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友钴业(603799):镍产品大幅放量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时间:2025年08月21日 中财网
事件:


  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报,公司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1.97 亿元,同比增长23.78%;归母净利润27.11 亿元,同比增长62.26%;扣非后归母净利25.87 亿元,同比增长47.68%。


  点评:


  镍产品出货量大幅增长,钴产品价格环比回升镍产品大幅放量支撑业绩增长。产量方面,2025 年上半年,三元前驱体出货量4.21 万吨,因主动减少部分低盈利产品出货,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 万吨,同比增长17.68%,其中超高镍9 系占比提升;钴产品出货量2.08 万吨,同比下降9.89%;镍产品出货量13.94 万吨,同比增长83.91%。价格方面,根据iFinD 数据,2025 年上半年8 系三元前驱体均价、8 系三元材料均价、钴现货均价、镍现货均价同比2024 年上半年分别下降0.69%、下降10.12%、下降3.03%、下降8.52%;环比2024 年下半年分别增长1.29%、下降4.04%、增长18.22%、下降2.36%,受益于刚果(金)出口管制,钴价格环比回升。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销售净利率同比上行


  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5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5.86%、9.33%,分别同比减少0.71pct.、增加1.44pct.。分产品毛利率方面,2025 年上半年公司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钴产品、镍产品毛利率分别同比增加2.69pct.、增加1.01pct.、增加15.07pct.、增加0.21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减少0.07pct.、减少0.62pct.、减少1.11pct.、减少0.91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是股份支付费用和服务费下降所致,财务费用率下降主要是融资成本降低和汇率波动所致,研发费用率下降主要是职工薪酬和材料耗用下降所致。


  深化全球布局,项目有序推进


  上游资源端,在印尼,公司新增参股2 个红土镍矿,镍钴资源储备进一步增厚;年产12 万吨镍金属量的Pomalaa 湿法项目开工建设;年产6 万吨镍金属量的Sorowako 湿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波马拉园区展开建设。在津巴布韦,通过补充勘探,Arcadia 锂矿保有资源量增加至245 万吨碳酸锂当量,品位提升至1.34%;年产5 万吨硫酸锂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建设完成,项目建成后有望进一步降低锂盐生产成本。下游锂电材料端,印尼华能5 万吨三元前驱体一期项目实现批量供货;匈牙利正极材料一期2.5 万吨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年内建成。


  盈利预测与评级


  公司以镍钴锂资源保障为支撑,向锂电材料等下游环节拓展,业务形成一体化优势。在中性情景下,考虑到公司镍产品大幅放量和积极降本增效,我们上调公司2025-2027 年归母净利预测分别为56.66、62.80、69.45 亿元,EPS 分别为3.33、3.69、4.08 元/股;对应2025 年PE 为13.53X,低于可比公司的均值,维持公司的“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风险:由于镍、钴、锂、铜金属受全球经济、供需关系、市场预期、投机炒作等众多因素影响,其价格具有高波动性。如果未来镍、钴、锂、铜金属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损失及经营业绩不及预期、大幅下滑或者亏损的风险。


  汇兑风险:公司目前业务布局高度国际化,主要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出口销售主要采用美元结算,因而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公司境外子公司记账本位币多为美元,人民币汇率变动将给公司带来外币报表折算的风险。


  环境保护风险:若未来国际国内可能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更为广泛和严格的环保管制措施,公司的环保成本和管理难度可能随之增大。


  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公司仍有部分产品尚在开发认证过程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无法完成预期目标的风险。同时,新能源锂电材料技术含量较高,技术更新升级较快,公司能否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率先突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管理风险:公司业务具有跨国跨地区、产品品种多、产业链条长的特点,增加了公司的管理难度。如果公司经营管理体系、投资管控能力及人力资源统筹能力不能随着公司业务的国际化扩张而相应提升,未来公司业务的发展将受到影响,投资项目面临不达预期的风险。


  跨国经营风险:公司经营布局高度国际化,受制于投资地所在国以及终端市场所在国的产业政策、政治、经济、监管、法律等不确定性因素,未来如果公司无法有效应对并化解上述风险,则有可能导致公司面临相关诉讼以及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产能过剩风险:随着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以及全产业链各环节产能的逐步释放,动力电池、锂电材料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叠加的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如未来行业产能持续过剩,需求增长缓慢,则有可能导致公司面临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张.珂    .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