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赛生物(688065):1H25公司业绩同比增长 生物基聚酰胺项目持续推进

时间:2025年08月27日 中财网
事件:2025 年8 月15 日,凯赛生物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6.71 亿,同比上涨15.68%;归母净利润3.09 亿元,同比上涨24.74%;扣非净利润2.96 亿元,同比上涨23.67%。


  点评:2025 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和盈利同比均上涨。2025 年上半年公司总体销售毛利率为33.85%,较2024 年同期上涨2.63pcts。2025 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下跌17.89%;销售费用同比上涨9.77%;研发费用同比上涨23.13%。2025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17.01%, 较去年同期增加0.11pcts。我们认为,公司2025 年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持续放量,销售收入以及销售毛利持续上涨,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等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1H25 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下跌。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9 亿元,同比下跌22.08%;投资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74 亿元,同比-175.61%,主要系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A 股股票,募集资金到账,公司为增加暂时闲置资金收益,购买结构性存款导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36 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86.84亿元,同比上升87.48%。应收账款3.48 亿元,同比上升14.06%,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从2024 年同期5.26 次变为5.61 次。存货周转率上升,从2024 年同期0.71 次变为0.94 次。


  公司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研发项目取得进展。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费用1.23 亿元,同比增长23.13%,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37%,且在绿色二元酸、生物基哌啶、生物基长链聚酰胺、高温聚酰胺、连续纤维增强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等研发项目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望为其未来业务拓展奠定基础。2025 年上半年,公司长链二元酸产品在保持全球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通过技术突破与产品优化,持续拓展市场空间,系列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生物法癸二酸为市场提供了绿色解决方案。此外,公司于2025 年初完成生物基哌啶许可证办理,并开始生产销售;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及其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在更多应用领域进行商  业化验证。我们认为,公司以创新为引擎,持续强化研发能力、提升整体研发水平,有望持续积累技术优势。


  携手招商局集团及下游客户,推进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复合材料应用落地,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根据公司2025 半年报,截至1H25 公司控股股东已变更为上海曜修,CIB 和招商局集团向上海曜修的注资已经完成,定向增发已经完成,公司以此引入59.15 亿元资金用于业务发展,公司与招商局集团及其体系基于生物基新材料的合作也已经全面展开。2025 年上半年,公司在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及其连续纤维复合材料(Bio-PPA CFRT)的成型工艺、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产品方案获得头部产业客户认可,并在更多应用领域进行商业化验证。


  根据公司2025 半年报,在2025 年2 月公司与福建时代泽远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绿水长青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杭州卡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联合设立安徽凯酰时代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将主要从事生物基复合材料电池壳体、储能箱体、汽车零部件以及其他交通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5 年4 月,公司与株式会社3p.com 联合设立合肥氢禾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将致力于开发热塑性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应用,包括氢气储存和运输、城市空中交通、风电叶片等领域;


  2025 年8 月,合肥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发布凯酰时代公司的宁德时代-凯赛(合肥)生物基电池壳制造基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公示,该项目将建设18 条电池壳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总投资5 亿元,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50 万套生物基电池壳的生产能力。以生物基聚酰胺材料制成的动力电池上盖板产品具备降本、减重、减薄等优势,且高阻燃、低碳、可回收,符合动力电池厂商对于电池轻量化、高安全性、环保减碳的需求。随着该项目的推进,公司和宁德时代有望推动生物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落地应用。


  此外,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建设稳步进行。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项目计划按两期投资,计划总投资规模为800 亿元,其中一期投资计划投资450 亿元,二期计划投资350 亿元。产业园一期核心项目包括240 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年产50 万吨生物基戊二胺项目、年产90 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和年产8 万吨生物基长链二元酸项目。截至1H25,项目一期已开始投资建设,成立太原技术公司、太原材料公司和太原科技公司,其中国有持股主体、政府产业基金等在一期项目中合计认缴出资39.90 亿元,公司在一期项目中合计认缴出资40.10 亿元。我们认为,随着公司重点建设项目的先后建成、投产,新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公司产能将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持续领跑行业。


  公司重视股东回报,持续进行现金分红。根据公司发布的《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其《关于2024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中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4 元(含税),公司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截至董事会召开日,公司总股本7.21 亿股,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数234.12 万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约2.88亿元(含税)。我们认为,公司对股东回报持续优化,传递积极经营信号,稳定市场预期,有望坚定投资者信心。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5.37/47.04/57.0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7/8.17/10.12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  0.94/1.13/1.40 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倍数分别为57.3X、47.5X、38.3X。


  我们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长链二元酸产品、生物法癸二酸等产品持续放量,利好公司业绩;2)公司携手招商局集团及下游客户推动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复合材料应用加快落地,与宁德时代合作的合肥生物基电池壳项目持续推进,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建设稳步进行,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3)公司持续关注股东回报,有望增强投资者信心。我们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波动风险;新建项目进展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等。
□.肖.亚.平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