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600482)点评报告:2025H1业绩高增 后市场维保&AIDC打开成长空间
事件: 8月29日盘后,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
2025H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93.35%,2025Q2同比增长约35.2%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76.51亿元,同比增长11.22%;归母净利润9.19亿元,同比增长93.35%;扣非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增长106.39%。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显著增长主要系1)船舶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公司柴油机板块销售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合同结算大幅增加,主要产品船用低速发动机的价格增长,毛利率提升;2)船用机械板块本期销售规模扩大,交付订单增多,合同结算增加,营业收入与利润同比增长;3)公司深入贯彻“成本工程”,聚焦三项费用压控,持续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利润同比提升。新接订单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339.19亿元,同比增长25.42%。手持订单来看,截止2025年6月底,公司手持合同627.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
按业务拆分来看,①柴油动力营收139.68亿元,同比增长27.25%,营收占比50.52%;②化学动力营收39.98亿元,同比增长3.92%,营收占比14.46%;③海工平台及港机设备营收35.35亿元,同比增长10.48%,营收占比12.79%;④贵金属加工营收23.42亿元,同比增长4.52%,营收占比8.47%;⑤传动设备营收15.38亿元,同比增长5.68%,营收占比5.56%;⑥民用核动力营收5.62亿元,同比增长5.79%,营收占比2.03%;⑦燃气蒸汽动力营收4.96亿元,同比减少32.73%,营收占比1.80%;⑧综合动力营收2.59亿元,同比减少9.57%,营收占比0.94%;⑨热气机动力营收1.81亿元,同比增长40.58%,营收占比0.65%。 2025年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39亿元,同比增长13.97%;归母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35.20%;扣非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增长34.13%。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增长4.65pct,2025Q2同比增长3.90pct
盈利能力:2025年上半年年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约16.49%、6.35%,同比增长4.65、3.21pct。其中,柴油动力毛利率22.38%,同比增长7.16pct;化学动力毛利率11.54%%,同比下降0.63pct;海工平台及港机设备毛利率 10.97%,同比增长 4.13pct;贵金属加工毛利率 3.75%,同比下降0.45pct;传动设备毛利率 7.29%,同比下降2.62pct;民用核动力毛利率 19.62%,同比增长5.69pct;燃气蒸汽动力毛利率 11.02%,同比增长2.39pct;综合电力毛利率 16.20%,同比增长1.75pct;热气机动力毛利率 21.31%,同比下降6.46pct。2025Q2销售毛利率16.74%,同比提升3.90pct,环比增长0.56pct;销售净利率6.43%,同比提升1.99pct,环比上升0.17pct。 费用端: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9.18%,同比上升0.29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约0.69%、4.15%、4.99%、-0.64%,分别同比-0.16、-0.41、+1.07、-0.22pct。2025Q2期间费用率9.31%,同比增长0.39pct。
船舶周期景气上行,船用发动机供不应求;船舶后市场&AIDC有望打开公司空间 1、周期景气上行,多船型下单需求上行,船厂盈利能力改善。1)需求:①量: 2025年1-7月克拉克森新接订单(1000 + GT,DWT)同比下降53%,新接订单量有所放缓。其中,箱船新接订单同比增长23%;油轮新接订单(10k + DWT,DWT)同比下降73%;散货船同比下降66%;LNG船新接订单同比下降85%;其他船型新接订单同比下降60%;②价:截至2025年8月底,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月度指数报收186.14点,同比下降1.62%,2021年以来增长46.44%,位于历史峰值97.2%。其中,箱船、油轮、散货船、液化船新船价格指数分别同比-0.5%、-4.6%、-3.5%、-2.7%,位于历史峰值91%、83%、70%、97%。船位紧张与通胀压力有望推动船价上涨;2)下游运力:油轮至2025年运力仍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可能;3)供给: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
周期趋势:新增订单增速或将放缓;但由于扩产不易,叠加换船周期、环保政策,船价有望持续上行。
集团船舶总装资产整合有序推进,竞争格局改善,效率提升可期。船舶总装资产整合推进,竞争格局有望优化。中船集团旗下总装资产整合有望进一步加强内部协同,提升规模效应和加强精益化管理。
2、船用发动机是船舶“心脏”,行业竞争格局佳。随着船舶行业周期上行,船用发动机供需关系紧张,价格持续上涨。公司作为船用发动机龙头企业,有望优先受益于船舶周期上行。
3、柴油机后市场业务空间广阔,公司蓄势待发。公司柴油机售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已初步搭建全球服务体系,形成了“1+8+20”的全球服务网络布局。2024年柴油机售后服务营业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长近25%。国内市场,公司成功中标海警某部2024年装备定点维修服务单位,并完成上海保税区中心仓建设。海外市场,公司与10 余家合作伙伴签订服务协议,完成阿姆斯特丹海外仓建设,海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4、AIDC发展带动燃机发电的需求,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燃气轮机生产企业有望受益。公司聚焦中小型燃气轮机市场(功率范围5MW-50MW,应用于舰船动力、工业驱动及发电等领域),国内燃气轮机研制单位较少,具有自主研发能力中小燃气轮机厂商仅公司和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2024年公司新接燃气轮机11台,同比增长22.22%。公司有望受益于AIDC发展来带燃气轮机需求上行。
盈利预测与估值 :看好公司在船舶行业的大发展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约600、681、757亿元,同比增长16%、13%、11%,CAGR=14%;归母净利润约21.4、30.1、37.7亿元,同比增长54%、41%、25%,CAGR=39%。对应PE约23、16、13X,PB约1.2、1.1、1.0X。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船舶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2)竞争格局恶化;3)原材料价格波动。
□.邱.世.梁./.王.华.君./.张.菁 .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