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友钴业(603799):新能源金属及正极材料一体化龙头 受益行业大发展
事件: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97 亿元,同比增长23.78%;归母净利润27.11 亿元,同比增长62.26%。主要是因为公司多款产品出货量增加和钴、铜系列产品涨价所致。
点评:
钴系列产品价格回暖,公司受益。根据USGS 数据,2024 年全球钴矿产量29.0 万吨,其中刚果(金)产量22.0 万吨,全球占比76%,为全球第一大钴矿供应国。刚果(金)自2025 年2 月起实施为期四个月的钴出口禁令,并于6 月再次延长至9 月22 日,预计2025 年全球钴供应将大幅减少,MB 钴价从年初9.81 美金/磅稳步攀升至报告期末的15.16 美金/磅,期间涨幅近55%。需求端,主要得益于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和硬质合金等市场贡献稳定发展。公司的钴资源主要来自非洲,主要产品为粗制氢氧化钴,钴矿料由自有矿山供应和向当地矿业公司采购,另外,在印尼的镍钴矿增加了公司钴资源储量和来源。报告期内,钴产品出货量2.08 万吨,同比下降9.89%。
镍产能全面释放,出货量大幅增长。据SMM 数据,2025 年H1,全球原生镍供应约180 万吨,需求约174 万吨,随着新需求的拉动,镍供应过剩局面好转。截止2024 年底,公司在印尼先后建成华越6 万吨湿法项目、华科4.5 万吨高冰镍项目、华飞12 万吨湿法项目,收购擎天火法项目,总计具备约24.5 万吨(金属量)镍中间品生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上游红土镍矿湿法冶炼产能全面释放,持续稳产超产,湿法项目持续领跑,MHP出货量约12 万吨,同比增长超40%。镍产品累计出货量13.94 万吨,同比增长83.91%,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年产12 万吨镍金属量的Pomalaa 湿法项目开工建设,年产6 万吨镍金属量的Sorowako 湿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波马拉园区展开建设。
锂资源储量增加,硫酸锂产能有序推进。公司锂业务主要来自自有矿山,主要产品为锂辉石精矿、透锂长石精矿,为国内锂盐厂提供原料。公司通过补充勘探,Arcadia 锂矿资源量从150 万吨碳酸锂当量增加至245 万吨,品位提升至1.34%;项目生产运营指标不断优化,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年产5 万吨硫酸锂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建设完成。
锂电正极系列产品增长,新型锂电材料技术不断进步。公司通过全球资源配置、前驱体和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布局,不断完善能源金属产业链。据统计,2025 年H1 全球三元材料产量为45.5 万吨,同比下降4.5%,中国三元材料产量为32.1 万吨,同比增长7.3%。公司实现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 万吨,同比增长17.68%,超高镍9 系产品占比提升至六成以上。三元前驱体出货量4.21 万吨,因主动减少部分低盈利产品出货,优化产品结构,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公司积极开发多款新型锂电材料,多款高端镍产品开发并实现量产,多款4.55V 高电压四氧化三钴产品量产,钠电聚阴离子实现工艺定型,富锂锰基前驱体首代定型、二代预研并切入固态/低空/机器人供应链。同时,公司持续与锂电行业头部公司保持密切合作,扩宽正极材料谱系,多款用于车用大圆柱电池、e-VTOL 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的9 系超高镍三元正极已率先实现规模化出货并持续放量,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应用于终端客户1000 公里超长续航车型,全固态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开发全路线覆盖。海外产能持续推进,印尼华能5 万吨三元前驱体一期项目实现批量供货,为进入北美市场奠定基础;匈牙利正极材料一期2.5 万吨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年内建成,助力公司深度嵌入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抢占欧洲乃至全球锂电产业链市场先机。
投资建议:公司积极开发全球的锂镍钴矿产,资源储量和产出量不断提高,且实现了资源到锂电材料以及回收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预测2025-20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18 亿元,68.88亿元和75.24 亿元,对应的PE 分别为14 倍,12 倍和10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矿产资源和材料市场全球化,国际贸易关系对行业有较大影响;新能源汽车是锂电池最大的市场,该行业的变化对电池材料的供需有明显影响;其他风险。
□.张.文.臣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