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城交(301091)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1、生成式AI 与具身智能加速推动交通向自进化智能体代际演进,数字化新基建战略先导作用更加凸显 当前,在人工智能(AI)、量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工程多种颠覆性技术协同发展和深度应用的驱动下,人类社会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甚至进入“自由时代”(人类社会 3.0 版本)的新纪元。在建AI 设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生成式 与具身智能正推动数字经济进入“智能体经济”的新发展阶段,加速赋能包括交通在内的千行百业。依托城市级数字孪生底座实时映射,结合以千亿参数级交通大模型认知中枢、具身智能动态交互决策等技术集群,智能交通系统加速向交通自进化智能体代际演进,将带来运行控制范式转变、新基建及传统设施智能化改造、载运工具更新换代,以及新业态运营服务场景大量涌现等一系列市场机遇,带动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能融合等细分垂域蓝海新赛道蓬勃发展。同时,当前国家对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的安全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低空经济总体上处于以新型基础设施先导建设带动上游制造和下游应用协同发展的起步阶段,自动驾驶逐步过渡到 L3、L4级别过程中,同样亟需路侧基础设施精准支持,以及载具实训设施的强力带动,交通智能体技术率先在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新质赛道的产业化,亟需发挥数字化新基建的战略先导作用。深城交近年来围绕城市数字化新基建领域,持续夯实“数字孪生+行业语料库+AI大模型+具身智能训练场”四位一体的 AI基础能力,在核心技术、产品装备、基础设施、运行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打造全球领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未来将面向新一代城市交通系统,打造无人化、自主式交通系统及具身智能装备,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安全、韧性、绿色水平。 2、城市发展迈入存量优化阶段,既有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与新型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政策重点鼓励方向 我国目前已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总资产超 300万亿元,城市化进程已进入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 和 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纳入城市工作重点任务,智慧城市发展从“工程建设思维”逐步转向“资产运营思维”。中国总体汽车保有量稳步提升,新能源车及智驾车比重快速提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发挥大规模存量基础设施潜能成为迫切诉求,迫切需要创新推广车路协同等“智慧扩容”,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以及加强充电、停车等资源的建设投入与统筹调度。中国载物、载人、巡查巡检等低空无人机产业目前已开始进入规模化应用前期。低空经济、智能网联和交能融合等新质蓝海赛道的蓬勃发展,催生一系列新型智能化基础设施需求。低空经济方面,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壮大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新增鼓励发展通用航空,加快构建通用航空基础设施网络,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发展实际,采取措施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优化低空空域资源配置,推动建设民用低空飞行相关服务监管平台,建立健全适应低空经济发展要求的适航审定、飞行管理等制度和标准,拓展应用服务领域,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广东发布国内首个《数据赋能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强调通过数据要素驱动低空经济发展,构建全省一2027体化低空数据底座,推动低空数据共享与安全监管,计划到 年形成创新驱动的低空数据产业生态。深圳发布《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提出构建“体系完备、智能先进”的低空基建体系,计划新建超千个起降点,覆盖物流配送、医疗运输、城市治理等场景,并推动低空设施与新能源、市政设施的跨域融合,目标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预计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 3.5万亿元。智能网联方面, 年国家继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完善及安全监管强化,以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以及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配送车等规2025 2025模化商业化试点。工信部《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版)》提出, 年要系统形成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涵盖自动驾驶测试与评价、车路云协同、数据安全与合规等关键领域。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鼓励资本流向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新能源等未来产业。深圳当前正以“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为目标,从法规完善、基础设施升级、安全监管及信息服务平台等多维度保障,已开放超 9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推动Robotaxi 2025 1000自动驾驶从技术验证迈向城市级应用,推动无人物流、 等场景落地,计划到 年底实现辆智能网联汽车(包括 Robotaxi、无人配送车、智能公交等)规模化运营。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等组织《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报告,在中长期情景下,预计2025年、2030年车路云0.7 2.6 28.8%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为 万亿元和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以及基础支撑四大部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5.7%、79.7%、56.7%14.3%以及 。交能融合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速远快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信部提出2025年实现车桩比 2:1,2030年实现车桩比 1:1,该目标将进一步刺激我国充电桩行业高速发展,且充电基础设施有与停车、低空起力系统建设与智能网联汽车、能源互联网的深度融合,2024年发改委等四部门《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推动车网互动试点城市扩容,重点支持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2025年目标建成 50个以上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并初步形成车网互动标准体系,2025年 7月发布的《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明确虚拟电厂(聚合商)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结算。深圳在城市虚拟电厂和V2G “ ”车网融合( )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方案,打造 超充之城 ,并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整合充电桩、分布式光伏、储能、空调负荷等资源,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到2025年建成 100万千瓦级可调能力的虚拟电厂,形成年度最大负荷 5%左右的稳定调节能力。智能算力方面,2025年工信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国家数据局、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智算中心算力池化技术要求》《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安全保护要求》等 9 项技术文“ +”件,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等,鼓励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人工智能(AI)应用推广以及绿色低碳发展展开,旨在推动算力资源的集约化、高效化和普惠化,通过标准化建设、场景开放和产业链协同,推动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同时强化自主可控与可持续发展。深圳确立了“中国算网城市标杆”和“全球数字先锋城市”的目标,重点推进鹏城云脑Ⅲ期智算中心等重大项目,打造全市统一的智慧城市算力资源底座,整合超算、智算、边缘计算等资源,以形成“城市数+ + AI据中心 产业园区配套数据中心 边缘计算中心”多层级数据中心体系,推出“模型券”等专项补贴及示范项目扶持,并构建公共算力调度平台,实现算力弹性分配。深城交前瞻研判宏观环境与城市交通趋势,基于“车(机)路云”深度协同抢抓新一轮新基建发展机遇,近年来持续推进业务向数字化咨询及智慧、交通业务转型,同时大力创新发展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能枢纽、智能算力等融合基建,提升面向运营运维的节点智能能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3、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标准化通感监产品及功能化服务装备需求及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能融合等尚处于产业初期阶段,通信、感知、监测、防护等方面专用及一体化智能硬件及装备,还需不断创新研发并持续迭代升级,以保障交通载具安全运行,工信部等部委20 明确提出发展通感一体低空网络设施,并在 个城市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推动路侧设备标准化与规模化部署。鉴于低空经济和智能网联需要跨区、跨城、跨域飞行及驾驶的特性,预计未来将需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管控平台及全域覆盖的通感监硬件设施体系,市场空间巨大。在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应用领域,智能化的无人机、无人车或机器人在客流运输、物流配送、文旅观光、农业植保、应急救援、巡查巡检、能源供应等场景需求旺盛,未来有望规模化应用成为千亿级市场领域。深城交依托承接开展深圳低空经济与智能网联新基建设施先行建设交付及场景服务孵化的优势,以及多年来沉淀的仿真极推动公司往技术产品型公司进一步转型,基于 TP管控平台发展具身智能装备产品,打造软硬一体产品体系。除了在软件上已形成数字孪生底座、AI 大模型仿真及各领域应用平台等相对标准化可复制产品,在硬件方面,秉承“场景运营带动产品研发”的核心思路,以细分赛道工业级产品快速切入,已研发并在先行示范项目中应用深城交品牌交通信号机、综合数据仓、边缘域控制器、设施采集终端等软硬一体产品,并推进低空智能塔台、运输及巡查巡检无人机及机器人等装备,并将进军新一代城市交通系统相关的消费级产品销售领域,深挖车(机)端管控、服务需求,大力推进智能控制装备上车(机)以及辅助出行智能产品,以产品化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