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光电子(600353):25Q3业绩亮眼 可控核聚变、电子材料、智能快检打开增长空间
事件:公司发布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1)25Q3:营业收入3.96 亿元,同比增长17.37%;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同比增长51.39%%;扣非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同比增长74.64%。(2)25Q1-3:营业收入11.81 亿元,同比增加5.57%;归母净利润1.01 亿元,同比增长25.04%;扣非归母净利润0.97 亿元,同比增长37.81%。
三季报点评:25Q3 扣非同比大幅增长75%,毛利率增长5.5pcts25Q3 扣非归母净利润0.37 亿元,同比增长74.64%;毛利率提升5.5pcts 至26.14%。主要是公司加大研发力度,新产品销售增加产品结构变化以及降本增效盈利能力增加且25Q3 较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减少所致。
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预计27 年建成,公司是兆瓦级电子管头部供应商(1)核聚变能被列入“十五五”规划建议,BEST 装置预计2027 年竣工。10 月28 日,“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将推动氢能和核聚变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可控核聚变技术孵化有望加速。BEST装置预计2027 年竣工,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
(2)公司是兆瓦级电子管头部供应商,产品已通过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专家评审。公司与国内多个核聚变项目建立了紧密技术协同,业务覆盖托卡马克、直线型场反位形及惯性约束混合堆等核心领域。 公司和中科院合肥等离子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兆瓦级电子管已通过中科院合肥等离子研究所专家评审,目前已在托卡马克装置稳定应用。
(3)真空技术能满足核聚变严苛要求,公司产品适配核聚变快控开关领域。在核聚变装置的快控开关领域,公司适配产品包括基于真空技术的脉冲功率器件、大功率发射管和失超保护开关等产品。半导体器件在核聚变装置中的应用存在局限,如响应速度和高电压及大电流承载能力难以满足要求、同步控制存在瓶颈,且难以实现所需的串并联扩展等。因此,真空技术是当前满足核聚变装置严苛要求的优先选择。
(4)大功率电子管多领域应用。除核聚变外,大功率电子管已成功应用于国产光刻机等半导体加工设备、大功率短波广播等领域。
智能快检业务:锚定智慧交通,推动产业化平台建设8 月20 日,公司与交科技术、北京路网、睿控创合及乙路行顺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公司持股25%,旨在打造智能快检系统产业化平台,稳步推进公司大功率X 射线管等新品开发及拓展交通领域多场景应用。
电力设备业务:国内真空灭弧室竞争格局集中,公司是头部供应商国内真空灭弧室行业CR2 约60%,主要生产企业为旭光电子、宝光股份等,公司电气产业链完整、技术优势明显,产品已通过多家客户试验验证,有望持续贡献营收。
电子材料业务:国内氮化铝材料领军者,受益于国产替代子公司旭瓷新材料为国内少数拥有氮化铝粉体原材料到电子陶瓷产品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据公司中报,公司超高热导基板已在激光热沉、TEC 半导体迷你型制冷片领域批量供货;高抗弯基板抗弯强度达550MPa 以上,兼具高热导性与高抗弯,已在半导体功率模块、车规级IGBT 基板领域获得小批量订单。
军工业务:布局“弹、机、舰”领域,受益于国防开支预算持续提升25 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连续三年保持7.2%增幅。公司军工业务下游客户为我国军工集团下属科研院所与企业,有望受益于国防开支预算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业收入为19.5、23.9 和30.3 亿元,2024-2027 年CAGR 为24%;公司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1.7、2.1 和2.7 亿元,2024-2027年CAGR 为39%,对应PE 为86X、69X、5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2)军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风险;3)竞争加剧风险。
□.邱.世.梁./.周.向.昉./.顾.淳.晖 .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