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取消
山东出版(601019)
经营总结更新时间:2025-08-30
指标2025-06-30
信息来源2025年中期报告
经营评述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职责定位,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做强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0.10亿元,同比下降15.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0亿元,同比下降11.20%。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达219.8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149.56亿元。
  (一)深耕出版主业,打造鲁版图书品牌矩阵
  公司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聚焦主责主业,深耕文化“两创”,大力实施“育名编、聚名家、出名作、创名社”的“四名”工程,持续加强“鲁版品牌”建设。2025年上半年共出版图书7043种,新书1907种,音像电子出版物260种,期刊9种,“山东出版”的市场占有率和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聚焦精品出版,双效成果显著。报告期,公司大力实施“四名工程”,紧紧围绕核心产品线和特色出版品牌,进一步提升自主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共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入选精品出版工程、重点工程38项。其中,《木拉提爷爷,你去哪儿?》《故色中华·中国色彩十二题》两种图书入选、《雪线上的奔布拉:我给孔繁森当翻译》《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跨时空碰撞》两种图书入围2024年度“中国好书”。《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文献通考(1919—1949)(第一辑)》等11个项目入选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聚焦畅销书出版,口碑市场俱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开卷零售市场监控系统整体排名为第10位,同比上升5个位次,实洋占有率同比提升0.64个百分点,实洋品种同比提升0.45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公司监控销量10万册以上图书16种,累计监控销量超过10万册图书546种,“罗尔德·达尔作品典藏系列”累计监控销量约3400万册。
  聚焦国际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报告期,公司所属各出版单位对外输出版权66种,尼山书屋“走出去”工程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4家“中华文化之角·尼山书屋”在4个国家落地。公司旗下7家图书出版单位进入“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
  5种图书入选第二十四届输出版优秀图书。参加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香港贸发局香港国际授权展2025、2025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等,促进山东出版与海外出版业的学习交流,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版权贸易活动。《读懂中国》《走近中国》英文版已在美国亚马逊、eBay等线上销售平台上架。《图说中国古建筑——故宫》英文版被美国六大主流公共图书馆系统正式收藏。
  (二)优化产品质量,巩固教育出版服务优势
  公司立足教育出版发行主业,强化政治站位和使命担当,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科学统筹、提前谋划,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生产计划和应急预案,对印前、印中、印后全过程进行高效管理,以高度责任感保质保量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用实际行动践行高质量服务教育的经营理念。
  拓展产品业务渠道,提升教育出版服务质量水平。公司始终秉持“鼓励原创、严格管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原则,不断推动教育出版、发行创新融合发展。在书店集团2025年秋季教育图书发行目录上新增《(五四制)教育周报数学(威海专用)》《长征红色足迹》等55个品种(系列),延续、拓展或更名《新高考学案》等14个品种(系列)。同时配合人教社开展新课标新教材国家级培训,组织地市级教研培训并进行市场回访,得到了教研部门与一线教师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提升了综合教育服务能力。
  加快教育出版研发,构建教育出版全产业链条。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方针政策,持续深化教育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国家教育政策、课程方案及标准的跟踪研究,秉持“以教学需求为中心”的研发理念,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积极构建“研发-出版-发行-服务”全链条机制,打造高品质的教育出版产品和完善的服务网络体系。
  加强印刷和物资保障,确保教育服务产品质效俱佳。公司所属物资公司科学预测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市场波动,加强科学调度,优先保障出版用纸。公司所属外贸公司利用纸浆套期保值工具,有效控制纸浆价格波动风险敞口,提升抵御价格波动的风险能力,增加持续盈利的稳定性。
  公司所属印务公司坚持绿色低碳、智能印刷发展方向,持续将智能化技术融入印刷和运营决策过程中,合理调度印制工期,持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高质量完成教材教辅印制任务。
  (三)坚持文化为民,提供高水平文化服务
  公司充分发挥书店集团发行主渠道作用,围绕主业巩固、品牌拓展、运营升级等多维度发力,充分调动产业链各环节优质资源,积极开展全民阅读特色活动,不断丰富文化服务供给,提升文化服务质量。
  打造特色阅读品牌,助力书香社会建设。书店集团全力打造“新华领阅计划”全民阅读品牌,在全省精心策划特色鲜明、双效俱佳、内容丰富的绘本讲读、读者分享会、读书沙龙等阅读活动,报告期内共计开展8600余场,参与人次超百万人,为书香社会建设注入强大动能。强化服务青少年教育,与山东教育电视台共同策划推出“开卷有益”大型阅读推广访谈节目,助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示范样板。
  推进文化书院建设,推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书店集团组织开展“新华·书香驿站”“新华书香行”活动近700场,服务人次69万余人。全力推进文化书院建设工作,创新打造“阅伴新华文化书院”品牌,全省已建成20家“阅伴新华文化书院”。采用“政府引导+国企管理”模式,融合新华书店老年大学、新华·青年夜校、新华自习室、新华书香实践营等新业态,探索打造服务社区居民的全年龄段开放式社区文化书院。开展全民阅读进社区、公益讲堂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报告期内,开展文化服务活动270余场,服务群众超8500人次,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助力全民阅读在基层生根发芽。
  深挖地方文化资源,拓展研学文旅新业务。公司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地域特色,定制化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研学产品,加强内容创新,不断丰富文旅研学产品和课程。公司聚焦产品研发,持续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成功策划并实施了“跟着孔子研学游”“沿着黄海遇见海”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影响力的标杆性研学项目,推出了“打卡齐鲁1号,畅游好客山东”系列长短线产品、多个系列的春季研学课程及暑假夏令营产品,持续丰富全省产品供给体系。
  (四)深化科技赋能,加快创新驱动数智融合发展
  公司深刻把握出版产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出版产业链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线上与线下、业内与业外的融合出版矩阵,深入实施“编校智能化、出版数字化、营销网络化、数据资产化、管理智慧化”的“数智五化”工程,推动融合出版商业模式与变现方式实现系统性创新突破,加速形成具有行业引领力的标志性成果。
  做强内容运营,构建全域新媒体营销矩阵。深度融合出版社和书店集团新媒体营销力量,统一战略规划、统一资源配置,以社群营销为基础,以抖音直播为突破口,以“名主播”培育为抓手,加强内部营销集约化管理、专业化运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业务清晰、管理统一、运营一体的专业化发展格局,打造专业、高效、有特色的山东出版新媒体营销矩阵。
  加快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聚焦“区块链+版权”的产业应用,不断完善山东省数字融合版权交易中心建设,为数据资产提供全面的数字资源版权保护和数字资产管理运营支撑服务,完成版权商城系统等多个相关功能研发,已上架“摸金玦”“敦煌飞天”等81款IP衍生品。聚焦“人工智能+出版”的新模式,有序推进出版产业大脑项目优化,研发100余个功能模块,打造43个出版业务场景化应用,全面覆盖各个出版环节,结合智能审校等产品矩阵,提升编辑工作效率。聚焦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山东出版智算中心,通过云资源服务平台、数据存储平台、安全防护平台三大核心部分的建设,提升公司数智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为编印发供提供基座支撑。
  延伸产业布局,推动数字教育平台建设。公司以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为契机进行全面业务调研及学习、人才调研,详细考察各类教育平台的市场模式、功能组成、技术参数等全面收集信息,在此基础上,加强山东出版智慧教育平台项目(二期)内部协同,充分整合各出版单位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扩大用户覆盖规模、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构建公司数字教育产业生态,以更强支撑更优服务赋能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WWW.CFi.CN