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威复材(300699):短期的业务波动不改未来长期向好趋势

时间:2025年05月09日 中财网
事件:公司发布2024 年年报及2025 年一季报。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5 亿元,同比下降2.6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1 亿元,同比下降15.12%。基本每股收益为0.90 元/股,同比减少14.63%。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65 亿元,同比增加10.5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 亿元,同比下降1.58%。


  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利润端带来较大影响。公司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和技术品质优势、多元的市场和应用场景以及相对分散的终端客户群体,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缓解了经营业绩对单一产品或单一客户或者单一应用场景的依赖,降低了市场环境或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碳纤维及织物业务、风电碳梁业务和预浸料业务构成公司三大业务板块,2024 年全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22.22 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比例合计90.70%。其中,碳纤维及织物业务占公司业务的比例从66.23%下降59.27%,但仍是公司的业务支柱和各板块拓展业务的重要基础;预浸料业务占公司业务的比例从 10.65%下降为9.53%,保持基本稳定;而风电碳梁业务在连续两年大幅下滑之后实现恢复性增长,占公司业务的比例也从16.94%回升至21.90%,有效缓解了碳纤维及织物业务下滑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公司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对公司整体业务的稳定效果;先进复合材料业务和装备制造外销业务合计占公司业务的比例从5.03%上升至8%,在公司业务中的显示度明显提升,反映了两块业务建立在厚积薄发基础上的健康成长。


  新产品开发取得较大成果,干喷湿纺工艺取得技术突破。碳纤维研发取得重要进展,继湿法T1100 级碳纤维成功研制并参与应用验证之后,公司新开发了干喷湿纺工艺的T1100 级碳纤维,并在有关项目考核评比中胜出。两款高端碳纤维的研制成功并形成批产能力,将满足不同高端装备对高端碳纤维的特色需求,为公司未来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新开发的高模型纤维TZ40S 提高了耐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批量生产,成功在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得到批量应用,并开始在特定装备领域进行应用验证;同时公司推出了高温增韧  环氧树脂配中模碳纤维的高性能预浸料,成功在有人机上得到应用;推出的中温增韧环氧树脂配高强高模碳纤维的高性能预浸料,成功在多款大型无人机上得到应用;新开发的面向3C 消费电子行业的超薄预浸料,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多个工艺和技术难关,满足了3C 消费电子应用的苛刻要求,成为手机折叠屏用碳纤维预浸料的重要供应商。


  受航空航天装备业务需求节奏因素影响,公司碳纤维业务出现短期波动。高性能工业用碳纤维目前依然处于供需失衡状态,从供给端,尽管新增投资有所降温,但已完成建设项目或在建设项目仍有较大增量产能释放空间,从消费端,虽然看到随着市场价格下跌碳纤维的材料竞争优势在不断提升,在低空装备、家用轿车、以及包括3C 消费电子等不断涌现的新兴领域应用得到快速拓展,但要体现出对市场富余产能的消化效果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而高性能工业用碳纤维的传统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压力容器、碳碳复材、建筑、以及高端体育器材等,由于各产业不同因素影响短期内或增长有限;装备业务尽管有着需求节奏的不稳定或容易受偶然因素影响存在不可预期性等特征,但是其整体应用需求有其内在的刚性特点,无论是航空相关业务、还是航天应用需求,短期的业务波动并不改相关业务未来长期向好的趋势,而高性能工业用碳纤维在未来一年可能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最早实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民营企业,也是我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成功实践者,由于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成功并实施了碳纤维的产业化,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碳纤维的垄断地位以及技术、装备的封锁,改变了全球碳纤维产业格局,确保了我国国防装备发展对关键材料碳纤维的急需,带动我国碳纤维产业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形成了公司在我国航空航天等国防装备领域碳纤维主力供应商地位。根据模型测算,预计2025年至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0、10.66、12.56 亿元,EPS 分别为1.13、1.28、1.51 元,对应P/E 分别为26.7、23.6、20.0 倍。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技术创新风险、财务风险、环保风险
□.付.浩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