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辉龙(688575):发光业务高增长 积极布局AI检验+出海
核心观点:公司是国内自身免疫诊断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凭借“特色入院、常规放量”的策略在化学发光领域实现超过行业平均增速的高增长(24年体外诊断行业承压,公司非新冠自产业务收入16.72亿元,同比增长26.13%)。化学发光行业集采、DRG控费、收费价格调整等政策影响已有预期,器械集采优化政策将有助于行业龙头业绩确定性和估值修复,公司自产业务有望维持稳健增长,海外业务也进入发展快车道。同时公司重视AI布局,自主研发了iTLA Max实验室智能化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并开发了ANA智能判读系统和智能胰岛功能评估系统等产品,对医学细分领域的深刻理解以及产学研方面的持续积累是亚辉龙在AI方向上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有望借助AI并结合临床需求持续进行产品转化。
国内自免检测龙头,“特色入院、常规放量”策略助力公司在发光领域逐步崛起。公司是国内化学发光领域的领军企业,成立之初以自免检测领域为切入点,凭借着在自免、生殖等特色项目上的优势,实现仪器的快速入院,截至2024年末,公司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数量覆盖率超69%,随着产品矩阵的完善和试剂质量的提升,常规项目上量明显,2020-2024年公司非新冠自产业务复合增速为31.4%,其中化学发光业务复合增速为35.9%。
2024年IVD板块受政策等因素影响承压,公司化学发光业务实现超过行业平均的高增长。根据我们外发的报告《医药上市公司24年报及25年一季报业绩回顾》,2024年IVD板块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6.45%、64.98%、66.44%。2024年公司非新冠自产业务营业收入16.72亿元(+26.13%),其中国内非新冠自产业务收入14.22亿元(+21.14%),海外非新冠自产业务2.50亿元(+64.78%),国内非新冠自产业务自24Q3以来增速有所放缓,主要由于行业受DRG医保控费及集采等因素影响,同时公司主动调整渠道库存,导致短期业绩有所承压。展望25Q2及全年,去年下半年由于去渠道库存等因素影响基数较低,下半年公司收入有望恢复较高增长,全年预计公司收入及利润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集采、DRG控费、收费价格调整等政策的影响已有预期,未来将逐步出清,国产替代持续推进。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统计,2023年我国化学发光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71.4亿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20%,从竞争格局上来看,以罗雅贝西为代表的进口企业仍然占据国内70%以上的化学发光市场份额,国产替代空间仍有较大的空间。目前国内化学发光四大类常规检测项目均已进行集采,降价幅度较为温和,以术前八项为例,集采后预计经销商仍有一定的毛利率空间,集采对于公司试剂出厂价影响已有预期,而DRG医保控费、医保飞检等影响也已经部分反映。
公司积极布局出海,海外业务进入发展快车道。海外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加大海外本地化服务和海外品牌建设,如在沙特、突尼斯等地建立服务中心,随着公司海外品牌认可度的提高,公司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试剂销量提升,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52.08%,海外市场开始步入收获期。
公司乘AI技术发展浪潮,加速智慧化实验室布局及结合临床需求进行产品转化。AI正推动IVD行业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AI相关应用已经渗透到IVD各个环节,如加速试剂及仪器的研发,提高生产的自动化以及加快售后的响应速度等。AI是目前IVD企业需要重点布局的方向,也是亚辉龙等国内企业追赶进口企业的加速器,AI技术的发展有望持续为公司赋能及提效。公司重视AI与临床诊断需求结合,2018年公司成立子公司亚加达专注实验室智能信息系统开发,自主研发了iTLA Max实验室智能化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并开发了ANA智能判读系统和智能胰岛功能评估系统等产品。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拉低了IVD企业布局AI的门槛,但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和专业壁垒,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呈现出显著的垂类特征,对医学细分领域的深刻理解以及产学研方面的持续积累是亚辉龙在AI方向上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长期重视产学研合作,在自免、心血管、生殖、糖代谢、过敏原等领域有深刻的理解,并与多家顶级医院有科研合作,未来有望借助AI持续进行产品转化。
盈利预测与估值:随着国内政策的影响逐步减弱,公司国内外装机量的快速提升,有望持续带动试剂销量的增长,常规业务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增长态势,同时,公司也持续加大降本增效力度,且随着试剂上量带来规模效应的提升,未来利润增速有望高于收入增速(今年由于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云康集团有限公司的股票)公允价值变动亏损,可能影响归母净利润增速)。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22、27.59、32.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45%、18.80%、17.6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1、4.42、5.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96%、29.91%和24.44%。以2025年5月15日收盘价计算,2025-2027年PE分别为24、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集采政策风险:2023年安徽省牵头25省联盟进行了传染病、性激素等化学发光试剂的集中带量采购,2024年9月底部分省份开始陆续落地执行。2024年,安徽省继续牵头开展了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等化学发光试剂的集中带量采购,预计2025年Q3开始执行,集采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出厂价形成一定冲击,影响公司产品的收入及利润率水平。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IVD行业内厂家较多,行业竞争正逐步加剧,不排除部分厂家为扩大市场份额出现降价行为,影响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试剂出厂价的下降。
3)DRG/DIP等医保控费政策风险:随着各地区逐步推进DRG/DIP等医保控费政策,可能导致部分检验项目开单减少,影响行业检测量。
4)检验项目价格治理的风险:2024年国家医保局对于肿瘤标志物、BNP和PRO-BNP等项目进行价格治理,合理下调部分检验项目价格,推进各省间检查检验价格相对均衡,未来不排除检验项目价格治理持续铺开的可能性,可能会导致公司试剂的出厂价格有所下降。
5)研发及注册进展不达预期的风险:公司的微流控、测序仪等产品线仪器仍处于研发中,化学发光试剂项目仍在持续拓展,公司仪器及试剂的研发进展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6)医疗合规要求提升影响:医疗行业合规要求提升等政策可能导致招投标进度延后,导致仪器装机数量减少,进而影响试剂产出。
□.贺.菊.颖./.王.在.存./.应.瑛./.喻.胜.锋./.李.虹.达./.李.楚.涵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