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澳环保(603822)首次覆盖:生物航煤项目启航 打开利润新增长通道

时间:2025年11月12日 中财网
环保增塑剂领先企业,生物航煤产品新投产。公司成立于2003 年,以增塑剂业务起家。2016 年收购东江能源,解决增塑剂原料脂肪酸甲酯供应问题,同时进军生物柴油领域。2018 年-2022 年期间持续加大生物柴油产能建设,产品通过欧盟ISCC 和DDC 认证,与欧洲壳牌石油公司达成长期供货协议。2023 年开始,公司将重心转向连云港嘉澳SAF 项目,建设连云港嘉澳50 万吨/年废弃油脂转化生物质能源,主要产品为生物航煤SAF 和石脑油;2024 年产出合格SAF 产品,引入投资者BP 公司,其投资3.53亿元使连云港嘉澳注册资本从20 亿元增至23.53 亿元;2025 年连云港嘉澳项目一期建成(满负荷可生产生物航油37.24 万吨),实现首批SAF 产品出口,同时引入投资者中国航油,未来有望深度合作。


  连云港嘉澳生物航煤项目收入和利润空间广阔。公司生物航煤收率达到66.4?73.2%,假设收率按照70%计,则生产1 吨SAF 约需1.43 吨废弃油脂。25H1 公司废弃油脂UCO 采购价格约6615元/吨,UCO 市场价约1015美元/吨,结合7-9 月废弃油脂价格由豆油、棕榈油等植物油价格上涨驱动也呈向上走势,我们预期25H2 公司采购废弃油脂价格约7421 元/吨。参考2024 年公司生物质能源产品单吨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假设保持不变,则公司生产1 吨SAF 总生产成本约13383 元。根据百川盈孚,2025 年7-9 月SAF 欧洲和中国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结合SAF 原料价格上涨、供需基本面偏紧的局势,我们预计四季度生物航煤价格有望维持稳中有涨趋势,预计25H2 SAF 售价约15805 元/吨,假设生产SAF 的期间费用率按照25H1 公司总销售期间费用率约10%估算,同时扣除连云港嘉澳25%的企业所得税,得出25H1 公司生物航煤产品净利润约1635 元/吨,连云港一期项目满负荷可产生物航油37.24 万吨,满负荷下公司生物航煤可实现净利润约6.1 亿元。公司二期50 万吨/年生物质能源项目在建,叠加石脑油等其他副产品收益,未来收入和利润增长空间广阔。


  行业层面:2025 年或将是SAF 需求从潜在规划到实质性推进的起点。全球多个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设定SAF 掺混比例目标,2025 年是政策实质性推行的起点。当前欧盟、英国、挪威、印度、印尼、澳大利亚等国已有较明确的SAF 掺混比例时间线,欧盟、英国、印尼等国的强制掺混政策将于2025 年开始实施,初始设定比例在2%或5%,SAF 需求将从潜在规划到逐步兑现。中国:多家航司推进SAF 试点,2025 年SAF 消费量目标在2 万吨以上,假设按照IATA 设定的掺配目标5%估算,到2030 年中国生物航煤国内需求量有望达到281 万吨;欧盟:以碳配额划拨和价格补贴缩小SAF 和传统航煤价差,我们预期2025 年欧盟SAF 消费量约91 万吨,到2030 年有望达约273 万吨;英国:2025 年SAF 新法规正式生效,法规要求SAF 添加比例由2025 年的2%提高到2030 年的10%,我们预期2030 年英国SAF 需求量将达120 万吨,但根据英国已宣布的在建项目,到2030 年SAF 产能约60 万吨,仍有50%的供需缺口依赖进口。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传统生物航煤和环保增塑剂受经济环境和欧盟反倾销影响承压,因此将生物航煤SAF 作为业务转型的核心方向,2025 年SAF 产品取得 ISCC 及适航批准,连云港一期满负荷可生产37.24 万吨/年SAF 的项目建成投产,并于5 月开始出口销售,生物航煤将成为公司未来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此外,子公司连云港嘉澳引入投资者英国石油BP 公司和中国航油,增厚资金资本、促进深度合作的同时也有助于共同加快推进连云港二期50 万吨/年生物质能源项目的投产,从而进一步打开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通道。综上,我们预测2025-2027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2.23、64.96、97.2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9、3.91、6.98 亿元,对应2025 年11 月11 日收盘价PE 分别90.7、20.6、11.5 倍。公司建成的SAF产能规模领先,且引入了战投bp 和中国航油,有助于后续的销售,未来随着公司建成的大规模SAF 产能爬坡、销售规模扩大,同时SAF 价格有望在全球生物航煤需求不断释放的情况下进一步抬升,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十分广阔,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实施力度不及预期。若各国推进生物航煤使用的政策实施效果不佳,未如期完成目标掺配比例,需求端或难以实现预期中的增长,则公司业绩回升难度、较欧大美。等2国对我国生物航煤出口也实施反倾销制裁的风险。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4、产能大幅扩张后供应过剩的风险。我国二代生物柴油HVO 和生物航煤SAF在建产能规模较大,若后续产能集中释放,市场可能面临供应过剩的风险。
□.陈.潇.榕./.马.书.蕾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