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路桥信息(837748) 指标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评述 | 七、 经营情况回顾 (一) 经营计划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紧跟国家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新质生产力等政策方向,依托在智慧交通行业二十多年的经营积累,继续深耕轨道交通业务、智慧停车业务、公路与城市交通业务以及智慧工地、智慧市政等创新与衍生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44.3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3.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679.9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8.52%。公司受季节性波动及主要客户行业特点影响,原计划二季度推进实施的重点项目未能按期完成合同签订及实施,需延后至下半年进行合同签订及交付验收,使得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同时,应收账款催收成效不及预期,本期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金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使得报告期内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基于 OneCAS数智中台形成的统一产品研发架构,打造既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创造社会价值,还同步提高交通企业经营效益的综合交通出行创新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公司参与的厦门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一码多乘”便民应用,自上线以来已陆续接入地铁、BRT、公交、轮渡等交通方式,并在报告期内新拓展至厦门第一码头至嵩屿码头航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重视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建设,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与智慧交通行业融合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 3件(其中发明专利 2件),新增软件著作权 17件。从全年来看,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公司新订单的获取可能不及预期。同时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叠加项目落地及交付周期延长等原因,可能对公司2025年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项目落地及交付能力,同时充分整合优势产品及资源,大力深耕本地市场,复制推广至外地市场,持续提升公司业绩水平。 (二) 行业情况 数字经济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明确表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发布了《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围绕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任务进行部署。同时,国家数据局等 17部门还联合发布了《“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选取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城市治理等 12个行业和领域,旨在通过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入全年十大任务,并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智慧交通方面,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推动智慧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指出“未 来五年,交通运输进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阶段”,并提出了未来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思路目标和行动任务,并针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要完善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加强交通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健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各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完善,运行效率、整体效益和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各地基本建成人民满意、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智能绿色、安全韧性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并提出了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化协同化发展,其中包括“强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充换电站等配套能源设施统筹建设,加快补齐城市重点区域停车设施短板,建设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平台”的要求。2024年 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还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并强调了这一过程中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2024年 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标准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和《交通运输标准管理创新行动方案》,计划聚焦交通安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制定 200余项核心标准,推动跨部门数据互通。此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和低空经济;2024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深化重点领域示范应用等目标,为低空经济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政策指导;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针对智慧交通细分领域,轨道交通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研究报告》《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了城轨的智能化发展方向,要求围绕攻克轨道交通主动安全保障技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协同、网络化运营组织与应急处置、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预警、智慧运维、保护区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开展研发。智慧停车方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快补齐城市停车供给短板,改善交通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愿景,要求推进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加强规划引导,有效保障基本停车需求,合理满足出行停车需求,加强停车换乘衔接; 加快停车设施提质增效,提升装备技术水平,优化停车信息管理,推广智能化停车服务,鼓励停车资源共享;强化资金用地等政策保障,完善停车设施用地政策;完善停车收费政策,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健全停车管理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停车秩序等。公路与城市交通方面,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公路数字化转型要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全面实现公路数字化转型,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实体公路和数字孪生公路两个体系,实现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行、服务数字化技术深度应用;2024年 4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明确指出自2024年起,通过 3年左右时间,支持 30个左右的示范区域,打造一批线网一体化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力争推动 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耕耘二十多年,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覆盖轨道交通、智慧停车、公路与城市交通等综合交通应用场景,具备“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服务”全周期信息化服务能力,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方向,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 新增重要非主营业务情况 (四) 财务分析 1、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 债 2,955,466.63 0.59% 2,933,106.96 0.53% 0.76% 其他流动负债 16,650,039.33 3.33% 21,022,667.00 3.82% -20.80%租赁负债 2,533,465.67 0.51% 2,475,476.73 0.45% 2.34%递延收益 2,582,450.79 0.52% 3,529,563.81 0.64% -26.83%其他非流动负债 1,010,493.86 0.20% 805,286.71 0.15% 25.48%少数股东权益 1,158,362.33 0.23% 1,167,034.03 0.21% -0.74%资产负债项目重大变动原因: 1、货币资金比上年末减少 4,118.36万元,主要是因为公司存在季节性收入,公司客户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项目一般集中在年底结算,所以公司回款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同时,受宏观经济下行等多方面影响,项目回款不及预期,同时薪酬、税金以及必要的采购支出正常发生,使得公司报告期末货币资金余额少于上年末金额。截止报告披露日,公司报告期后累计新增回款约 1,700万元。公司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专人跟进项目结算情况,加快资金回笼。 2、应收票据账面价值比上年末增加 277.84万元,主要是为加快应收账款回笼,公司通过收取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进行结算。截止报告披露日,已到期收回应收汇票 266.15万元。 3、存货账面价值比上年末增加 2,023.03万元,主要是在手订单增加及经营需要,本期末合同履约金额比上年末增加 847.08万元,本期末发出商品比上年末增加 1,151.30万元。 4、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比上年末增加 42.00万元,主要是参股公司宁德市城建智慧停车运营有 限公司盈利,本期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益新增 42.00万元。 5、递延所得税资产比上年末增加 700.09万元,主要是可抵扣亏损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比上年 末增加 726.31万元。 6、应付票据余额比上年末减少 307.39万元,主要是上年末应付票据本期陆续到期完成结算。 7、应交税费余额比上年末减少 130.46万元,主要是上年末计提的未交增值税已于报告期内完成 申报并支付。 8、其他应付款比上年末增加 732.59万元,主要是本期其他应付款含应付股利 767.40万元。本期应付股利已于2025年 7月完成发放。 2、 营业情况分析 (1) 利润构成 1、本期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53.64%,同比减少3,522.63万元,主要是受季节性波动及主要客户行业特点等多方面影响,原计划二季度推进实施的重点项目未能按期完成合同签订及实施,使得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公司将持续跟进重点项目实施进展,加快完成项目落地交付,提高公司经营业绩水平。2 2,143.92 53.64%、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 万元,主要是因为本期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 ,营业成本相应减少。 3、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增加39.28万元,主要是因经营需要,本期向银行借款增加,使得本期利息费用比上年同期增加 万元。 4、信用减值损失比上年同期增加436.76万元,主要是应收账款催收成效不及预期,使得本期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金额比上年同期增加。年同期减少19.22万元,合同资产减值损失比上年同期减少10.84万元。 6、资产处置收益比上年同期增加9.45万元,主要是上年同期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处置固定资产损益 万元。 7、营业外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1.11万元,主要是本期收到零星发生的营业外事项1.11万元。 8、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均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本期收入下降,新增毛利减少,同时回款不及预期,本期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金额比上年同期增加。截至 年月 日,公司在手订单比上年同期增长约20%。公司将加快在手订单实施进度,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2) 收入构成 报告期内,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轨道交通业务、智慧停车业务、公路与城市交通业务和创新与衍生业务(智慧工地、市政等),未发生变化。报告期内公司轨道交通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 1,135.05万元,且毛利较低,主要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厦门本地市场轨道建设放缓,且外地市场拓展难度增加,使得公司本期轨道业务收入下降幅度较大。截止 6月 30日,公司轨道交通业务在手订单约 1,500万元,此外2025年 8月公司中标了厦门市轨道交通 6号线工程信息化建设项目,公司将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打造更多轨道运营期优势信息化产品,持续提高公司轨道交通业务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智慧停车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 1,074.19万元,主要是本期公司智慧停车业务重点项目实施不及预期,延期至下半年交付,使得本期收入同比下降。截止 6月 30日,公司智慧停车业务在手订单约 5,000万元,公司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努力完成业务目标。报告期内公司公路与城市交通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 1,315.11万元,且毛利较低,主要是本期公路与城市交通信息化运维业务、智慧排水等重点项目合同签订及交付延后,使得本期收入同比下降。 截止 6月 30日,公司公路与城市交通业务在手订单约 3,500万元,公司将专人跟进重点项目情况,着力提升项目交付能力,从而提高市场拓展能力及业务落地效率。报告期内,福建省外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 291.19万元,主要是公司有序推进实施募投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依托既有项目经验和优势产品,持续提升省外市场占有率。报告期内,福建省内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 3,813.83万元,主要是因为厦门市仍是公司主要市场,受经济大环境及主要客户行业特点等多方面影响,厦门市本地市场二季度计划推进实施的重点项目未能按期完成合同签订及交付,使得省内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3、 现金流量状况 1、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主要受季节性波动及主要客户行业结算特点,公司回款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进行结算回款,薪酬等经营费用均衡发生,使得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减少 0.34亿元,主要本期回款不及预期,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比上年同期减少 0.47亿元。公司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力度,专人专项跟踪,提高应收账款回笼速率。 2、本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 0.26亿元,主要是因经营需求,本期向银行借款所收到的现金比上年同期增加 0.27亿元。 4、 理财产品投资情况 单项金额重大的委托理财,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的高风险委托理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