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亚电子(605277) 指标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评述 |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展现复杂态势,传统强国和新兴市场增长与通胀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国家间贸易摩擦加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在智能革命浪潮下加速重构,以大模型与生成式AI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推动应用生态进入爆发阶段,挑战与机遇共存。中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带动下,消费新动能持续扩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与此同时,行业内卷问题加剧,跨越“中等技术陷阱”需要更多的创新技术升级。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格局和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公司管理层严格执行公司董事会的决议以及有关战略规划,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优化内部管理流程与迭代更新,构建高效企业管理体系,聚焦核心基本盘业务,前瞻性关注数据中心、液冷等新型应用场景下的线缆需求,持续加大高频高速铜缆连接线的产能扩张,拓展高速铜缆外部线赛道,共享市场机遇,拓展增量空间,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实现业绩稳健增长。 公司主营产品为消费电子及工业控制线材、通信线缆及数据线材、汽车线缆、新能源系列线缆及组件等四大板块,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智能办公、人工智能、通信设备、AI算力、大数据,汽车、新能源、机器人、医疗设备、传感器及半导体设备等产业领域。公司线缆产品嵌入智能终端整机销往全世界,与美好生活、品质消费,智能装备、万物互联、绿色科技等未来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诸多行业息息相关。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5亿元,同比增长19.57% ,实现净利润9,916.61万元,同比增长31.83%。公司业绩增长持续保持较高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受益于行业整体需求扩张,公司四大板块业务均实现增长;部分海外订单以欧元结算,欧元升值带来一定汇兑收益,以及公司短期贷款利率下调降低财务费用等等。报告期内,公司荣获H公司“ EXCELLENTQUALITYAWARD”及“优秀质量星火奖”、中兴“2024年度最佳质量奖”,“2024年度乐清市制造业10强企业”“乐清慈善贡献优秀企业”等荣誉。 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电子及工业控制线材”板块实现营收74,174.44万元,同比增长12.06%,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其原因主要系全球终端智能家电、高品质家电消费市场的需求增长,及公司积极研发创新,开拓新产品更多应用场景并逐步获得客户认可。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电子及工业控制线材”板块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38.13%,为公司主要基本盘,产品终端应用涵盖智能家电、智能办公、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设备、传感器及半导体设备等领域,主要终端应用客户包括松下、大金、海信、美的、小米、佳能、Brother(兄弟)、惠普、西门子、追觅科技、汇川技术、思灵机器人(Agile Robots)、森萨塔科技(Sensata Technologies)、三花智控、欧姆龙和阿斯麦(ASML)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基础优质稳定。2025年,国家及地方层面持续推进以旧换新政策,成为激活家电市场消费潜力的重要引擎,根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全国家电大盘(不含3C)零售额4,537亿,同比增长9.2%。 报告期内,公司通信线缆及数据线材实现营收61,984.02万元,同比增长4.12%。公司“通信线缆及数据线材”板块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31.86%,为公司另一大基本盘,其中“通信线缆”涵盖各类阻燃耐火软电缆、5G/6G光电混合缆等产品,应用于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及数据中心PDU(电源分配单位),大型城市综合体、机场、轨道交通等领域,主要终端客户涵盖H公司、中兴、罗格朗等。报告期内,通信线缆实现营收52,596.50万元,同比下降3.59%。2025年上半年,国内通信基站建设速度同比明显放缓,但随着“东数西算”政策持续落地,数据中心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高景气度态势,公司通信线缆应用于数据中心电力传输及数据中心PDU(电源分配单位)等关键环节,满足客户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用线需求。 公司 “数据线材”指的是高频高速铜缆连接线,该产品通过安费诺进入国内外领先服务器制造商与数据中心运营商的供应链,主要应用到包括GB系列在内的AI服务器等各类服务器领域,终端客户涵盖戴尔、惠普、谷歌、亚马逊、微软、甲骨文、Meta、浪潮、新华三、中科曙光等知名企业。报告期内,高频高速铜缆连接线实现营收9,387.52万元,同比增长87.28%。高速铜缆作为算力硬件的“神经与血管”,在AI训练与推理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保持旺盛需求,。公司紧密配合客户不断提升技术要求,与客户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其中“藕心结构”技术方案获专利授权,并在PCIe6.0和PCIe7.0产品上实现量产并交付使用,赢得客户认可。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向高频高速铜缆车间投入3,500多万元,引进高端智能生产设备及先进检测设备,提升公司生产制造和质量把控能力,以匹配客户多样化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系列线缆及组件”板块实现营收40,311.98万元,同比增长81.23%。 公司新能源光伏线缆和新能源组件等产品,应用于光伏、储能、逆变器等新能源领域,以及新能源生产制造设备,包括储能设备和锂电池检测设备等领域,主要终端客户包括H公司、中兴、阳光电源、正泰、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文引导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减少“内卷式竞争”,产业链呈现出"技术迭代加速、跨界整合频繁、资源价值重估"的特征。公司结合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减少“内卷式”订单,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扩大优质客户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在新能源用线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储能、锂电池检测设备等新能源设备上应用产品获得客户认可,需求释放;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及液冷超充等新兴应用场景用线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 报告期内,汽车线缆实现12,221.81万元,同比增长83.54%。公司汽车线缆主要应用于传统与新能源汽车周边、照明、音响、座椅等,及新能源车辆电池周边用线、车载数据线等,终端客户为陕汽、比亚迪、吉利、长安、通用、奇瑞、广汽、长城、本田、蔚来、小米、理想等车企品牌。公司持续在汽车电子线缆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拓展传统车辆和新能源车辆电子周边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同时,积极主动与客户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终端车企产品的认证流程,确保产品符合行业高标准与严要求,以提升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配合客户完成了小米YU7(御7)车辆座椅用线项目、广汽以太网车用数据线项目的认证并批量供应。 公司持续加大投入研发费用。报告期内,公司密切关注终端应用领域新的发展态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定制化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升级。随着全球AI、算力需求的进一步挖掘,高速铜缆连接可以覆盖数据中心的多个应用场景,高速铜缆连接持续景气,需求持续增加。公司与客户安费诺联合技术攻关,推出高速铜缆“藕心结构”技术方案,获专利授权,并成功导入量产。 该技术方案摆脱了对国外进口铁氟龙发泡设备和进口材料的依赖,为高速铜缆制造,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根据公司实验测试比对,在同线材规格,同等测试条件下,224G藕芯线比发泡线具有更好的信号传输性能。此项技术方案现已批量应用于PCIE系列产品线,在服务器内部的应用已成功赢得客户及终端用户的认可;而针对服务器外部的应用场景,目前正处于积极的技术推广与市场拓展阶段。公司持续进行技术方案的优化升级,报告期内开发了藕芯绝缘+PE中被,藕芯绝缘+FEP中被等多种不同结构组合铜缆。 鉴于欧美等国陆续出台限制PFAS使用的相关法律,在非必要应用场景中,含有PFAS物质的产品禁止使用。公司紧跟终端应用场景的环保趋势与需求,成功研发出PFAS-Free PCIe5.0高速线缆并小批量试产中;鉴于消费电子、机器人、汽车及医疗设备等行业中,需在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的应用场景,诸如电池包连接线、机器人关节连接线等关键部位,公司研发并推出了多款具备耐高低温性能(范围覆盖-60℃至200℃)及优秀绝缘性能的硅橡胶电缆,并正积极推进客户认证流程。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5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157项。同时,公司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以自身生产制造经验推动电线电缆行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参与了《YD/T1258.1-2025 室内光缆 第1部分:总则》、《室内光缆 第2部分:终端组件用单芯和双芯光缆》、《室内光缆 第3部分:房屋布线用单芯和双芯光缆》、《通信电缆光缆用无卤低烟阻燃材料》等行业标准的制定。 公司坚定实施战略发展规划。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加强产业链布局,逐步实现从单一的“线缆”制造商,向多维度“线缆+连接器”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为线束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自有资金2,346.5023万元人民币购买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祥龙科技,股票代码:838162)4,059,970股股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计持股比例为9.87%。 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报告期内,公司认真贯彻执行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现金分红相关条款等法律法规和监管指引。即使在全球经济环境比较复杂的发展压力下,公司管理层坚定信心,稳健发展,不断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自上市以来,公司始终秉持与投资者共赢的理念,每年均以现金分红的方式,坚定不移地持续回馈广大投资者,携手共享公司发展的丰硕成果与红利。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通过分红议案并实施完成2024年实施权益分派方案,以324,297,261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864.46万元。公司2022—2024年累计分红比例占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平均净利润的95.45%。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