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600418):与华为合作打造高端品牌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投资端增速明显放缓,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呼之欲出”,市场关注的是对基本面的托举作用,背后的关键是杠杆作用有多大?我们认为,今年的政策性工具的撬动作用很难超过2022 年,一方面是优质项目可能更加紧缺,另一方面,化债还是财政工作重心,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不止是缺资本金,项目杠杆主体和融资限制也是制约。因此,静态来看政策性金融工具对社融的影响也仅仅是延缓下行节奏,央行仍然要支持性态度,债市不悲观。
为什么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金融工具是“准财政”工具,为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托举经济、延缓基建下滑速度。本轮规模为5000 亿元,后续也不排除进一步追加的可能。
央行是否进行配套支持? 我们预计本轮央行将通过PSL 等结构性工具进行支持。
投资范围包括哪些?本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向或与特别国债项目接轨,主要包含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外贸和交通水利等传统基建领域。
杠杆作用如何?考虑2022 年部分资金通过委托贷款形式体现,叠加对贷款的撬动作用,实际上政策性政策工具对社融的杠杆系数估计为5.5 倍左右。
我们预计本轮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将2025 年社融同比从8.3%抬升至8.7%左右,节奏上,年内社融增速仍保持下行趋势,只是斜率趋缓。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或有遗漏;经济表现可能超预期;市场走势存在不确定性
□.邢.重.阳./.李.渤 .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