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取消
飞荣达(300602)
预告年度2025-09-30
预测指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业绩变动预计2025年1-9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23,800万元至26,3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01.76%至122.95%。
预告类型预增
预测数值(元)2.38亿~2.63亿
业绩变动同比101.76%~122.95%
业绩变动环比2.23%~27.28%
业绩预计原因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6.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9.95%,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17.34亿元。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00万元~3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0.80%~129.9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3,800万元~26,3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76%~122.95%;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91.11万元~13,391.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00%~145.91%。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开拓新兴领域市场,深耕产业链上下游,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同时,公司持续提升全产业链的运营效率与成本费用管控能力,加大在前沿领域如服务器液冷散热、AI智能终端等研发投入与市场渗透,紧跟客户需求打造研产销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各应用领域的业务布局和产品结构,实现了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2、报告期内,随着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回暖与技术升级,终端产品对电磁屏蔽及导热散热材料及器件的需求及用量显著提升,叠加公司重要客户新项目的产品放量,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消费电子领域市场份额的增长。同时,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工艺研发上进行迭代,不断推动对产品结构的优化,公司消费电子领域的盈利能力稳步上升。此外,公司灵巧手相关业务也在有序进行中,目前产品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处于送样与测试阶段,为后续业务拓展奠定基础。公司通信领域业务开展顺利,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其中,AI服务器散热相关业务与部分重要客户的合作有序推进中,营业收入有所增长;公司凭借多年的散热技术积累与战略布局,持续加大研发和技术储备,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使公司保持技术领先,以保持通信领域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已定点的项目订单持续释放,带动销售收入逐步增加,新项目的定点落地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伴随新能源领域新项目订单的稳定交付,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高,产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3、报告期内,因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约为2,300万元,对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有一定影响。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3,700万元,主要为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以及合并同一控制下企业江苏中煜的影响。
预告年度2025-09-30
预测指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业绩变动预计2025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7,500万元至3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10.8%至129.96%。
预告类型预增
预测数值(元)2.75亿~3.00亿
业绩变动同比110.80%~129.96%
业绩变动环比0.54%~23.62%
业绩预计原因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6.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9.95%,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17.34亿元。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00万元~3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0.80%~129.9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3,800万元~26,3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76%~122.95%;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91.11万元~13,391.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00%~145.91%。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开拓新兴领域市场,深耕产业链上下游,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同时,公司持续提升全产业链的运营效率与成本费用管控能力,加大在前沿领域如服务器液冷散热、AI智能终端等研发投入与市场渗透,紧跟客户需求打造研产销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各应用领域的业务布局和产品结构,实现了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2、报告期内,随着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回暖与技术升级,终端产品对电磁屏蔽及导热散热材料及器件的需求及用量显著提升,叠加公司重要客户新项目的产品放量,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消费电子领域市场份额的增长。同时,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工艺研发上进行迭代,不断推动对产品结构的优化,公司消费电子领域的盈利能力稳步上升。此外,公司灵巧手相关业务也在有序进行中,目前产品已通过国内部分客户认证,处于送样与测试阶段,为后续业务拓展奠定基础。公司通信领域业务开展顺利,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其中,AI服务器散热相关业务与部分重要客户的合作有序推进中,营业收入有所增长;公司凭借多年的散热技术积累与战略布局,持续加大研发和技术储备,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使公司保持技术领先,以保持通信领域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已定点的项目订单持续释放,带动销售收入逐步增加,新项目的定点落地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伴随新能源领域新项目订单的稳定交付,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高,产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3、报告期内,因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约为2,300万元,对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有一定影响。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3,700万元,主要为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以及合并同一控制下企业江苏中煜的影响。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