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电子(600570):公司持续深化战略聚焦 全面拥抱AI积聚势能

时间:2025年08月26日 中财网
事项: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6亿元,同比下降14.44%,实现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771.57%,实现扣非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41.89%。


  平安观点:


  公司整体收入同比有所下降。收入端来看,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26亿元,同比下降14.44%,下降主要受到金融机构IT预算整体收紧、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采购流程拉长等因素影响,另外,公司主动优化业务结构,战略性收缩部分非核心业务。除了数据服务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1.71 亿元, YoY+2.13% ) 、企金业务( 2.49 亿元,YoY+4.86%)外,公司其他各收入分项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上半年同比降幅较大的主要是资管科技服务(4.88亿元,YoY-32.35%)和风险与平台科技服务(1.44亿元,-33.86%),此外,公司财富科技服务(5.32亿元,YoY-3.13%)、运营与机构科技服务(5.12亿元,YoY-7.17%)、创新业务(2.32亿元,YoY-7.55%)同比均有下滑。


  公司利润端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持续专注研发投入。利润端来看,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771.57%,实现大幅增长,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本期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同比显著增长。去年同期公司投资的赢时胜、星环科技股票按照其他非流动性金融资产确认和计量,有大额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本期赢时胜股票按照长期股权投资确认和计量,股价变动不再影响当期利润表,而是按照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上半年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41.89%。费用方面,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91pct 至67.18% , 其中: 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1.86pct/1.00pct至11.88%/12.59%。研发方面,公司持续重视研发投入,优化技术研发体系,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0.36亿元,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75pct至42.71%。毛利率方面,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1.76pct至69.56%,分项来看,企金业务(毛利率42.29%,YoY+17.35pct)提升幅度较大,绝大多数业务毛利率均同比下滑。但从公司毛利率静态水平来看,我们认为公司将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和产品竞争力优势。


  公司持续深化战略聚焦,核心产品上线有序推进。财富领域,公司新一代核心产品UF3.0签约多家券商项目,并完成多家券商新一代项目POC测试,若干头部券商项目已完成全量客户切换上线。资管领域,公司新一代投资交易系统O45在证券、保险资管、信托行业中标多家客户,后续将重点解决新产品交付周期问题。数据服务领域,上半年公司推出AIDB系列数据产品,已基本完成核心基础指标的全面覆盖;推出WarrenQ投顾版,主要面向买方投顾场景;Agent大模型持续加速推广和验证,已上线聚源数据库200+API。企金业务领域,公司已经在南京成立子公司恒生启金独立运营,重点产品财资管理系统新增4家客户;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交易所业务新增6家客户,多级托管业务新增2家,债券柜台业务落地2家新客户,业务范围扩大到银行市场。


  公司全面拥抱AI,为未来发展积聚动能。数智化方面,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光子AI中间件平台,已在多家客户落地竣工,可以覆盖金融投研、投顾、合规、运营、投行等核心业务场景,并不断推动与国产算力的适配优化,并集成业界领先的大模型,实现多模型部署。公司对内实施数智恒生战略,构建多场景化 Agent,为设计、出码、测试等环节提效,推进研发体系变革,并取得一定成效。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坚持在关键领域确保资源投入,为未来增长积聚动能,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数字金融政策推进背景下,公司作为金融IT领先企业仍然有望充分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1亿元、14.49亿元、17.5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4元、0.77元、0.93元,对应8月25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61.0倍、51.0倍、42.1倍。公司始终保持市场和技术领先地位,积极推进金融信创适配,大模型等技术变革也将为公司带来业务重构的机会。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金融IT领域领先地位的保持,以及在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新一代投资交易系统等业务的发展突围,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金融机构IT预算不及预期。金融机构IT投入对应公司订单来源,若客户IT预算增长疲弱,将拖累公司业绩。


  2)公司信创业务发展不达预期。当前,公司新一代核心系统UF3.0、新一代投资交易系统O45等信创产品签约多家客户,但如果公司产品在金融信创领域的拓展不达预期,则公司信创业务将存在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3)金融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金融行业受监管政策的影响要远大于多数行业,如金融监管过于严厉,将限制产品服务创新及相应业务开展,在需求端抑制相应IT业务增长。
□.闫.磊./.黄.韦.涵./.王.佳.一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