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意电气(300304):二季度业绩历史新高 跨领域平台型公司爆发可期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报,2025Q2 实现收入5.75 亿元,同比+3.88%,归母净利润1.24 亿元,同比+16.78%,环比+27.92%,扣非归母净利润1.19 亿元,同比27.34%,环比+30.69%,利润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公司近期公告拟与辰致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本次合作涉及智驾域控等产品,将把公司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至数千至上万元,云意将给合资公司供应核心零部件,同时取得投资收益,带来显著收入及利润弹性。
随排放标准从欧六向欧七,国六向国七切换,氮氧传感器市场将迎来明显扩容,云意有望在其中占据可观份额,贡献显著业绩弹性。此外公司雨刮系统、功率半导体、新能源连接类零组件、微特电机控制器等成长业务均处于快速增长中,公司有望成为横跨多个领域的平台型公司。
事件
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2025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98 亿元,同比+6.95%,归母净利润2.22 亿元,同比+5.24%,扣非归母净利润2.10 亿元,同比+8.80%,毛利率33.40%,同比+0.46pct,净利率22.57%,同比+0.32pct,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5 亿元,同比+180.47%。看单季度,公司2025Q2实现收入5.75亿元,同比+3.88%,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16.78%,环比+27.92%,扣非归母净利润1.19 亿元,同比27.34%,环比+30.69%,单季度业绩创历史新高。毛利率34.64%,同比+1.20pct, 净利率24.27%,同比+3.43pct。截至2025 年6 月30 日,公司账面约19 亿现金。
简评
携手长安开拓智驾域控制器,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公司于25 年8月8 日盘后发布关于签署《合资合作备忘录》的公告,拟与辰致集团(长安汽车第一大股东)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4.02 亿元,公司持股比例30%,合资公司涉及业务范围为汽车及摩托车智驾域控、动力域控、多合一电源、座舱域控、底盘域控、车身域控等。公司传统业务智能电源控制器单车价值量约为60-70 元左右,其他成长业务单车价值量大部分也集中在几十元至几百元范围,本次合资公司涉及业务智驾域控等产品单车价值量为数千至上万元,大幅提升,且随智能驾驶升级价值量有望继续增加。7 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汽车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集团目标2030 年整车产销500 万辆,合资公司产品有望拿下长安体系内可观份额,实现可观 销售额及利润,云意在获取股权比例对应的投资收益的同时,还将供应合资公司PCBA 等各类核心零部件,产生显著收入及利润弹性。此外,本次合资有望帮助公司将雨刮系统、充电枪、高压连接器、氮氧传感器等业务加速导入长安。
氮氧传感器前装市场放量在即,欧七国七下爆发可期。公司25H1传感器类产品实现收入0.45亿元,同比-48.47%,核心原因为公司24 年底剥离利润率较低的胎压传感器业务。氮氧传感器作为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关键部件,可实时监测尾气中 NOx 浓度,该领域涉及陶瓷材料、高温共烧等多学科交叉技术,技术壁垒高,长期被国外厂商主导。公司目前已掌握核心芯片开发与控制系统算法,依托专业化陶瓷芯片技术团队、国际先进的芯片制作工艺及数字化品质监控,产品可靠性与稳定性达行业高标准,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技术实力。公司在国内深度对接玉柴、全柴、潍柴等头部发动机制造商,实现稳定配套;国际市场已通过戴姆勒、依维柯等知名车企供应商准入审核。随着排放标准逐步从欧六向欧七,国六向国七切换,氮氧传感器市场将迎来明显扩容,公司已经在针对国际客户“欧七”合规需求提供定制化方案,有望在增量市场中占据可观份额,贡献显著业绩弹性。此外公司还将向颗粒物传感器、氧传感器等多品类延伸,贡献新的增长点。
雨刮系统、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部件、微特电机控制器、半导体功率器件等业务有望多点开花。在过去几年刮臂刮刷业务快速增长之后,公司正以“量价齐升”为核心逻辑,向高附加值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延伸,重点拓展联动装置、雨刮电机及控制单元等系统组件业务,25H1 公司智能雨刮系统产品实现收入1.38 亿元,同比+26.98%,同时毛利率达30.31%,同比+5.04pct。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得20 余个智能雨刮系统项目定点,覆盖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集团、上汽集团、江淮汽车等核心客户,随着上述项目逐步进入量产阶段,公司雨刮业务有望呈现加速发展。公司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部件经过几年培育进入快速放量期,目前公司各类高低压精密连接件已大批量配套博世、法雷奥、华为等国际头部客户,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主驱电机系统等核心部件;车用高压连接器已批量交付徐工动力、博世,充电连接器则大批量供货科大智能等头部桩企,间接服务吉利、小米等车企,25H1 公司新能源连接类零组件实现收入0.46 亿元,同比+48.43%。微特电机控制器板块,公司具备自主研发的无感FOC 底层、驱动层及应用层全栈算法,同时实现了从核心元器件到结构件的全栈自研自制体系。通过与朗信、南方英特、皮尔博格等头部系统集成商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产品已切入国内原厂配套核心市场实现批量供货,服务于比亚迪、赛力斯、小米汽车等主流新能源车企,市场份额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公司在大功率二极管产品上开创了国际领先的化学裂片技术,Press fit、TVS 二极管等业务份额不断增长,25H1 公司半导体功率器件实现收入1.09 亿元,同比+39.20%。
垂直整合带来成本优势,深耕技术铸就平台企业。公司产品零部件自制率高,通过极致的垂直整合,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司的内部配套需求,大大降低采购成本,而且能保证产品品质,并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及时满足客户交付要求。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在大功率车用二极管、高度集成的模块化芯片和精密嵌件注塑件、PCBA、陶瓷高温共烧、精细高分子化工等关键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基于这些核心技术能力公司将不断拓展产品类型,有望成为横跨多个领域的平台型公司。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3 和5.86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与宏观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全球及国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均会对我国汽车生产及消费带来影响。公司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企业,是支撑和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是汽车行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下游行业汽车产销规模直接影响到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状况。如未来公司主要产品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将可能造成公司在国内市场的订单减少、销售困难、存货积压等状况。
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风险:为丰富公司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保障公司经营的持续稳定增长,公司已积极投入新能源功率模块、半导体分立器件、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公司在获得客户的新产品订单前,一般要经过性能分析、材料定制、工艺设计、调整和不断试验的过程,需投入开发成本较大;此外,新产品需经过客户严格的质量认证后方可批量供货,且认证过程周期长、环节多,存在的不确定性较大。
因此,受研发能力、研发条件、客户认证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存在不能如期完成新产品开发或新产品未通过认证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的风险。
□.秦.基.栗./.邓.皓.烛./.林.赫.涵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