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比中光(688322):经营反转持续验证 人形机器人产品加速适配

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中财网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5 半年报,以及与地平线&地瓜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继2025Q1 首季度盈利后,2025Q2 归母净利润环比大幅提升,剔除股份支付后上半年利润达7000 万元,经营反转持续验证。


  奥比中光是行业领先的机器人视觉及AI 视觉科技公司, 也是国内最早深耕机器人细分赛道的企业之一。机器人3D 视觉产品正加速放量,产业生态逐步完善。我们看好产业趋势带来的下游放量,以及公司战略变化带来的“经营反转”持续。


  事件


  (1)公司2025 上半年实现营收4.35 亿元,同比增长104. 14%;归母净利润6019.01 万元,上年同期亏损5337.31 万元, 大幅扭亏为盈。单Q2 来看,实现营业收入2.44 亿元,同比增长102. 99%,归母净利润3587.51 万元,去年同期亏损2459.25 万元。


  (2)2025 年8 月11 日,奥比中光与地平线及其控股子公司地瓜机器人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机器人智能化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与产品优势,携手推动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落地应用。


  简评


  Q2 归母净利润环比提升47.54%,剔除股份支付后上半年利润达7000 万元


  下游多点开花,2025H1 营收翻倍增长。我们认为,公司营收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几个方面:①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了各类新型AI 端侧硬件对于3D 视觉能力的需求,3D 打印、服务机器人等快速放量;②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公司提出了更多的适配需求;③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在韩国、波兰、欧洲、北美等地快速放量;④“碰一下”支付、医保等为生物识别传统业务赋予新的活力。


  继2025Q1 首季度盈利后,2025Q2 归母净利润环比大幅提升。公司Q2 归母净利润3587.51 万元,环比提升47.54%,剔除股份支付后,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7000 万元,2024H1 剔除股份支付后归母净利润达7000 万元,经营反转持续验证。


  机器人3D 视觉产品加速放量,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公司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有70%左右市占率。服务机器人方面,公司已与云迹科技、擎朗智能、普渡科技、高仙机器人、Lions Bot 等多家国内外服务机器人客户实现了业务合作,覆盖了割草机、酒店配送、楼宇配送、商用清洁、ROS 教育等应用场景。在养老陪伴机器人场景,公司与韩国领先的护理机器人公司Robo Care 进行合作,陆续推出了多款机器人产品,为不同场景下的老年人护理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如搭载了公司Gemini 335L 双目结构光相机的机器人SILBOT 可用于老年人激活脑力和进行预防痴呆的认知训练,通过捕捉现场学员的动作反应和位置,可让机器人实时与学员进行“情感交流”, 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人形机器人系列3D 视觉传感器逐步配套本体。公司近年推出的Gemini335 系列、Gemini336 系列3D 结构光深度相机等产品兼顾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性价比和实用性,可用于各类型人形机器人在室内外复杂场景下执行视觉应用,2025H1 搭载公司产品的“天工”机器人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的冠军。


  与地平线、地瓜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机器人“慧眼”与“智脑”强强联合。2025 年8 月11 日,奥比中光与地平线及其控股子公司地瓜机器人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机器人智能化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与产品优势,携手推动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落地应用。早在2022 年,奥比中光与地平线已建立生态合作,联合推出了适用于服务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的3D 视觉应用解决方案。基于深厚的合作与互信基础,此次协议签署将进一步深化双方的生态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业务共同发展和长期共赢。


  看好产业趋势带来的下游放量,以及公司战略变化带来的“经营反转”持续


  当AI 有了物理载体,需借助3D 视觉传感器与外界交互,从小家电装摄像头,到3D 打印,到工业机械臂,使用视觉传感器的“老场景新需求”越来越多。公司此前场景单一,但当前下游正快速放量。同时,公司的“ 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催化。自上市以来,公司聚焦刚需下游市场进行突破,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推出差异化、高性价比的产品,叠加2025 年逐季度盈利,我们认为整体经营反转的趋势有望长期持续。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奥比中光是行业领先的机器人视觉及AI 视觉科技公司,也是国内最早深耕机器人细分赛道的企业之一。自研技术积累超20 年、机器人落地应用近10 年,成长为市场上为数不多能够提供全套自主知识产权3D 视觉感知产品的企业,也是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 视觉感知技术路线的公司之一,在中国服务机器人3D 视觉市占率超过70%。


  分业务假设:


  (1)生物识别板块:该项业务为公司传统主业,考虑扫脸支付推广速度减缓,同时公司该项业务已有较高市占率,得益于医保、智能门锁等新业务开拓,该板块维持稳健增长, 假设2025-2027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3.87%/27.08%/21.31%;同时考虑到降本增效持续,人均效能提升,假设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5%/36%/37%;(2)AIOT 板块:得益于服务机器人、3D 打印、人形机器人等下游放量,该板块预计呈现中高速增长, 假设2025-2027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47.31%/80.39%/67.82%;该项业务壁垒更高,毛利率较高,假设2025-2027 年毛利率分别为51%/55%/59%;


  (3)工业三维测量业务:该项业务为子公司主导,体量较小,假设2025-2027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0%/10%/ 10%;随着规模效应和产品升级,假设2025-2027 年毛利率分别为66%/66%/66%。


  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26 亿元、16.90 亿元、26.6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 亿元、2.87 亿元、4.83 亿元,同比分别变动为:大幅扭亏为盈、+86.44%、+68.28%,对应2025-2027 年动态PE 分别为209、112、67 倍,首次覆盖,考虑到公司产品较强的竞争优势,以及下游需求放量趋势,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分析


  (1)尚未盈利的风险。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3D 视觉感知产品在部分细分领域虽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但公司尚处于下游扩张初期且相关领域仍处于爆发早期,规模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同时, 为保持核心技术领先优势,公司按照“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进行研发布局,仍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若公司2025-2027 年毛利率分别下滑2pct,即2025-2027 年毛利率分别为45.57%、49.64%、53. 88 %,则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将达到1.34、2.55、4.32 亿元。


  (2)3D 视觉感知技术迭代创新的风险。全球3D 视觉感知技术领域呈现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格局, 主流方案涵盖结构光、iToF、dToF 及Lidar 等。作为技术创新驱动型企业,公司早已构建了“双轮驱动型”技术体系:纵向维度形成覆盖光学设计、芯片开发、算法优化的全栈式研发能力;横向维度完成结构光、iToF、d To F、Lidar 等多技术路线的深度布局,形成多维技术储备矩阵。在人工智能与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双重驱动下,3 D 视觉感知行业正经历技术范式快速演进期。当前下游应用场景呈现智能化需求指数级增长与解决方案迭代周期缩短的双重特征,客户对深度感知精度、环境适应性及系统集成度提出更高要求。该市场动态演化特征对公司现有技术储备的迭代升级能力构成一定挑战。


  (3)核心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公司所处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同行业公司对于核心技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加强对原有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激励和新型人才的引进,则存在核心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许.光.坦./.章.合.坤./.籍.星.博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