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源环境(68867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环保行业整体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公司坚持既定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布局,在坚持环保产业主线不动摇的同时,积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公司整体呈现健康平稳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00,339,973.87元,较去年同期上升 7.35%;实现利润总额29,874,928.32元,较去年同期下降0.45%;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1,748,076.78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1.45%;实现归属于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8,769,790.0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5.07%。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推进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重点区域市场,环保主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领域,受到政策面的冲击较大。 公司及时审时度势,进一步调整和拓宽营销思路,抢抓水环境市场机遇。在强化老客户根据地的同时,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完成环保专项资金申报,通过定制化的服务措施加强了客户粘性,达到深度的客商关系,形成可持续市场体系,从而获得持续有效的高质量订单。 报告期内,公司在水环境业务领域全面开花,成效显著。公司先后中标蚌埠市怀远片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和淮上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提升了在黑臭水体业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先后实施凤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淮北天汇污水处理厂、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含氟废水深度处理工程等工业含氟废水处理项目,打造区域绿色低碳标杆污水处理厂,在工业废水业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先后在淮南凤台、铜陵枞阳、蚌埠淮上等区域实施村镇生活污水生态治理项目,其中凤台村镇水治理项目被评为“全国村镇污水治理优秀案例”。上述项目的获得和顺利实施标志着公司在安徽省乃至全国水环境综合治理业务领域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苦练内功,从管理中要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一切为了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方针,聚焦利润目标,强化过程控制,严格执行费用预算,并通过实施“组织优化+减员增效+技术提升”等多竞力策略,确保营收基本盘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高度树立“现金流就是企业生命线”的意识,继续强化项目回款工作,通过设立回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回款工作会议,疑难项目一事一议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正,较大地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三、 坚持产学研融合,大力发展“双碳”产业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募投项目“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全年共申请发明专利 14项,实用新型专利 23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 3项,实用新型专利 24项,发表论文 14篇。公司自主研发的“农村生活污水高效低碳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填埋场多源污染阻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荣获“中华环保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在前期与安徽大学搭建的研发平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联合实验室”基础上,继续开展深度合作,设立控股子公司源州绿碳,致力于通过创新的二氧化碳捕集和转化技术,成为碳捕集、碳监测及二氧化碳绿色转化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该工艺技术的实验室试制产品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即将在合肥龙泉山垃圾填埋场建设中试生产线继续进行商业化验证。 四、 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光伏能源业务崭露头角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贯彻环保双碳“1+1”赛道的战略理念,致力于通过投资并购等手段,培育公司新的发展动能和新的业绩增长点。 公司控股子公司通源新能源在户用光伏能源市场发展迅速,实现销售收入超 2亿元。全年累计开发户用光伏客户 5000户,备案 3700余户,实现光伏电站并网 2012户,总并网量计 67兆瓦以上,较好的完成了当年目标任务;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开展光伏设备及安装服务的出口业务,目前产品已经销售到欧美及中东地区。 公司通过增资方式参与投资阿脒诺公司,进军环保新材料领域。阿脒诺专注于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创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报告期内完成了全球首座聚酯氨纶混纺面料循环再生示范工厂的选址建设,2024年 9月示范工厂顺利建成并投产,目前产品的各项指标测试良好,获得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以及国内相关行业单位的广泛认可。 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