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601916)深度报告:高股息优势突出 迈向“质量优先、规模适度”新周期

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中财网
深耕浙江的股份行,明确摒弃“规模情结”,追求“质量优先、规模适度”。浙商银行2016 年H 股上市,2019 年实现A 股上市。2Q25 总资产同比增长3.1%至3.35 万亿,绝对规模落后同业,而增速放缓的背后(2019-2024 年总资产CAGR 为13.1%),本质上体现管理层发展思路的转变,现阶段“质量优先”是行内首要目标。区域上,2022 年起持续“深耕浙江”,2024 年末浙江地区贷款、存款在全行占比33.3%、29.4%,新三年(2025-2027 年)明确以提升浙江“市场份额”为目标,扩表有空间、有抓手(2024 年末浙商在浙江省贷款、存款市占率分别为2.59%、2.46%)。


  回顾来看,浙商银行估值相较同业存在超10%折价,背后存在三点掣肘:


  前期市场颇为担忧问题股东,但目前已出清,股东结构以国资、险资等稳定资金为主。2023 年5 月,旅行者汽车集团所持约13.5 亿股份由太平人寿、山东信托承接;2Q25 前十大股东中国资、险资分别持股16.6%、9.8%,股权结构更趋稳健。


  资产质量较同业偏弱,考虑到浙商正处于扎实消化风险阶段,信用成本预计将继续掣肘。1H25 浙商年化信用成本0.8%,高于同业平均超20bps。截至2Q25,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36%/170%(股份行平均:1.20%/220%),目前存量包袱尚在稳步消化(主要集中于批零及零售信贷),第三阶段金融资产亦有补提减值需要(约260 亿),信用成本或仍将拖累业绩。


  ROE 不占优势,结构调整期预计将边际承压。1H25 浙商ROE 为8.8%(股份行平均:10.1%),ROA 仅0.46%。除信用成本拖累外,由于存款基础薄弱(1H25 活期存款仅占26%),负债成本高企也压制息差(1H25 息差1.52%,落后股份行平均6bps)。前期依托非标、地产及基建贷款驱动扩表,1H25 杠杆倍数高达19.1 倍。但由于资本约束(2Q25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8.39%)及主动降速,预计杠杆倍数对ROE 支撑力度也将回落。


  不容忽视的边际变化,管理层落地后阶段性战略已明确,后续重点跟踪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进展。2021年来,由于管理层变动,投资者对浙商银行战略规划有“看不清”的困惑。但4 月份新管理层到位以来,已确定“质量优先、规模适度”的大方向,在“深耕浙江”的基础上,以“低风险均收益”的周期弱敏感资产为扩表抓手(基建及平台、制造业合计贡献2021-1H25 总贷款增量的近5 成)。负债端,受益于挂牌利率调降、存款成本已在改善,但考虑到存款基础有待夯实,仍需兼顾降成本与稳存款的平衡,以更强定力扎实经营客群,精细深耕负债端推动资产结构转型方为破局之道。


  投资分析意见:前期由于资产质量隐忧、ROE 不占优势,浙商银行股价表现并不突出、估值相较同业也存在明显折价(截至9 月23 日,收盘价仅对应0.45 倍25 年PB,相较股份行同业存在约12%折价)。随着“低风险、均收益”的发展路径落地,阶段性战略方向已明确,叠加自身高股息优势(2024年分红率30.1%,当前A 股对应25 年股息率为5.5%),有望催化估值折价持续修复;中期层面,若风险出清卓有成效带动信用成本改善、结构有效转型后息差触底,也可期待ROE 拐点向上修复。


  预计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0.8%、3.6%,给予浙商银行0.52 倍25 年PB,对应15.2%上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显著低于预期;息差压力加大,全年降幅超预期;核心管理层超预期变动;若再融资重启,或阶段性压制股价。
□.郑.庆.明./.林.颖.颖./.冯.思.远./.李.禹.昊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