作,严格界定内幕信息范围,完善知情人登记制度,强化内部信息流转管控。定期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员工发送禁止内幕交易的警示,强调保密义务的重要性,督促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公司股票买卖管理规定,持续提升内幕交易风险防控水平,切实维护市场公平公正。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