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茗科技(68810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48.53万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建筑信息化软件业务营收10,769.11万元,智慧工地业务营收7,979.43万元。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叠加显著的成本费用管控成效,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23.34万元,较上年实现大幅增长,经营效率进一步提高。 (一)聚焦主营业务,深耕建筑行业数字化 1、智慧工地业务 2025年,建筑需求逐步进入平台期,房建领域承压明显,基建领域整体仍保持韧性,基建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保障需求,进一步加大对“两重”项目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能源电力、水利等领域资金保障到位,行业景气度更高。对此,公司继续贯彻落实“聚焦央国企客户”和“基建驱动、效益优先”的经营策略,集中资源深耕能源、水利领域,报告期内在新基建领域业务拓展取得了良好进展。 (1)企业级领域——平台+生态,打造一站式数智化建设解决方案 在企业级领域,公司研发的数字建造技术中台打通了数据壁垒,助力建筑企业实现从“流程数字化”到“业务智能化”的跨越,以数据驱动管理,为企业级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服务模式上,公司打造了全周期解决方案,满足施工企业数智化建设需求,持续提升产品解决方案竞争力和客户粘性。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核心客户深度运营,重点发力能源领域,持续深化与既有头部客户的合作,做深做透,打造标杆案例强化行业示范效应;同时成功拓展了一批电力、水利行业新客户,建立了多层次合作机制,为后续业务协同与数智化共建奠定基础。 (2)项目级领域——全力拓展基建业务,形成线性工程、能源、水利三大业务专精,全面赋能项目级数字孪生 公司全力拓展基建业务,立足线性工程、能源、水利三大核心板块,构建覆盖多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矩阵,成功打造公路工程、铁路站房工程、火电工程、风光发电工程、核电工程及水利工程六大业态的数字基建系统解决方案,持续巩固公司在基建细分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水利工程战略部署,深入洞察行业客户需求,创新业务开拓模式,在水利工程领域实现专项突破,成功与中国华电、中电建成都院、中电建昆明院等头部企业合计达成千万级的合作。依托公司在隧道、地下洞室群等施工场景的技术优势及在水利工程细分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诸多标杆案例,公司参与了雅江水电站部分工程项目,为项目提供数智基建平台系统、数字孪生平台系统、AI视觉监控产品及隧道工程智能化管理等系列产品及服务。未来,公司将持续跟进项目进展,深化与相关方的战略协同,拓展更多业务机会,与相关单位共同助力雅江水电站的建设。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针对海上光伏项目建设中面临的施工环境复杂、气象影响显著、工序衔接及验收标准严苛等行业痛点,自主研发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海上光伏数字基建工地平台,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华电海上光伏项目,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与工程质量,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标杆范例。 2、建筑信息化软件业务 2025年,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造价软件业务相关产品快速适配新版工程量清单标准实现政策红利转化,带来业务增长;施工软件业务、BIM软件业务持续深化企业级战略合作,并聚焦基建领域创新开拓市场,成为业务新增长点。报告期内,建筑信息化软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15%。 (1)造价软件业务 2025年,公司围绕“产品、服务、团队”全方位开展创新举措,推动造价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其中浙江、湖北、江西等区域均实现增长。在服务方面,公司实施“分客精耕”策略,组建专业应用中心为咨询机构、施工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增强客户满意度和粘性,同时搭建新媒体矩阵强化公司品牌影响力。在产品方面,AI智能组价产品迭代升级,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和数据价值挖掘,大幅提高组价效率,提升产品在招投标场景中的市场份额;新算量软件适配新版工程量清单标准,完成计算规则更新,精准满足用户核心场景的专业应用需求。 (2)BIM软件业务 2025年,公司继续拓宽、拓深与建筑央国企就数字化转型过程中BIM技术落地应用的企业级合作,与中建三局、中建五局、山东电建、山东电力院等新增达成项目合作,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头部建筑企业中的竞争优势。此外,公司持续提升BIM软件标品的产品竞争力,上半年品茗云协同、CCBIM、HiBIM均升级发版,在功能完善性、运行效率和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实现迭代升级,有效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产品粘性,为公司从销售标准化产品向提供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转型打下基础。 (3)施工软件业务 2025年,公司持续深化施工软件业务的企业级合作战略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企业级产品保持高续费率,老客户黏性持续增强;另一方面,新客户陆续开拓,进一步拓展优质客户群体。 除传统偏房建业务的客户外,公司拓展了一批以基建业务为主的央国企客户,为适应基建项目需求,公司重点升级安全计算软件基建版本,通过持续扩充功能模块,现已大范围覆盖路、桥工程领域的危大工程计算需求。基建工程产品产值实现大幅提升,和施工软件AI类产品成为公司施工软件业务的新的增长点,共同推动业务发展。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始终秉承“创新驱动”,坚持自主研发,紧跟产业技术发展最新趋势,持续加强研发与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59项专利和35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另有47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展现了公司在建筑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先进性及研发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基础研发投入,对通用关键技术进行专项研发和技术复用,提高研发效率;加大面向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上取得如下进展: 1、BIM三维基础图形平台(方舟图形平台)研发进展 公司持续升级新版算量软件“品茗茗算BIM土建钢筋计量软件”,上半年,算量软件对新版《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相关内容及厂房项目难点开展针对性开发,已完成新清单中钢筋及土建工程量计算规则更新,攻克工业厂房牛腿、屋顶结构找坡及钢混柱梁等专项难点;在外墙装饰贴面上,实现了三维布置分割,满足复杂外立面装饰“所见即所得”的高要求。新算量软件紧密围绕行业政策变化和用户场景需求,在专业适配性和本地化支持方面持续进行产品研发。 2、APaaS平台(数字建造技术中台)研发进展 APaaS平台是为企业级用户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技术基座,2025年,结合新能源光伏、风电等领域标准化程度高、工期短、区域开放等特点以及新基建水利水电等领域工程量大、工期长、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施工组织复杂等特点,公司对平台核心技术进行扩展和优化,继续强化技术与业务场景的融合:(1)低代码流程引擎能力加强,提升新能源领域物资、经营、方案等模块用户审批的体验和满意度。(2)基础中台底座升级,利用中台提供的标准化能力,实现新应用、新模式在新能源、新基建领域平台上的快速接入和上线,支持相关业务快速迭代。(3)主数据同步架构升级,优化整体链路,资源隔离,提高性能和开发效率。 报告期内,APaaS平台完成了公司多业态产品的接入和技术支持,新增实现对多业态业务流程类复杂场景的覆盖,并已与能源领域建筑央国企达成企业级平台定制开发合作。 3、AI技术在数字建造应用的研发进展 2025年,公司持续深化在生成式AI领域的技术积累,推动品茗晓筑(AIAgent)迭代升级,形成多项关键突破:(1)品茗晓筑语义理解与检索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引入DeepSeek深度思考能力,并结合RAG知识增强技术,构建起面向建筑行业问答场景的多维意图识别与优化召回模型,能够更高精度识别用户行业相关问题上下文,动态聚焦地区与专业维度,在建筑规范、行业知识等高频场景中显著提升知识查询准确率,查询效率提升超3倍。(2)构建建筑行业专属的企业知识库:针对建筑企业内部资料种类繁杂、结构不一、调取效率低等共性难题,基于工程文档的结构特征,建立了支持大模型智能理解与RAG高效召回的专属企业知识库框架。该系统已在多个典型业务场景完成测试验证,如工艺工法、企业相关发文、公司制度等,平均节省人工查阅时间60%以上,显著提升企业管理效率。(3)施工方案智能审核技术突破:聚焦施工方案审核中“审核要点密集、文档结构杂乱、专业性强”等核心痛点,公司自研多类型小模型并构建面向施工方案审核要点的知识图谱,实现方案内容的结构化解析与智能分析,帮助用户在分钟级时间内完成传统需人工数小时的审核任务,审核周期大幅缩短。目前,品茗晓筑已在多家施工单位实际应用,功能实用性获得客户认可。 在AI技术机器视觉领域,公司继续对算法进行优化,在提高算法识别率的同时,向识别结果的闭环管理推进,同时将基于机器视觉的AI应用向基建领域进行拓展。具体进展包括:(1)建筑工程领域的算法优化和项目闭环推进,依托AI机器视觉算法,实现对施工现场24小时自动扫描,精准识别主体作业层、屋面、基坑等区域的7大类高风险场景,包括防护栏杆缺失或不合规、安全网未规范张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冒顶、吊篮违规超员、作业人员安全带佩戴不规范或挂点错误、洞口水平防护不到位、外架与楼层间隙过大等隐患,通过隐患照片定向跟踪与安全教育联动,有效提升项目作业规范性,识别准确率达92%以上,施工项目的相关违规操作频次显著下降。 (2)AI场景向隧道(洞)等地下工程建设、能源工程建设等基建领域拓展,结合基建领域工程项目特点,对AI机器视觉算法进行适配调整,使其适应隧道(洞)内施工环境昏暗、能源工程领域施工场地更大的特点。目前品茗AI机器视觉的慧眼AI、AI全景高点机器人等产品已在海上光伏能源项目、引江补汉输水隧洞等基建项目成功应用。(3)AI机器视觉算法向落实安全管理动作、提高管理效率延伸,并已成功发布了基于AI机器视觉算法的“知更鸟”AI安全晨会系统,该系统采用AI机器视觉算法自动记录和统计参加班前会议的工人信息和晨会宣讲的内容,在帮助项目落实安全管理动作的同时,大幅减少一线安全管理人员数据统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建筑工程和基建工程。 4、IoT技术在数字建造应用中的研发进展 在基建类工程项目领域,公司聚焦多元化业态场景开展专项技术研发。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研发了适合海上施工作业特点的“海上光伏项目数字基建工地平台”,包括(1)数字孪生基建系统定制化开发:基于海上光伏项目特性构建三维可视化平台,集成实时海洋气象数据实现作业窗口智能预判;通过高精度定位技术跟踪施工船舶打桩坐标,实时监控桩基施工精度与进度;建立覆盖物资采购、组件组装、质量验收、物流运输及海上安装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闭环。(2)AI智能安全监控体系:部署计算机视觉识别系统,对陆域组装场地和海上作业面进行动态监测,智能识别人员不安全行为并实时推送预警,辅助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干预,有效消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3)船舶协同调度系统:通过对接AIS海事定位数据,构建船舶动态轨迹预测模型,智能分析施工船舶与周边船只的空间关系,对潜在碰撞风险及航道侵线行为进行分级预警,大幅提升了海上作业安全水平。 在工程机械智能化应用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在塔机远程操控与起重机安全防护研发等方向上取得进展。在技术层面,塔机远程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实现重要升级,从基础遥控演进为集成自动避障等前沿功能的完整生态,核心突破包括引入用户界面动态布局架构提升操作灵活性、开发雷达安装误差补偿算法增强感知精度以及应用OpenGL离屏渲染技术优化图形性能,在保留传统操作模式的同时大幅提升了作业安全性与智能性,目前该系统处于前期推广阶段,并在香港地区成功应用。 在产品层面,公司重点推进了两款关键产品,塔机远程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雷视融合2.0产品,该产品为操作员提供高还原度、全景覆盖、信息丰富且直观易懂的操作界面,提升远程操控的安全性、效率与体验,产品目前处于测试验证阶段。另外,新一代流动式起重机防碰撞系统已经投放市场,该系统构建于高精度北斗差分定位(厘米/亚米级)与多源传感器融合基础之上,通过自组网协议实现百毫秒级的多机数据交互,并依托43项核心防碰撞算法(涵盖三维避障、运动预测、路径规划等)实现对复杂工况下碰撞风险的精准预判,为多机协同作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已在中广核项目成功应用。 5、其他产品创新 在招标投标领域,为助力企事业单位快速实现招采流程重塑、招采体系再造、招采降本增效等管理目标,促进招标采购效益提升,公司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研发了嗨招电子招标采购平台。报告期内,嗨招电子招标采购平台迭代升级,实现谈判采购、询比采购、竞价采购、直接采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的全流程电子化管理,系统功能与性能进一步提升。目前已与浙江、安徽等省份的地方国企客户达成合作,助力其降本增效的同时提升其招标采购风险防范水平,为企业数字化招标采购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强化精益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2025年,公司继续深入践行精益化管理理念,系统性推动组织效能升级,通过持续实施精兵强将人才计划,促进员工能力成长与业务突破同步发展。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总人数1010人,对比期初减少72人,其中营销相关人员496人,研发技术人员394人,均有小幅调整。此外,公司持续优化人才激励体系,上半年,公司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顺利实施完毕,有效激发员工个体效能,增强组织动能;同时公司开展了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构建核心团队与公司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非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分析及展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