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和材料(688503):光伏银浆主业稳健 平台化布局与半导体材料打开成长空间

时间:2025年09月16日 中财网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了2025 年中报,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1 亿元,其中Q2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91 亿元,同比下降59.22%,环比增长1.51%。报告期内公司作为银浆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上半年银浆出货约930 吨,N 型银浆占比约96%。铜浆产业化稳步推进,产品已经在多个头部龙头客户测试,并实现小批量出货。公司平台化战略持续推进,报告期内通过收购韩国SKE 公司的空白掩膜版业务,切入半导体产业链“卡脖子”环节, 为公司开启新的长期增长点。


  事件


  公司发布了中报,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4.35 亿元,同比下降4.87%,归母净利润为1.81 亿元,同比下降39.58%;其中Q2 单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4.41 亿元,同比下降9.72%,环比增长14.94%,归母净利润为0.91 亿元,同比下降59.22%,环比增长1.51%。


  简评


  公司是光伏银浆龙头,行业地位稳固。2025 年上半年公司光伏银浆销量超过930 吨, 其中N 型银浆占比已经来到96%。TOPCon 银浆公司市占率稳定在30%左右,并推出LECO 烧结银浆、密栅窄线宽背面银浆等全套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材料创新实现固含89%的低固含细栅浆料量产,持续引领技术降本;HJT银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尤其在银包铜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银含量20%及以下的低成本浆料的大批量生产,并配合金属网版印刷技术实现8-12μm 的细线化印刷, 有效推动HJT 降本进程;BC 银浆P 区和N 区的高效银浆均实现量产,显示了强大的客户绑定和技术服务能力。


  铜浆产业化稳步推进,开启行业降本新路径。公司光伏纯铜浆产品已在多个头部客户中测试,并实现小批量出货。通过添加自研抗氧化剂,突破了铜在空气中高温易氧化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在空气氛围中300°C 的快速烧结。同时,引用“种子层”技术解决了铜离子对电池硅基体的复合损失问题,实测电池效率与银浆对照组基本持平。


  平台化战略持续推进,切入半导体产业链“卡脖子”环节。除此前一直布局的胶黏剂、电子浆料、银粉、玻璃粉等新产品外,近期公司公告拟与韩方伙伴共同出资约3. 5 亿人民币,收购韩国SKE 公司的空白掩膜板(Blank Mask)业务。该产品是半导体光刻环节的关键材料,尤其在DUV(7nm-130nm)技术节点,目前国内国产化率为零。此次收购是公司平台化战略的重大里程碑, 不仅有望解决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卡脖子”难题,更将为公司打开广阔的半导体材料市场空间,形成新的长期增长极。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1、5.2、6.0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1%、26. 49%、16.46%,每股收益分别为1.7、2.15、2.5 元,对应9 月15 日收盘市值的PE 分别为37.96、30.01、25.77 倍。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加剧。银浆环节由于资本开支较低、扩产速度较快、产能弹性大,若新技术银浆技术快速扩散,银浆加工费可能快速下降;2、原材料成本剧烈波动的风险。银浆主要原材料为银粉、银锭, 若银价短时间内大幅波动,可能影响公司银浆毛利率,参考2022 年公司成本结构,银浆平均成本为4373 元/kg ,其中直接材料成本为4360.4 元/kg,成本占比超过99%,主要为银粉、银锭,若银粉、银锭成本上涨10%, 公司2022 年银浆毛利率将从11.3%下降到2.5%;3、光伏电池银浆单耗快速下降的风险。若N 型电池银浆单耗快速下降,则银浆行业市场空间增速可能不及预期,影响公司银银浆出货量;4、光伏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我们基于未来几年光伏行业需求维持20%-30%的增速对公司出货量进行预测,若光伏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则公司银浆出货量也有可能低于我们的预测值;5、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的风险。银浆环节由于客户支付账期长于原材料采购支付周期,因此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运营资金需求也将持续扩大,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6、公司曾于2023 年6 月9 日收到监管工作函,提示注意相关风险。
□.朱.玥./.王.吉.颖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